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信息网络,素养,培养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22

  黄艳琴 田景致 何顺萍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逻沙乡幼儿园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9-003-01

  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进行着融合,使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承担者与执行者,其综合素养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层次与质量,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开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探索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对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1.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教师信息素养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分别是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信息态度是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应持有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及情感观念等,是对待信息的一种态度。信息意识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过程中,获取所需信息时应具备的一种对信息的认知能力与敏感性。信息能力包括教师在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综合应用信息的一种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具备的信息能力,从综合应用信息的视角来看,教师信息能力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应用信息来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教师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信息素养中的信息态度与信息意识两方面的内容不重要。相反,教师获取信息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端正的信息态度与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也是传递信息与应用信息的基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能不能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与网络,也就意味着其能不能使用多元化的媒介平台和交流手段来进行信息化的教学和科研。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培养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熟练应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的方法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由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可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三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教师信息意识,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具备的信息意识体现为对信息的认知力、敏感性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主动性方面。MOOC是完全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具有开放性与透明性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速度,要求教师不断推出优质的课程资源。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的紧缺人才,中小学是提供信息人才的源泉,而中小学教师作为信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者,在信息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中小学教师须掌握和了解信息技术时代所需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具备分析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此来适应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时代,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只有中小学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时,才能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中更好地使用信息,并培养出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整合和利用信息知识。

  2.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知识的能力,教育形式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向构建模块,这一工作需要中小学教师来完成。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把握教学方向、创设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信息化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将信息化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另外,中小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重构,并进行一定的知识创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开展,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极高的信息素养,还要适应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

  3.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一般来说,信息基本以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存在,教师如何从这形式多样的信息源中提取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信息,对自身专业能力发展提出挑战。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有利于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成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高学科整合能力。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在获取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另外,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将教育观念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融合,变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整体状况

  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知识的生产数量与更新速度都非常快,能否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与教师对待客观信息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这种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意识。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从思想层面重视信息,并对信息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与辨识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并不断将这些新的知识与技能等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其次,很多教师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自己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少,对信息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很难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去研发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发展信息的利用价值。

  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1.更新观念,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应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敏锐性与辨识力,从思想层面重视信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掌握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信息,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能力。

  2.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信息综合应用能力首先要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是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内容与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也体现了教师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深刻性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