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行业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访信致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京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会展,行业,重构
  • 发布时间:2024-03-02 20:36

  本刊记者/陈猛

  2023年是信致会展抓机遇促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以传统MICE大客户服务为基础业务支撑,以打造自主IP、合作IP的会议、展览及活动为业务主要发展方向。信致会展今年将举办“华夏地理标识博览会”这一企业重点打造的自主IP展览项目,继续推进2023“智慧会奖商旅技术峰会”项目的实施,还将落实“中国长城文旅产业峰会”“923全球农产品直播电商节”等重点合作IP项目的落地工作。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信致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京,就当前MICE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行业重构仍需较长时间

  近期MICE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当中,两会之后市场热度明显回暖上升。据张士京观察,目前的不少项目是源自2022年甚至更早的积压及延迟项目的集中释放,这使得2023年上半年变成了MICE行业小黄金季,因此市场期待值固然很高,但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综合目前的各种信息和情况,张士京认为MICE行业企业面临的普遍的情况有:

  一,项目预期收入减少。受过往疫情及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各级政府到各行各业都在收紧钱袋子。例如,虽然政府举办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及促消费展会活动的意愿非常强烈,但补贴力度相比2019年之前明显下降,活动规模和预算开支也大幅缩水,且更倾向财政支持加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这对承接此类项目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和市场风险。

  二,各类成本增加。随着市场热度的提升,热门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交通、酒店、会议会展场地等资源的火爆带来价格的水涨船高,各类项目需求激增也使从业人员的薪酬预期提升。同时,大环境下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资源方费用和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进一步降低了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企业运营结构失衡。MICE企业经过三年煎熬,能维持生存下来已属不易,多数企业为了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承受持续亏损造成的企业资金损耗、现金流紧张等压力,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同时,业界普遍存在专业人员流失,临时召回和新聘员工短期很难达到一定水准的服务水平等问题。

  张士京认为,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业务中断期间,很多MICE企业的运营体系、财务体系、供应商体系都发生了变化甚至萎缩,重新构建需要较长时间。这些对企业承接项目的规模和数量都造成一定限制,距离经营结构性的全面改善及恢复还需时日。

  目的地营销要抓住本质

  谈到旅游局长拍摄短视频的现象时,张士京表示,在自媒体短视频成为热点工具的当下,“旅游局长变装秀”等短视频确实能吸引大众的目光,也为所在城市和区域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值得称道。但张士京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局长纷纷下场展露才艺,“卷”起来的结果已然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此时再投入时间精力做类似的模仿,只能达成“点”而很难串成“线”,更难触及“面”。

  目的地营销的本质在于营销内容、品质和服务。在利用新科技新方式进行立体化营销、引爆流量的同时,更需要下苦功夫打造自身的含金量。有真功夫再借助营销手段才能达到持续引流并转化为实际消费的目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热点”和热闹。形象打造和实务落实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出境游面临的四个问题

  张士京对于出境游市场个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他认为要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状态依然任重而道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受国际形势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出境目的地的签证和航班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文旅部虽宣布了两批出境试点目的地国家,但部分已开放试点的国家签证办理时间长,各种限制条件以及最近层出不穷的负面传闻等因素导致游客出行意愿降低,进而影响到出境市场业务总量的恢复。

  其次,疫情期间国际航班大量减少,航司的航线申请和运力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大交通的运力承载量是限制出入境市场体量的重要瓶颈之一。

  第三,长时间的业务中断导致出入境组团接待的供应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企业需要花时间重新梳理和建立新的接待网络。再者,境内外旅游企业专业人员的严重流失,特别是导游领队一线接待人员数量的急剧减少对境外服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需要有一个较漫长的恢复过程。

  第四,运力不足、全球通胀等因素导致出境游价格较疫情前大幅增加,这对公务、商务及高端消费的出境人群可能影响不大,但会降低非刚需的出境旅游人群的出游意愿,作为“分母”的大量大众消费人群基数会受到影响。

  因此,张士京认为,现阶段的旅游企业需要根据国际形势及国家政策做好市场布局,找好产品定位,开发创新渠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带来的各种新情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