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违规行为累计记分制度设计与实践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 关键字:实验室安全,安全行为管控,安全记分制
  • 发布时间:2024-03-09 11:33

  赵春晓 戚靖骅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文章研究制定高校实验人员不安全行为记分办法,对实验室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赋分,设定记分周期,对实验申请人不安全行为记分,同时累计到个人及责任导师名下,并列入预警信息名单。结合实验室安全准入等制度,研究设计安全行为记分制度制定、准入教育嵌入、安全检查违规行为扣分认定、通知通报、记分扣除超限二次准入、申诉等流程,规范进入实验室人员行为,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行为管控;安全记分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章编号:2096-4137(2023)02-137-03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3.02.45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复杂艰巨,是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2015 年以来,教育部连续7 年组织开展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高校实验室安全总体形势向好,但短板仍然突出。实验室安全受“人、物、环、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事故发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学者针对20 年来的100 多起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统计,由于试验人员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占比高达80% 以上,研究建立规避实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机制成为重要课题。

  参照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计记分制度,对实验申请人员实行不安全行为累计记分制,以加强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规范,规避不安全行为,这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实验人员安全记分办法,减少、限制实验人员的负面安全行为,以实现人员行为的安全管控,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目标。其他行业也进行了大量安全管理记分制尝试,如中国石化公司尝试从管理人员角度实施基于安全 KPI 的正向激励机制,煤矿安全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记分制管理尝试,这些为高校实验室安全记分制实施提供了实践参考。

  为了加强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规范,实现实验室安全生产目标,本文从计分制设计原则、架构、要素、流程等分析,并总结计分制在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 实验人员违规记分制定位与结构

  本研究所指的实验人员不安全行为记分制是站在高校二级学院、实验室单位实施性操作层面的制度。与学校的相关制度不同,其更加注重对个体的需求、动机、行为等研究,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从安全治理体系看,记分制是双效体系建设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是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

  记分制度设计首先要坚持普适性原则,记分制度设计要具有一般性、可执行性、明确性和相对稳定性,确保较长时间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实验室;其次,要坚持效率和激励相容原则,既要减少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机会主义,提升实验室安全保障,又要与实验室制度融合,发挥制度耦合效应,激励实验人员遵守安全制度,提升实验效率,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最后,要坚持持续改进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坚持 PDCA 循环,实践检验制度,持续改进完善制度。

  记分制架构设计包括制定目的、依据、记分体系要素、违规行为记分认定、记分超限处理、二次准入、申诉等。同时,体系设计还应包括制定流程、制度更新措施等。

  记分制度不是孤立的制度,是安全治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要注意与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衔接,从功能、程序、结构等方面与其他安全制度协同增效。

  2 安全违规行为记分体系要素

  2.1 违规行为识别与赋分

  识别典型普适的违规行为并进行赋分设计是安全记分制度实施的关键因素。

  (1)违规行为的识别。可以结合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内容和实验室日常安全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根据实验室的专业特点、危险源类型、仪器设备、实验项目等综合决定,使得不安全行为的识别具有通用性和针对性。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劳动用品防护、违章操作、设备与工具、违规使用危险品或特种设备、违章用电、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类别,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特点细化,识别不安全行为,并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总结,形成通用的、可执行的记分条款。

  (2)违规行为记分行为的赋分。可以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在实验室安全准入、重大危险源管控等条件上给予更多的权重。在设置赋分时,可以参考使用专家评分的办法。

  2.2 记分的周期及办法

  高校学生的学期规律具有特殊性,违规记分周期也应当与学期特征结合,记分周期从每年9 月1 日起计算至次年8 月31 日为一个记分周期。

  满分为 12 分,按照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 分、6 分、3 分、2 分、1 分5 种。个人累计记分 1 分及以上的,给予通报;个人累计记10 分及以上的,给予警告;个人累计记分12 分及以上的,严禁进入实验室。实行实验申请人负责制,多人次违规的,以违规项次为准,累计计入实验负责人名下。记分不免除对违规行为的整改,限期整改的,按照整改验收程序进行。相同项目多次违规的,按项次累计记分。

  2.3 落实导师责任制制度设计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导师责任制的落实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难题。为了落实导师责任制,加强导师对实验安全的指导与管理,记分实行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个人记分和责任导师累计记分相结合,学生个人违规记分直接计入责任导师累计总分。学生个人及责任导师违规行为按照个人累计记分限制准入。同一责任导师名下学生累计扣除记分超过 12 分的给予书面(邮件)提醒;超过 24 分的给予书面(邮件)警告;超过36 分的,停止该导师及名下学生所有实验及实验申请。

