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措施分析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 关键字:水土保持,石漠化,防治
  • 发布时间:2024-03-09 11:24

  叶立鹏

  (兴义市水务局,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在人民生活以及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的当下,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行业内持续进行的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活动能够提高水土保持的有效性,也能够把控好石漠化面积,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举措,更是保持经济、社会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石漠化;防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章编号:2096-4137(2023)02-83-03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3.02.27

  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内的相关特殊地域积极宣传旱作节水技术,并通过多元化防治策略维持生态环境质量。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但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极大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当前在进行水土保持过程中,必须与石漠化防治活动同时推进,借助现代化防治技术维持生态平衡。

  1 水土保持规划路径

  1.1 山坡防护工程

  我国地域辽阔,某些区域内存在小型山坡结构。为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活动,通过山坡防护工程可有效拦截雨水等对山坡结构造成的影响,减少地表径流,同时,能够提高农田水分含有量,促进农作物高效生长。目前,对于小型山坡的水土保持,山坡防护工程是极为关键的路径之一。

  1.2 山沟治理工程

  为从根本上做好山沟治理工作,相关人员需把沟床下切、扩张部分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科学把控好沟床纵坡深度,在面对来自山洪的洪峰流量时,能够实现顺利分流的效果,确保颞部石头以及植被等数量明显减少,极大减轻泥石流的较大冲击灾害,促使洪水彻底排出。通过山沟治理工程,在处理好水土流失隐患的基础上也能够使道路、农田等免受山洪的影响。

  1.3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主要是布置在土地表面径流等部分下方,对水流进行适当拦截储存的工程设施。鉴于该项工程中涉及多个工序,相关人员可以设置好小型蓄水项目,以达到分别化拦截地表径流的效果。一旦地区长时间未降水,可以使用之前拦截的水源对农田进行灌溉,以保证土壤含水量充足,促进农作物生长。由于存在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区域,在水土保持处理中可以通过种植方式加以处理。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①最好选择较强含水性能的植物,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②要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引导广大群众自发加入到种植过程中,以平衡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间的关系。

  2 石漠化防治规划措施

  为做好石漠化防治规划工作,不仅需要严格强调参与人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面向整个治理范围,对其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等进行综合性调查,融入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充分做好生物多样化保护工作,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致力于石漠化地区经济、生态环境都能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并针对性地制定对石漠化的防治规划措施。

  2.1 节水灌溉

  要想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需从节水灌溉环节出发。① 林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行业,在各地区均有较大范围的种植,但面对大量人口聚集的区域,难以真正贯彻并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因此,以节水灌溉方式开展农作物种植,特别是在某些区域资金较为紧张情况下,该举措显得尤为关键。②相关人员可以先对农作物生长态势进行调查,遵循综合性原则,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③鉴于部分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还需要落实因地制宜的理念,有序推进节水灌溉工作进行,并且科学统筹好灌溉范围。

  2.2 采用科学方法防治土地石漠化

  作为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土地石漠化防治活动,要想获得预期理想的工作目标,工作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优化传统防治观念,科学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集中处理好土地石漠化问题。①过程中还需要准确、全面记录好所有数据信息,以便后期随时检查与使用。②随着长期土地石漠化工作的开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评价防治方法的实用价值,综合比较后确定最为关键的防治技术。③为加快推动土地石漠化防治效率与质量,各地区应构建具有较强综合素养的队伍,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实践经验,都要求达到领先状态。只有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并能妥善处理好眼前各项严峻问题,在高效土地石漠化防治情况下尽量提高整体工作水平。④所有参与土地石漠化防治的工作人员,应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全按照现有行业规范开展工作,上级领导需要合理细化每一位人员工作职责与权利,拉近各部门人员之间的联系,在密切合作的条件下确保土地石漠化防治保质保量进行。

  2.3 加大监督力度

  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表现,主要是土壤出现极大程度的流失,导致该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人为破坏。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最为有效的举措,是加强前期预防性管理理念。比如,我国某些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源头抓起,在治理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坚持预防大于治理的工作观念。同时,各地区也应加快制定完善法律法规,积极贯彻并落实现有标准,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大力严惩,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2.4 人工造林

