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检验与储备粮质量管理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粮食检验,储备粮,质量管理
  • 发布时间:2024-03-08 21:53

  张海慧

  (曲阜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山东济宁 273100)

  摘 要:曲阜市是一个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当地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管理工作,积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储备粮稳定供应,做好粮食检验及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粮食检验的重要性,分析了粮食检验工作问题,并探讨了储备粮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词:粮食检验;储备粮;质量管理

  曲阜市在粮食检验及储备粮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粮食检验难度大、检验技术设备落后等,无法保障粮食检验水平,影响粮食安全稳定,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粮食检验的重要性

  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粮食以次充好和以假乱真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对于粮食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粮食检验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站在宏观层面上分析,粮食检验是粮食收购环节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检验粮食质量并评估品质,按照质量执行“好粮好价”“次粮次价”的政策进行收购,这不仅能够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还可保障储备粮质量,为推动农业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站在粮食加工企业的层面上分析,粮食加工环节做好粮食检验工作也尤为关键。落实粮食检验工作,及时了解粮食质量,避免使用劣质粮食生产出不达标的食品,把好粮食质量关及食品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生产标准[1]。

  (3)站在市场的层面上分析,粮食流通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粮食行业管理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粮食检验和质量管理。粮食市场相对开放的背景下,粮食质检工作在粮食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粮食检验工作落到实处,方可有效调控粮食市场。

  (4)粮食检验是保障储备粮安全的有效举措。加强粮食在进入储存库、储存保管过程中的检验,可以精准掌控粮食质量状况,保障储备粮质量、数量的真实性,实现储备粮的安全稳定供应。同时,进行粮食检验还能够及时发现虫害、有害物质污染及其他危害,降低对粮食品质的影响,提高储备粮质量。

  2 粮食检验工作问题

  (1)粮食检验难度大。大部分农户所销售的粮食采用散装的方式,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粮食后则将其储存至高大的平房仓内,增大了粮食检验难度。虽借助机械设备可检测到粮仓底部粮食样品,但劳动强度大且操作复杂,所抽取的样品多是纵向的,无法很好地满足粮食检验标准要求[2]。

  (2)样品缺乏代表性。现阶段普遍存在粮食日常收购时所检测的样品为合格,但入库后再检验时却出现了一些不合格粮食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抽检时取样不标准,取样流程不规范,导致所取的样品不具代表性,无法准确全面地掌握粮食质量状况。

  (3)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粮食检验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目前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突出,有的因为效益、薪酬待遇等因素脱离粮食行业,还有的人员缺乏创新和学习意识,新时期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看、咬、摸等方式检验粮食质量,无法很好地保障粮食检验工作质量。

  (4)检验技术与设备落后。粮食检验环节,需要使用一些技术设备,技术设备是否先进,直接影响着检验质量。个别单位因资金短缺,无法及时配置新型检验设备,没有成立专门的检验实验室,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无法实现对粮食中营养结构、有毒有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弱化了检验工作水平。

  (5)粮食流通环节存在问题。个别工作人员忽视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粮食检验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在粮食出库后监管不足,未能及时出库检验,或者委托无资质的机构检验粮食,导致进入市场的粮食存在质量问题。

  3 储备粮质量管理策略

  3.1 严格把好三关

  3.1.1 入库把好质量关

  储备粮质量管理要从入库环节入手加以管控,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关,借助先进的检验技术与设备严格遵循粮食质量标准认真鉴定入库粮食,做到车车抽样检验,按照质量论价,禁止不达标的粮食入库,为保障储备粮质量安全打下基础。

  3.1.2 储存把好科技关

  储备粮质量管理时,要做到科学储粮,储存环节把好科技关,严格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储备粮在急需时能够“调得动,用得上”。粮食储备环节,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物化性质会出现转变,严重的会发生霉变,降低粮食品质。因此,要提高粮食储存环节的管理意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改善粮食储存环境,结合不同粮食的生理特性灵活应用自然降温、机械通风、密闭隔温等措施,延缓粮食陈化,保障储备粮安全。与此同时,要重视对绿色无公害储粮技术的应用,如低温储藏、气调储藏、惰性粉治虫技术等,实现对粮食的安全储存[3]。此外,粮食储存时要让“宜存”的粮食尽量继续储存,要根据粮食的储存品质指标合理决定轮换周期,延缓粮食轮换时间,降低粮食的轮换费用。