  2.4 基于违规记分的环境监管制度设计

  实验室环境监管一直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为了保证环境卫生,需要设计相应的制度。实验申请者在申请实验时,需按规定缴纳实验押金,押金主要用于环境卫生维持、实验设备的安全保障。如果申请者是学生,则押金应当由责任导师支付。实验中及实验后造成环境卫生较差的,由物业公司协助恢复,实验申请人须支付物业公司相应环境恢复费,具体费用以实际发生为准,直接从实验押金中扣除,押金不足的由实验申请人足额补齐。

  3 安全违规安全行为记分制执行的流程设计

  3.1 记分制制度的制定与更新

  安全行为记分制度的制定须经过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核、党政联席会审批、签发、发布、培训、反馈和持续改进等环节。同时,安全行为记分制是一个涉及到奖惩等全员性的制度,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以确保程序合规、合法。制度中的不安全行为清单应当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每年进行补充、更新、完善,制度需要明确违规行为清单更新、完善的程序和步骤,而不需要对制度本身进行年度更新。

  3.2 记分制度在实验申请中的嵌入

  安全违规行为记分制度并不是安全检查中的孤立制度,而是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和安全检查体系的一部分,其贯穿实验申请、实验过程、实验收尾的全过程,是安全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方法手段制度。

  在实验申请时就要明确实验人员对记分制度的学习,使之明确知晓不安全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对应的后果,规范试验安全行为,并做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承诺。该过程实质是安全准入、实验前安全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验申请人、责任导师与实验室单位之间形成安全契约的重要内容。

  3.3 安全检查中的违规记分认定与处理

  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发现不安全行为时,由实验室安全检查人员开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由检查人员和行为违规人员共同确认不安全行为或事项,明确违规条款、安全记分条目依据、记分数量、责任与权利、限期整改措施等。应在二级单位范围内公布相关人员违规行为记分汇总表及明细清单,并通过邮箱通知责任教师,明确告知相关事实、处理办法、扣除记分情况等事项。

  非本单位进入实验室有相关违规行为的,将违规情况函告、通报其所在单位,并计入预警名单,在后续实验申请时予以适当限制。

  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申诉的有关程序及事项。相关人员对违规行为认定有异议的,可在合理的限定时间内,以书面方式向二级单位(学院或实验室)办公室提出申诉申请,由二级单位做出异议裁决。但申诉决定做出前,不影响违规行为记分累计制的执行。

  3.4 建立预警名单及预警

  在各类实验审批及安全检查中,将已经有不安全行为记分的人员列入“预警名单”,预警级别可以设为4 级,用不同颜色在各类信息中予以显示,在实验室准入、安全检查等多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3.5 违规记分超限后二次准入程序

  因违规扣除安全记分超过限度的而停止实验及实验申请的,实验申请人员及导师必须通过安全再次学习考核、提交安全承诺书、并经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学院院长或实验室主任)审批同意后,记分清零,再按照新的实验流程审批后开展实验。通过提升实验申请审批级别、经过特定二次准入程序,可以较大提高实验申请人员的安全意识,约束安全行为。

  4 结语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先行先试,探索制定、实施了该项制度,制度经过实践检验,在规范实验人员安全行为、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校级的相关记分管理办法,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实践参考。需要指出的是,安全记分制的实施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一项工具性制度,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该制度仅强调了对人员行为的安全监督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物、环、管”多个因素,涉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全过程全周期过程。进一步加强研究人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和其他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协同,构建形成实验室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协同治理体系,才能形成高校实验室的长治久安。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S2021D005)。

  作者简介:赵春晓(1983-),男,河南南阳人,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副研究员、副主任,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岩石力学。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EB/OL]. [2022-12-2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04/ content_5666309.htm.

  [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安全生产管理[M]. 北京: 应急管理出版社,2021.

  [3]李志红. 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 210-213.

  [4]彭衡辉. 我国交通违法记分制度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5.

  [5]戚志伟,张云生,吴林,等. 基于累积负积分制的不安全行为约束机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3): 78-83.

  [6]吴瑞青. 基于安全KPI的正向激励机制研究与应用 [J].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9(1): 54-57.

  [7]郭焘. 积分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践[J]. 陕西煤炭,2015,34(5): 132-134.

  [8]冯建跃,金海萍,阮俊,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 1-10.

  [9]李秀珍,李勤,顾昊,等. 深化导师责任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5): 219-221.

  [10]王士国,王杰,卢凡,等. 新冠疫情视角下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环境管理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 40(8): 304-308.

  (责任编辑:肖央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