  对存在石漠化现象的区域进行调查,在相对浅薄土层的结构上,不利于耕作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在含有较多石头的基础上会极大影响土壤肥力。人工造林工作难上加难,如果不能合理选择适宜生长的植被,还会影响植物存活率。① 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秉持事实求的原则,详细调查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尽可能选择有较强适应能力且生长速度较快的植被。②若要引进外来树种,应先进行事前试验,种植成功后才能大面积栽种,而且植物长时间生长中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综合部分整地以及见缝插针等模式,在大力推广密植的基础上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③有较大岩石裸露的无林地或是混交林等部分,相对石漠化程度较轻,中下部分的山地可以推广经果林种植方式。 ④在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尽可能引进现代化育苗工艺,将重心放在苗木成活率提升方面,合理应用壮苗以达到造林目标。并且,还需要进行苗木去梢、截干等操作,或是使用生根粉全面侵泡苗木根部,以保证根系更具较强生命力,从而保持良好发育状态。⑤当人工造林工作完成后,需酌情增加地表覆盖物,可事先准备好地膜或是枯叶等,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较快蒸发。⑥还可以利用抗旱剂、保水剂促使苗木更具较强保水效果。⑦在苗木长期生长中,需要进行动态化监管与维护,在恰当的时机落实幼林抚育。

  2.5 封山育林

  石漠化防治中极为关键的措施是封山育林,其具有较少的成本投入、较强的操作性等优势,我国大多数地区纷纷开展了封山育林活动,这一举措能够促使石漠化地区植物高效生长。经过对我国有严重石漠化现象的区域进行调查发现,较差的立体现状极大影响了森林覆盖率。因此对后期不利于人工进行植树造林的区域可以开展封山育林。一方面能够避免新石漠化的形成,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植被覆盖率有效增加。比如我国某地区现有林木资源中,常见有乔木、灌木等多种形式,根据区域现况制定好封山育林操作方案,合理选择适合的封育形式,如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①对有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推进全封闭式封育举措,时间控制在8a 以内。 ②对有一定森林覆盖率,且石漠化造成水土流失较轻的区域,可以推行半封闭或是轮封方式,要求封育时间在6a 之内。③ 相对有良好立体情况的区域,整合人工以及天然优势这一举措,借助人力补植补播手段,可以种植阔叶林树种,促使植被能够尽快恢复,增加绿化面积且能够缓解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2.6 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工业或者养殖业,充分合理地分配农林牧副渔,这样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荒漠化。在一些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的区域可以根据荒漠化的土地特点顺势而为,开发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发展荒漠探险等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做出贡献。

  3 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实践,我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工作的持续进行,已经促使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以及部分地区特殊气候等条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防治效果还有待提升。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了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路径,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防风固沙等多项举措,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程度,也能够提高石漠化防治效果,以更好地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我国整体经济稳步发展。

  作者简介:叶立鹏(1987-),男,贵州普安人,兴义市水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土流失治理领域。

  参考文献

  [1]孙立博,余新晓,陈丽华,等.坝上高原杨树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退化[J].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1):106-112.

  [2]孔学夫,刘二冬,沈燕,等.湘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及相关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40(2):120-130.

  [3]王静,王冬梅,任远,等.漓江河岸带不同水文环境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19, 39(8):47-55.

  [4]丁兵兵,张永娥,余新晓,等.土壤水分胁迫和大气CO_2浓度对光合分馏及后光合分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6):20-26.

  [5]李雨珂,辛智鸣,肖辉杰,等.乌海矿区几种典型尘源物质的风蚀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0,37(3):237-244.

  [6]郑鹏飞,余新晓,贾国栋,等.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J].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5):1726-1734.

  [7]朱栩辉,余新晓,李瀚之,等.北京山区侧柏生态系统各组分夜间δ~(13)C变化特征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33(5):165-172,178.

  (责任编辑:周羿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