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25

  邓培志

  (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改的形式已经不可逆转,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历史教师也需要秉持着此种教学理念来改革历史教学。作为历史教师要转换自身在课堂之中的角色,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以正确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迅速地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本文便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展开剖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9-007-01

  由于高中历史的内容比较丰富,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要想加强学生对此学科的综合性理解,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因此,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综合性分析。

  一、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概述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高中生历史素养的缺乏问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及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实际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时,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解析历史课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选择新颖的教学视角命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突破传统表达形式,进而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集成性的文科课程,在强调人文性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历史性与实用性价值。简单说就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有效整合历史、政治、文化、地理等知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不仅重视高中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史实,以辩证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此种学习方法,深度剖析历史问题。将历史事件涉及的社会背景、文化、政治思想等内容有效总结,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深度解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更突出了人文修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有效强化了自我历史思辨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对人的认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如果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到有很大的兴趣,就会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发展。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有效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所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而创设有趣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则是提升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有趣的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史实材料等为导入建立有趣的故事情境,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生身临其境,感同深受,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比如,教师在准备讲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该章节内容时,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作为一堂课开始的起点,为学生播放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视频短片或者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几次往返横渡大西洋。让学生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感受那个时期,人类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国家的现状,怎样让遥远的国度之间进行联系。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跟随教师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这时学生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期待能从书中找到答案。自己的听课效率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设置逼真的问题情境

  历史核心素养究竟如何培养,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都各抒己见。但大部分人都肯定这一条: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历史事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往往难以带入自己,不能设身处地的分析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得以根据所学并结合实际去分析问题,积累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分析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优缺点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实行“班级作业合作化”,情境,让学生们感受一番。教师可以规定在某一节固定的历史上课堂上,拿走一部分书,笔,纸张,课桌等,让学生人数多于写作业的工具,然后将班上学生随机分成6个小组,最后每个小组交两份作业,排出名次,进行奖励和惩罚。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合作完成任务的优缺点,体会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设置一个类似历史问题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带入情感,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三)重视个人情感体验

  从学科特点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需要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个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精神行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有些历史史事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人物的容貌与言行,如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奋发精进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都是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中,接受精神熏陶,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非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每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更集中精力于核心素养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历史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斌.多元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探赜[J].成才之路,2021(22):92-93.

  [2]胡松柏.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8):104-1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