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06 16:59
兰 丽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校)
【摘要】语文是小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才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帮助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最终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基于“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重视程度,通过多途径优化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检测、巩固、拓展知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10-009-01
引言
“双减”政策是国家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作业优化设计就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应将目光聚焦于以“作业改革”推动教学方式改变,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式,切实“减负提质”。
1加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品德的综合性学科。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侧重于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所忽略。学校要实现五育并举、全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不仅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更要重视突出作业设计中的育人要素。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应是创在根本,新在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引导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目前的语文作业设计,多为机械性的重复,较为单调,一些教师为了达成教学任务而留作业,学生则为完成作业而写作业,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厌学、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语文作业改革刻不容缓,应积极探索和创新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将学生从机械、重复的抄写、练习中解放出来。
2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1合理应用教材配套资源,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高年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更多的知识储备,以保证自身学习的稳定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与练习环节时,也应综合考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教材配套资源的合理应用,进一步优化作业与练习的顶层设计,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阅读技巧、课文相关内容、作者情感信息等应用到同步训练中,并主动利用教材配套的互联网资源,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并在反复回味和探究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共情能力。
2.2作业设计实践化
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师可积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与课本结合紧密的实践作业。首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提倡学生培养自身积极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课下作业能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生活上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整合信息是以后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必备技能,在学习完《中国美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中国美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国美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合信息能力。其次,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学有所用,一举两得。
2.3开放性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作为一种实用的知识,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双减”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本身就是一种革新,需要在作业的设计与安排上与之相适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语文作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开放的方向转变,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差异性化教学需要;要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和实际的语言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和锻炼语言的技能,在发展思维、提高思想品德、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写作作业的设计应加强情景创设,融入活动因素,创新作业类型。
2.4创新作业形式,锻炼合作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学会变通,在形式上作出调整。以往布置的课后作业一般是书面内容,学生不爱做题,因此十分被动。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探究技能,可以利用创新思维,设计成多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比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这节课后,让学生角色扮演,演绎这段故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在父母或伙伴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并将过程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再现了文章中的场景,并且在摸透了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各自特点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动物形象,还原了课本上面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表演达到回顾文章的目的,并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角色,掌握阅读技巧,同时,在表演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后,学生要说出自己的感想,根据课堂所学反思带来何种启示,以此达到作业的目的。这种互动形式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他人的沟通,通过语言与行为方面的交流,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这种形式相对传统作业,更加自由、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及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显然,学会从开阔的角度看待作业设计,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创新思维改良作业形式。比如,在作业中设计一些活动、游戏,带给学生乐趣,让学生爱上做作业,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语文作业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发展,倡导轻便高效的作业布置,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为了推进语文教学进程,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合理科学的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即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教学实际与课外作业出发,多维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大显身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并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召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品位•经典,2022(7):153—155.
[2]杨钧茹,赵秋红.立足实践多元设计——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2(1):53—56.
[3]陈敢.探究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文汇,2022(2):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