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混合式,教学,计算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7 11:03
徐小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迅速腾飞,信息技术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课程建设的思想正在于此。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信息技术由此被广泛使用,为各行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当中,对人们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教育问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着学校对教学模式也做出了一定的革新与改变,为教育事业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更需要在专业课程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等核心要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和彰显出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并推向高处和深处作为人才输出地,各大高校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争取教学模式上的革新,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社会应用人才。
一、混合式教学概念和意义
(一)混合式教学概念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主要地位,教学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在传授知识方面倾注了全部心血,教学活动上不遗余力,但教师忽视课堂环境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使之适应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地位得到转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教学环境营造,它在引导学生方面发挥了作用。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书面知识解释,而是把有关教学内容更为广泛地教给学生,并在给同学们提供线上答疑和督促同学们学习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一个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整理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在全面了解学生吸收情况的前提下,对部分重点、难点作深入的阐述[1]。通过网络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间交流沟通和互动合作,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学生适时整合归纳知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种教学活动当中。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是机械式说教,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创新性和主动性,枯燥乏味的课堂过程,并不能使学习到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引入网络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网络教学融入到课程之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教师指导为先导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科学与实践兼备的思想理论指导是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因此,网络技术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既能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改进教师教学,也能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熟练运用课程内有关知识。同时,网络技术还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进行系统性地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时更有的放矢,让学习不再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学习。
通过网络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且生动化。这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了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在短期内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同时,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人才,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起到自身传道授业解惑之效。以学校为教育基地,必须为改革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网络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给线上教学带来了有利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此外,老师开展线上教学的时候,应及时对网络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更新,把质量较高、领先的资料纳入教学内容,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监督,教师双方相互协作,才能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教学目的。所以,把网络技术纳入课程教学,积极争取教学模式上的革新,课堂上除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外,还应该有学生的参与,增进知识交流,适时地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选用恰当教学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互联网技术腾飞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比如线上课程。网络技术由于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高校教育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建构课程规划制度,实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因此,高校应将学生的专业素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又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叉的课程,及计算机类专业考研必考科目,计算机网络课程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在这门课中进行教育的最大效果。
(二)范围广、逻辑强
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工程学的形式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得复杂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其应用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抽象难懂、逻辑性强。这门课突出数理逻辑,包含着某种哲学思想,有助于推进课程建设。
(三)方向一致,相辅相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运行原理,具有分析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和制定应用层协议的基础能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及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同样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引导学生将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结合生活现实,对网络技术进行思考,尤其网络安全对社会和法律产生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网络意识。训练学生对生产、建设、经营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才能。为国家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具有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执行、运行维护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很明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和建设是同一方向,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王淖, 王高才. 三学期制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建设研究——以"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为例[J]. 2021.
作者简介:徐小平,女,1966.8,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