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功能性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探讨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茶,体育运动,运动性疲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09 10:09
王富强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358)
摘 要: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将会影响运动员下一步的运动或训练,甚至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其运动成绩,降低其运动寿命。本文分析了茶对运动员机体恢复和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丰富运动员的恢复手段,促进运动员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体育运动;运动性疲劳
运动训练所产生的疲劳是训练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衡量运动负荷是否足够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的指标。然而,若无法及时消除运动性疲劳,将会影响运动员下一步的训练,并可能导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会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影响运动成绩,降低运动寿命,并使其失去对训练的兴趣和自信。因此,在竞技体育中取得优势并最终取得胜利,除了科学系统的训练外,还需要积极采取促进身体恢复的措施[1]。茶饮起源于我国,不仅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2]。将茶叶饮品作为功能性补剂使用,除了补充水分外,茶饮中的特殊成分还能刺激大脑产生兴奋,使神经系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3]。同时,茶饮还能加快机体内代谢活动,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补给,表现出优良的抗疲劳能力。合理科学地摄入茶制品有助于调整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延缓疲劳的出现或降低疲劳的强度。
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1.1 能量衰竭学说
人体在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时,会出现动作缓慢、注意力不集中和肌肉力量下降等表现,这是因为机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运动强度过大会导致ATP-CP(磷酸原)功能系统率先衰竭,由于ATP 和CP 的含量较少,剧烈运动会导致这两种物质大量消耗,储量明显下降。极限强度运动至力竭时,CP 的含量接近于零,这也是产生疲劳的原因之一。此外,运动中或运动后,肌肉和血液中的糖原含量也会降低,补充糖原后工作能力会显著提高,这说明糖原的消耗也可能是疲劳产生的原因之一[4]。总的来说,能量衰竭学说强调了高强度运动对能源物质的消耗,以及这种消耗对运动表现和疲劳产生的影响。
1.2 代谢产物堆积学说
代谢产物堆积学说认为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废物堆积,堵塞了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给通道,导致细胞正常的供能反应效率降低,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能量供应量降低,最终导致主要器官缺氧、缺乏能源物质引起疲劳。该学说突出了代谢废物在疲劳产生中的作用,强调了细胞内环境对运动表现的重要影响。
1.3 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
机体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础的内环境中,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功能至关重要。内环境的稳态调节确保了细胞的营养供给、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细胞工作的调节等能够顺利进行,而运动后内环境的pH 值变化、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这种失调可能会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供能机制,导致细胞能源供应不足、氧气缺乏,以及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4]。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强调了内环境对于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运动后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的影响。
1.4 保护性抑制学说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运动时大脑皮质接收到大量冲动,导致相应神经元长时间兴奋,消耗增加。为避免进一步消耗,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以对大脑皮质起到保护作用,该观点强调了疲劳是中枢系统保护性抑制的结果。
1.5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引起机体产生疲劳的主要因素。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基团。自由基的性质非常活泼,机体在运动过程中氧化反应加强,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的结构非常特殊,能破坏细胞结构功能;抑制钙离子转运过程,造成肌细胞代谢紊乱,损伤肌细胞;引起线粒体中ATP 的产生受阻,使各个细胞得不到及时的能量供给;导致体内多种生物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影响机体多种酶促反应的进行等。
1.6 中枢神经失调学说和突变学说
中枢神经失调学说认为,人体长时间从事运动,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紊乱,破坏了原有的动力定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抑制,引起机体各个器官系统产生疲劳。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机体在运动中产生疲劳,导致运动表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机体的恢复,如教育学手段、心理学手段、医疗和生物学手段等。
2 茶对运动恢复的积极作用
茶中含有400 多种有机物和40 多种矿物质,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可提神醒脑、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提高运动表现及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5]。茶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如茶多酚、咖啡因等,对运动表现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7]。
2.1 茶多酚对于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
茶多酚,即儿茶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疲劳、抗衰老、防辐射等。大量、高强度运动后的恢复期会出现免疫力下降,此时机体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茶多酚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机体快速恢复,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运动后机体代谢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会进一步抢占机体的氧气,破坏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茶多酚可以有效刺激机体的自由基清除系统,激发其工作机能,降低机体自由基产生的数量,有助于机体快速恢复。
