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6 16:51
——基于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践
文/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钟秉盛区长英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贯彻落实这一行动计划,高职院校需因事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诉求。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财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新设高职院校,其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是广东省高职院校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该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群内各专业知识技能贯通、各专业资源融通是应有之建设目标,但如何通过挖掘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教学的新颖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深化课程体系的内涵与价值,以进一步实现专业群整体课程思政的建设及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协同提升就成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高水平专业群与“课程思政”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
理论与实践界普遍赞同专业群是指一组结构有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集合,专业群的内在组成决定了专业外在的服务形式或服务面向的观点。广财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是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背景相同、职业岗位相关度高、专业基础课程相通、实验实训基础共融、优势教学团队共享原则,带动会计信息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财富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四个专业共同发展。该专业群以业务链贯穿各专业,并与现实岗位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具备跨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下,将各专业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把“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广财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是通过构建“五商五能”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职业能力逐步提升为主线,融合健商、情商、美商、智商、财商五商元素,形成通识能力、技术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五级能力阶梯,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培养出职业道德优、服务水平好、职业基础牢、职业技能高、岗位能力强的人才。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能否实现建设目标,取决于能否以“三教”改革为抓手,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而“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可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性要求,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其育人目标高度一致,也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如何成为影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部分。
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成效。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获得、职业素养培育、职业品德养成。从某种程度来说,“三教”改革的成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与否,抓住“三教”改革就抓住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牛鼻子”。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正是基于这种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研究起点。
(一)教师队伍,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探索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从观念更新方面着手,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整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重视课程中隐性思政的力量,从教学资源的单纯使用者转变为资源的建设者;从教学课程的单纯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从教学开展的单纯讲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通过这些观念的转变,将教师角色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立德树人的师者。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除了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外,还需要关注教师自身育德能力的提升。如何在专业技能知识中发掘“课程思政”的元素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如何在课程标准开发中体现思政育人元素的顶层设计;如何制定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元素教学评价标准;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的新形式;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将“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各专业课程中,教师的这些教学创新能力都需要得到极大提升。
(二)教材建设,构建系统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教材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三教”改革的载体。教材建设关键在于做好教材内容建设规划,严把教学标准关口,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规划教材资源,盘活思政要素,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全面梳理专业群课程教学活动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群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全面化。教材内容的编写,要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群课程内容高度吻合,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要紧贴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课程对应的教材编写内容,要合理分配思政元素,注重其在不同课程中的内容衔接与贯通,课程教材编写要做到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进度上循序渐进、分层实施,内容上有效衔接,避免交叉重复。教材形式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要适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并结合课程专业特色,在教材形式要呈现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新形态。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动画、仿真等数字资源,VR、AR等虚拟现实,将课程的价值引领与学生的数字化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多媒介、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课程思政”学习资源。
(三)教法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生态
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师和教材的建设,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实现,因此,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着重点在于以“课堂革命”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生态系统,并有序推进“课程思政”的“课堂革命”,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课程任务能育化。有效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成立产业集群学院,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产品开发试验室等生产服务一线,教师按照企业“准员工”的标准指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以专业群为支撑实施项目化机制,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教法。学生在“课堂革命”中体验了“准员工”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技能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课堂革命”的同时也要转变教学的手段与拓展空间维度,探索“互联网+多维融合渗透式”思政教育模式,画好思政教育“最大同心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等创新应用技术,运用虚拟工厂、慕课学院、腾讯课堂等网络手段拓宽学习空间,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全场景立体式交互,将多维度渗透思政元素,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分析
(一)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广财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组建了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政策的精神,深刻领会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通过参与省职业教育名师(阚雅玲)工作室、“金财大讲堂”系列课程思政专题讲座以及参加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青教赛、“说专业、说课程、说课程思政”系列比赛,以培促教、以赛促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课程思政元素,细化融入知识点,根据自身的课程的特点及侧重点将价值引领元素合理分配,相互贯通,使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得到有机融合。
(二)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材资源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借助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商科领域学科专业集群型智慧学习工场实验——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初步打造了1门省级具有思政元素的精品在线课程,配备视频、动画、仿真等数字资源迎合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征,教材、课件编写设置课程内容“思政小讲堂”专栏,将“课程思政”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案例呈现出来,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及亲和力;同时以建设特色网络思政课程资源为着力点,成立省首批网络文化示范重点工作室,打造课程思政的特色品牌;通过建设多媒介、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课程思政”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价值引领的需求。
(三)推进了以“课堂革命”为核心的教法改革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双身份、双导师、双主体”育人原则,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从而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校内课堂教授基本理论知识、校外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通过推行产教融合,打造校企项目,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创新创业素养。
(四)营造了“德技兼修、德技并进”的氛围
校内建立党委定期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制度,党委书记带头走进课堂,形成先锋示范效应,有效推进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一线教师钻研专业知识与技能,深入挖掘思政要素,细化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与融入方式,理直气壮上好课程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生自觉践行“五商五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展自身健商、情商、美商、智商、财商等五商元素,形成通识能力、技术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五级能力阶梯,有效推动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营造了“德技兼修、德技并进”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反思
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广财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尽管取得了一定实质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和改进。譬如如何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检验课程思政育人取得实际成效;如何通过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一线教师主动、积极投身于到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中,如何系统规划现有教育资源,盘活现有的思政要素,集中力量强化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的同时,积极打造财经商贸职业学院自身特色等等,都是值得共同探讨与反思的问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而课程思政的建设对其的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实践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敷衍了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观察研究、实践检验、反思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A].2020-09-16.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2020-05-28.
[3]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06):105-108.
[4]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索——基于广东财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课题编号:2021GXJK736);2021至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基于广东财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课题编号:202103G12)。]
责任编辑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