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09 11:34
代明荷
(兴义市水务局,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些影响,如果不进行合理控制,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章编号:2096-4137(2023)02-145-03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3.02.48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水利工程可以蓄水、蓄能、发电等,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噪音、粉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施工单位须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治理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建设的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态势。
1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1 水利工程是非自然行为的改造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对水利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有效调配相对区域中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保证生活、生产所需,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是人为控制的改造项目,属于非自然行为,通过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使其能够最大限度服务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
1.2 水利工程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然生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空气净化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和优化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让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而开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即使具备极强的施工技术,也避免不了对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遵循生态循环的原则。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对区域环境作全面分析,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对水利工程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遇到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恶劣,很可能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2 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 积极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就要有效避免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保障后期本区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这样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建设的价值。①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通过调节水域资源,可以提高本区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可以适机变动,从而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②在水库水利工程建设中,能提高水库下游水的净化能力,从而保障本区域的生态环境。 ③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可以用来发电、供给生活、农业灌溉、蓄水蓄能、旅游等,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负面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①在建设水库的过程中,下游的水流量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汛期存蓄洪水时,非汛期的基流也会被蓄存,在这个过程中,下游的水位会出现下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河道下游出现断流问题,还容易出现淹没上游的情况,导致上游居民迁移或后靠。②水利工程建设后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可能会导致项目下游原有的一些湖泊干涸。如果项目靠近入海口,很可能会引发海水倒灌问题,最终影响到水产行业、海运行业的发展。③在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蓄水过程很可能会导致输水渠的一部分水渗到地下,当水分渗入太多,将会提高地下水的水位,从而引起周围土地的沼泽化情况,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想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单位就要结合实际项目特点,加强与各施工队伍的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体系的标准来评估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和完善施工方案,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①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现场的施工环境,然后,就施工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②在设计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引入其中,并制定相应措施,如水土保持措施。③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秉持生态保护的原则,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④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生态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去分析,控制好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确保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从而确定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3.2 优化创新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在施工中把影响降到最低,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施工技术,优化施工工艺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①要规避传统机械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施工管理行为和项目管控要求,及时维护、升级施工器械,确保施工机械符合施工标准,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②工程施工中会有各种因素影响环境,如施工产生的灰尘,如果不提前保护现场,做好保护层,粉尘很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设施、绿化环境带来严重影响。③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要做好隔音处理、优化施工设备,减小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生物环境的干扰。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高科技设备使用率较低,可以总结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配套设备,加强高科技的投入力度,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3 注重施工规划和场地选择
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施工规划和场地选择非常重要。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施工效率,就要在制定施工技术时,考虑项目的整体条件和特点,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施工的合理规划和科学选址。①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影响到流域的状况,做好施工规划,合理评估水道,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升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②在施工场地的选择中,尽可能远离居民密集生活的场所和环境,减小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例如,兴义位于喀斯特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③要关注施工成本,加大水利工程实施的便利性,选择最佳的施工规划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3.4 制定全面、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
水利工程施工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地址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结合当地江河流域的情况,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施工规划。我国积累了很多治理河流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多河流遭受到一定污染,导致河流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不同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后续施工评估,并结合自然规律,做好该流域的施工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借助政策的力量,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质量监管,确保该流域资源的有效治理,提升整体质量。
3.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常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强大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施工的进展,避免项目停滞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伤害。但大量的资金投入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财政负担,因此,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公共机构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一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制度,使其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规律,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时,还要明确施工单位的工作职责,按照谁破坏、谁治理修复的原则,将责任主体和范围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减小对自然环境的伤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收益,就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重视施工规划和场地选择、完善江河流域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代明荷(1973-),女,贵州兴义人,兴义市水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
参考文献
[1]胡亲玲.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科技风,2019(16):141.
[2]延玮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7):3.
(责任编辑:肖央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