运动强度的变化会影响机体血液运输系统的工作负荷。如果运动强度超过氧运输系统的负荷极限,可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伤。茶多酚中的酮类物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减轻氧运输系统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增强心肌的耐受力,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茶多酚还可以减少骨骼肌的损伤、调节血糖浓度至适宜范围、加速脂肪代谢等[8]。
2.2 茶氨酸对机体恢复的促进作用
茶氨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降血压、镇定、保护脑细胞、抗肿瘤、减肥、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等。茶氨酸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降低脑组织的兴奋程度延缓疲劳的产生。运动前服用茶制品可以使机体得到放松,而运动后服用可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此外,茶氨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系统的强弱与运动疲劳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延缓疲劳产生的时间和强度。在运动时,机体会通过提升血压等反应来适应运动,运动员在运动前或运动后服用茶制品有助于保持机体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提高恢复速度,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茶氨酸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动员维持平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调节比赛状态。
2.3 咖啡碱对于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
咖啡碱曾被认为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保健和药理作用。咖啡碱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身心愉悦;具有利尿作用,增加机体水分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机体的全面恢复。
2.4 茶中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对机体恢复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的氟能够强化运动员机体的骨骼系统,提升骨骼系统的强度;硒可帮助运动员减少多种心脏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可以促进损伤的骨和心肌细胞快速修复。茶中的氨基酸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饮茶时机的把握和种类的选择
3.1 饮茶时机的把握
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会消耗大量能源物质,流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运动后立即饮茶会加重机体的负担,应该在运动结束几小时后饮茶。研究表明,下午或者晚饭后适量饮茶,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和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3]。饮茶还要考虑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茶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肠胃功能失调及有特殊身体状况的运动员饮茶后可能出现不适[9]。
3.2 饮茶种类的选择
不同种类的茶叶因为活性物质含量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运动员应根据训练阶段、运动项目的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茶品。例如,不同种类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为绿茶>乌龙茶>红茶= 花茶= 其他茶,一些项目不适合在运动前饮用绿茶,如射击运动员需要较低的唤醒状态,茶多酚可提高心率,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利于该类项目运动员的发挥。
4 茶作为一种运动饮品存在的问题
4.1 茶饮品促进恢复的作用有限
研究已经证实茶对运动员的身心保健和促进运动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相对于专门调配的功能性饮料或运动补剂,茶中的有效物质含量较少,成分杂乱,不具备指向性。因此,虽然茶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选择,但在运动员的膳食补给中,还需要结合个人需求和专业建议使用。
4.2 饮茶时机的把握和种类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把握好饮茶的时机和选择适当的茶叶种类对于发挥茶饮的功能至关重要,控制不当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睡前过量饮茶可能会导致失眠,进而影响运动员第二天的训练或比赛。
4.3 茶中其他有效成分的作用未被证实
尽管茶中的茶氨酚、氨基酸等物质已被证明对运动有益,但研究人员对茶中其他物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茶中是否存在某些物质对提高运动表现不利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制订膳食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员的个人需求、训练强度和频率等因素,并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体育医学专家的建议,以确保饮茶安排的科学合理和个性化。
5 结语
茶叶在医学和养生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其价值不可估量。饮茶本身就是一种促进运动员恢复的心理手段,饮茶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表现,并有利于比赛后的快速恢复。因此,建议运动员每天饮用 200 ~ 300 mL 茶,并辅以其他手段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 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樊玮. 竞技体育训练中茶类饮品的抗疲劳机理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5):341-342.
[3] 郝冰花. 茶的功能性及其对体育运动的促进与影响研究[J]. 福建茶叶,2020,42(8):9-10.
[4] 付克翠陈, 陈元武. 运动性疲劳概述[J]. 四川体育科学,2004(2):30-32.
[5] 刘炎冰. 茶饮料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作用[J]. 福建茶叶,2023,45(9):23-25.
[6] 刘皓轩. 茶多酚对体育运动能力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23,45(7):132-134.
[7] 李瑞龙. 富含茶氨酸食品对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8):231-232.
[8] 许广军. 体育运动后茶饮料的保健作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22,44(7):137-139.
[9] 肖雨琛. 茶多酚对体育运动能力恢复的促进作用 [J]. 福建茶叶,2023,45(9):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