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凉山州地区小学生的厌学原因和教育策略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小学生,因材施教,教育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2-16 16:11

  何 杰

  四川省德阳市金山街学校 618000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品行成为学校和教师的重点工作。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本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是小学生的最佳人生导师,对小学生厌学的教育问题可以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下面就我在凉山州援彝期间的经历谈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良好习惯;健康品行;教育法律法规;小学生;因材施教;教育策略

  1 小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品行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改革。在改革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以教育为本,将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更加重视教育的实际效果。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品行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健康品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凉山州地区小学生德育工作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品行的培养。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在德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健康品行,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小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

  2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品行,加强凉山州地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2. 1  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家长思想认识。

  凉山州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文化、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教育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不够重视小学生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读不读书是学生自己的意愿和权利,家长不愿意干涉,认识不到学生是国家的、社会的这一特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许多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因此,针对学生家长各种不良的思想,需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具体做法:一是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有专业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深入少数民族家庭,定期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讲座、咨询,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重点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二是当地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普法课,讲解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让家长明白支持学生接受教育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送子女上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2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凉山州地区小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的限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作用持久有力,外部动机的效应短暂较弱。凉山州地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单一,往往是以某一种内部动机或者外部动机为主,如学习兴趣或教师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缺乏兴趣,在父母、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二是学习是为了获得认可。认为学习是为了给父母争光,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喜欢。三是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前程。认为学习是为了升高中,考大学,谋出路,走出贫瘠的山区。四是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认为学习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昌盛,为祖国作贡献。前两类是外部动机,后两类是内部动机,目前凉山州地区学生学习动机主要以前两类为主,尤其是小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学生思想、信念的教育,把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凉山州地区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品德兼修、教学态度好和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师十分喜欢,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对那些教学方法生硬,效果不明显的教师,学生常常采取直率的对抗态度,有意与教师作对,为难教师。二是对集体的态度。小学生很希望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融入集体,但是小学生是非观念较弱,很容易形成不良小团伙,从而影响学习。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 3 落实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即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从而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应多跟学生家长交流,通过面对面访谈或电话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深入地研究每一个学生,从学生"个体"特殊性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那些基础较差、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讲授新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他们的进步,要适当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对那些基础扎实,学习上进的学生,教师可作更高的要求,满足他们求知欲望,拓展延伸其知识面,作为"尖子"生来培养。三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有特长的学生,个别学生成绩较差,却有某种特长,教师应特别关注这类学生,培养学生特长,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2. 4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品行。

  由于受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当地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活陋习。教师在面对凉山州地区的小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手把手教导他们,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高尚的品德。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更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长期采取有效措施,以身示范,从细节抓起,严格要求,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健康品行。

  2. 5 实施新时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很多学校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实践,但更多的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致使部分"优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差,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新时代教育应彻底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学校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分数来评价学生和考核教师,应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二是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消极的教育对象,要把学生看成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要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把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是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其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既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培养良好习惯、健康品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对于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凉山州地区要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需求,科学、有序的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品行,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熊婧. 浅谈如何转化心灵特困生[J]. 时代青年:教育,2012,000(005):77 -7.

  [2] 王超.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究[J]. 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00(005):P. 206 -206.

  [3] 谢学兰,张小东. 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J].

  今天,2021,000(008):P. 1 -1.[4] 杨淑霞,宋世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 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28):2.

  [5] 南交吉. 小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策略[J]. 2021.

  [6] 黄宗纯. 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活动[J]. 江西教育,2021(4):0233 -0233.

  [7] 桑弘斌,秦永红. 关于甘孜藏区农牧区寄宿制初中学生普法教育的常态管理机制[J]. 小品文选刊:下,2019(4):1.

  [8] 格桑卓玛. 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 散文选刊:中旬刊,2021,000(002):P. 80 -8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