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探索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实际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2-16 16:17

  周玉清 罗 鹏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湖新中心小学 341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基本形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并推动着小学农村数学教学的发展。但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班级学生分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对信息化条件下学困生的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希望通过有效策略的研究和推动可以解决农村数学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可以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实际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数学教学课堂,同时改善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解决班级两级分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有效措施,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当下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文章立足农村小学数学,从信息背景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1 影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因素

  1. 1 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不仅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是小学生言行模仿的主要对象,可见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在当今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因知识储备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评价模式不合理等,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数学课堂,教师都会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但由于教师没有全面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提出的问题只适合中等学生,无法促进学困生的思考,并抑制了他们的参与,长此以往的下去产生了排斥心理。

  1. 2 家庭方面的因素

  农村数学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学困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家长普遍在外打工,虽然他们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却有心无力,而爷爷奶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更有少数家长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并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1. 3 学困生自身的因素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兴趣,但却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知识的时候,他们的兴趣便会高涨,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旦转为文字讲述他们的注意力便会转移。长此以往的下去,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势必会让他们对数学丧失兴趣。而且大部分学困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很少举手主动回答问题,除非教师点名,时刻都在担心自己的答题情况是否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倘若教师忽视自己便产生了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长此以往的下去不会将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还有部分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和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关系,以至于在课堂各种捣乱,影响着教学的开展[2]。

  2 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探索

  通过本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可以真切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可以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认知,可以在他们的直接参与中唤醒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进而实现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

  2. 1 丰富数学资源,唤醒学生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师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基于数学内容以及产生的教学进行直观化展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分析,深化他们的认知。另外,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资料,也能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乐于接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数学材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并产生要学的动机,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二)”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不同形状的物体。由于观察物体在大家的生活中经常遇见,所以一经多媒体展示立刻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显示和学生的自我空间思维构建,进而总结出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以及“从相同的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2 构建数学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的数学思维始源于问题,通过构建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这也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将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可以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进而让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2. 3 整合数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整合多媒体数学资源,将数学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可以让学困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基于生活实践开展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进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了解学困生兴趣,将其引入到学习中,也可以让他们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推动下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正方体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这节内容对学生空间思维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思维力还很薄弱,单纯的讲述势必不会让他们理解。基于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正方体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正方体空间特点、结构以深入的了解,之后鼓舞学生利用手中卡片制作长方体,然后进行分解,通过了解—制作—分解的过程,让他们对本节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2. 4 化静为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文字用实物展现,还能通过跳跃、翻转、移动等技术,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视频,这对学困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还能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提升学困生的记忆力,以解决学困生的畏难心理。

  2. 5 化繁为简,解决学困生学习中的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音频、色彩的优势,通过动态展示让学困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还能实现难点问题的简单化,对解决学困生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3]。

  2. 6 发挥多媒体优势,提升学困生专注力

  学生的外在知觉注意从形象思维开始,所以直观性可以刺激学生思维,对学生专注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多媒体优势构建数学情境,以实现抽象内容的形象化,通过学困生多重感官的调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开小差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以提醒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进而有效提升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2. 7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学困生家长交流的桥梁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人人通等交流软件和学困生家长建立交流平台,通过家校联动,实现共同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倾听学困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虚拟空间的构建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困惑,既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结束语:

  导致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数学老师只有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才能真正的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班级学困生的转化。综上所述,学困生的问题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性,可以给足学困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并助力他们走出困境,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登祥. 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J ]. 考试周刊,2018(049):78.

  [2] 刘淑宝. 信息技术环境对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作用[J]. 语文课内外,2018 (010):133-134.

  [3] 张代华.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小说月刊,2018(007):P. 150 -15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