  3.1.3 把好出库粮食质量关

  针对出库的粮食,也要认真把好质量关,确保品质符合质量标准及食用要求。要结合粮食不同种类灵活控制好储备粮食储存时间,正常情况下,地上粮仓小麦4 年、稻谷3 年、玉米2 年、豆类2 年;地下粮仓小麦6 年、稻谷4 年、玉米3 年、豆类3 年。当储备粮的品质达到轻度不宜存临界指标的情况下即可准备出库[4]。要尽可能地缩短储备粮的出库时间,特别是在夏季,要尽可能地避免因害虫滋生、虫蚀粒增多引发的质量问题。储备粮出库前要重点检验储备粮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项目的检验工作,确保其质量符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各项规定,未经检验的储备粮禁止出库,针对检验中发现问题的储备粮禁止作为食用用途销售出库。

  3.2 做好粮油质量安全监测

  储备粮承储单位应当结合相关部门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政府储备粮油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通过定期监测储备粮的水分和三温两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妥善处置。正常情况下,每年9 月份需检测储备粮1 次,扦取样品时需结合储备地域、年限、粮食品种以及仓储条件等因素随机抽样进行质量检验。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检测项目。例如,原粮检测时要重点检测重金属、农残、真菌毒素等;成品粮检测时要重点检测小麦粉增白剂等。储备粮监测时禁止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保证储备粮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检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储备粮,需重新换粮,保障粮食质量。

  3.3 建立储备粮质量控制体系

  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完善的储备粮质控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要建立完善的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储备粮承储单位应当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和保障储备粮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杜绝出现滥用权力收取人情粮的现象。要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作用,持续修订补充内控制度,确保储备粮内控管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②要加强粮食检验室建设,持续加强软、硬件投入,配备更加先进的卫生指标检测设备,发挥检验实验室的作用,提升检验室的技术水平,提高储备粮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对粮库粮食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实验室检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储备粮质量安全快检技术,将储备粮质量把关前移,并对现代储粮技术条件予以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储存期间能够高效精准完成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的检测工作,时刻了解储备粮质量状况[5]。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储备粮质量检验及管理中,检验员、管理员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其自身专业技能、素质、水平的高低,会对粮食质量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新时期储备粮质量检验及管理工作需求,要高度重视对检验人员及管理人员等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储备粮检验和质量管理水平。①要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面向社会及农业类高校公开招聘人才,严格考核应聘人员,确保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能高效完成储备粮检验及管理工作,同时能够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解决当前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②应定期做好对检验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粮库应当组织检验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内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以干代训”实操训练、组织线上业务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使其端正工作态度,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完成储备粮检验及质量管理工作[6]。③要鼓励检验人员自主创新,结合创新成果给予物质奖励,力争打造一支高精尖的检验队伍和管理队伍,带动储备粮检验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5 坚守储粮政策底线

  储备粮储存单位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保障储备粮质量安全。储存单位要注意禁止存入尚未达到质量等级的粮食,禁止擅自串换储备粮品种,禁止擅自变更储备粮储存地点,禁止掺杂使假、以陈顶新、以次充好,储存时要避免粮食品质劣变、生虫霉变,粮库仓房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禁止将可能污染粮食的设备、器具存放至库房内,禁止使用禁用类化学药剂蒸熏杀虫,有效保障储备粮营养和食用价值。

  4 结语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为保障粮食安全性和储备粮稳定供应,要提高粮食检验意识,明确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粮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粮食检验水平。同时,要强化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储备粮质量管理策略,保障储备粮质量安全和稳定供应,坚决扛牢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玉. 试论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 现代食品,2023,29(14):7-9.

  [2] 荣苏徽. 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86-87.

  [3] 宋晓杰, 韩逸陶, 李春花, 等. 基于SWOT-AHP 的我国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战略选择[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3):416-421.

  [4] 王明艳. 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 食品界,2021(3):113.

  [5] 侯勇, 王亚南, 江欣, 等. 对建立粮食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 粮食问题研究,2009(1):4-8.

  [6] 刘文娟, 张志霞. 浅谈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J]. 粮食加工,2010,35(4):91-9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