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程思政,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8 20:00
文宛旭 杨春材 聂上评
南昌工学院
摘要: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数学建模课程教改提出了新的挑战。以金课为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建模课程,从更高的视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和教学设计等要素进行重构。
关键词:金课;课程思政;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1 引言
上世纪80 年代《数学建模》由国外引入我国后,其成长过程可谓顺风顺水,已然成为最具活力、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数学课程。 30 多年来,我国数学建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历了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2010 年以前,伴随着数学建模学科竞赛的迅猛发展,众多高校新增开设数学建模课或数学实验课,依托国家、省级、校级三个平台的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建模教改也遍地开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到2011 年,国内已有超过1200 所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建模课程,编辑出版了超过110 多本适合于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教材或教辅材料,有11 门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一时期,数学建模课程教改主要是关于教学体系方面的建设、数学建模内容融入其它数学类课程、同时也在探索数学建模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2010 年以后,数学建模课的教改进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阶段,出现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出现了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当前的教学改革还停留在方法与模式上,对课程思政的引入普遍不足,跟不上国家现阶段的政策与发展,教改形式非常严峻。在2018 年8 月,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开始要求全国高校要仔细分析与修改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即打造金课,消灭水课。金课被定义为具有“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与此同时,国家要求构建高校“大思政”体系,落实高校要“三全育人”的核心工作要求,为了配合这项工作要求,南昌工学院也要求各个学科加大思政方面的融入与课堂实践。
2 金课标准下课程思政融入数学建模教学路径实现的原则
2.1 符合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人文修养、思想道德和精神品格的高低,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途径,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符合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从数学的学习者成长为数学的应用者,让他们充分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研究社会、经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现实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的专业语言来描述和研究我们的大千世界;让他们用数学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能够从中感受到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课程在内容设计时秉承下列两个原则:案例要精选、案例要精讲。以此来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导向统一起来。最终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灵魂,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事业观。
2.2 符合学校大思政建设要求
学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在早些年明确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教育大格局。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做到“润物细无声”。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打造全新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全面课程育人格局;促进“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研究,凝练成果并推广应用;树立高水平“课程思政”育人典范,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建立专业思政示范区,形成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校的这种背景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前行。
2.3 符合数学课程教学规律
大学数学知识能够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帮助他们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好的综合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知识与实际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适应时代所需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最近几年,有许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认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只有把握灵魂才能够灵活的运用。特别是在计算技术发达的今天,数学运算与技巧应该逐步让位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只有将数学的思想铭刻于学生的头脑中,才能让学生长期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和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规律一致,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3 数学建模课程教改模式探索
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数学建模课程教改提出了新的挑战。以金课为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建模课程,从更高的视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和教学设计等要素进行了重构。具体表现在,高阶性是以“五位一体”的方式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性以开设慕课的形式,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同时线上线下共同协作,进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还是评价与考核方式,都与数学建模教学非常契合。只要教师遵循数学建模的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恰当地组织教学活动,将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在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挑战度可在课程考核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的要求,课堂讨论中增加价值取向、探索精神等内容,另外让学生面对真实世界的思政问题。
4 结语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将按照科学研究的目的进行数学建模方法的讲授。同类方法归类在一起讲授,便于对比分析,便于了解每个方法使用的背景、条件和假设,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胡乱套用数学建模方法的现象;教师遵循数学建模的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恰当地组织教学活动,将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在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教学实践[J]. 朱婧,申亚男,张志刚. 大学数学.2019(06)
[2] 打造大学“金课”追求卓越教育[J]. 王兴蕊. 山东教育(高教).2019(Z2)
[3] 翻转课堂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与几点原则[J]. 张力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基金项目: 南昌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NGJG- 202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