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杨老街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理发,照相馆,乌杨老街
  • 发布时间:2024-03-31 11:12

  阎光千(云南昆明)

  王正奎的照相馆就在乌杨大桥的这头,由于他的照相技术好,乌杨镇大部分男女青年的结婚照都在他这儿照。

  穿过乌杨大桥右拐左上不远处是代晓容的理发店,她那时正十七八,人长得非常漂亮,理发手艺也不错,好多年青人都慕名到她这儿来理发。

  直往前走离十字街不远处就是刘绍堂价廉食美的大众式餐馆,这个餐馆全天供应木蹭饭,粉蒸肉、梅扣肉、卤菜、炒菜等菜肴,刘绍棠师傅炒肉片色泽艳丽,瘦而不柴,鲜嫩爽口,我离开家乡20多年,总还会时不时忆起刘绍堂师傅的精湛厨艺!

  再往前走就是十字街,对面就是乌杨百货商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百货商场出来右拐有一音箱店,店里的“燕舞”牌录音机正播放着黄鹤翔演唱的“九妹——”,那动人而有极强节奏感的旋律吸引了一大批俊男靓女前来倾听并购买这正红火的《九妹》磁带。

  前面约100米距离就是一排排猪肉摊,那里有乌杨最优质的农家土猪肉叫卖。

  乌杨酒厂就在猪肉摊后院,一进酒厂大门,我发现乌杨酒厂好大好大,一股浓烈的酒糟味扑鼻而来,夹杂着醉人的酒香,那时候正是高正文的厂长,他瘦瘦的个子,却闪烁着一双非常有神的眼睛,那是领导者独有的慧眼,他领导着他的酒厂工人们用最传统的酿酒技术为乌杨父老乡亲酿造了清香纯正,绵甜醇和的乌杨白酒。经过多年全体酒厂工人的不懈努力,乌杨白酒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喝了乌杨酒,上下通气精神抖!”

  出乌杨酒厂大门右拐再右拐直上就是乌杨镇卫生院,它为乌杨镇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再上就是邮政局,那是乌杨人民收、发电报以及收、发信件的地方,在当时还没有手机、微信的时代,它在传递乌杨至全国各地信息、连络青年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乌杨邮政局左边不远处直进就是乌杨蚕茧站,那时是王一典同志的站长,乌杨好多农村村姑日夜精心养蚕,最后把大个大个雪白的蚕茧用口袋运往这里,运气好的话打上一个头等级,换回一大叠崭新的人民币,然后去卖衣服的铺子买上一件漂亮的花衣服穿在身上,心里美滋滋的。这个站为忠县的丝绸事业走向全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邮政局右边就是乌杨区公所,那是乌杨区行政所在地,它对促进乌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全区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乌杨区公所靠右边是乌杨电影院,好多青年男女逢赶场天都会购票进入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电影院常放映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战斗故事片,如《南征北战》《上甘岭》《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了当代青年人,每逢国家征兵的日子,乌杨镇好多热血青年以军人为荣,踊跃报名参军,戴上大红花,积极投身军营,报效祖国!

  从电影院大门出来斜弯着至十字街,这条街子两边都是乡村来卖土特产的大妈大叔,有卖土鸡蛋的,有卖红苕粉的,有卖绿豆的,有卖黄豆的,卖大米的……坐街子的人最想买的是乌杨全镇出名的高寨大米,高寨大米呈长白色,饱满均匀,圆润光滑,带有自然的高山水土独特的清香味,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有糯性,烹饪过程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和诱人的风味,吃起来令人赞不绝口,久久不能忘怀!还有卖自编篾货的,如围席、烧箕、簸箕、撮箕、花背篓等,还有卖乡村水果的,如雪花桃、高山李子、樱桃等这些季节性水果。土特产繁多,人来人往,街子上热闹非凡。

  这条街子近中点旁垂直距离约50米有一粮点,每到秋收季节后,农村大批晒干的玉米、高梁、谷子都涌入这里,农民首先在院子里的地坝里把这些粮食晒干后,再用风车把颗粒饱满的、二凉壳分开,把灰尘吹干净,选最饱满的粮食装入大麻布口袋,然后再调动全家男女劳动力,用“背交”或小背背着大小口袋从家里沿崎岖的羊肠山路背到粮点上公粮、卖余粮,在那交通不便的岁月,要背一两个小时有的甚至3个小时才能到达粮点,每个人额上、脸上、背上的汗水直流……

  粮点南方偏下不远处是乌杨镇中心小学校,秦大荣时任该中心校校长,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教室、师生寝室、食堂、礼堂、面包房等围绕着学校田径大操场,全镇各小学每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比赛就在这里举行,依稀记得乌杨镇三岺村完小(阎光千时任该校负责人)曾连续三年均夺得镇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乌杨镇中心小学校是乌杨区小学基础教育的中心,老师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不甘人后、认真执教,给忠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小学毕业生,为乌杨区中学、忠州中学、忠县中学等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苗子”,对忠县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公路从乌杨镇河坝通向很远的方斗山下的几个煤矿,源源不断的乌煤被带有拖斗的煤车不分昼夜从煤矿把煤运往乌杨河坝或大石盘,大部分乌煤被驳船运往火力发电厂燃烧发电或运往远方江边城市供给燃煤,少部分卖给乌杨镇人民烧窑炼火砖做修砖火房之用或供大型学校师生烧火煮饭。那些上煤的男女搬运工人把他们的一生都定格在乌杨河坝,他们日夜轮班的挑,轮班的抬……

  为了支援三峡大坝建设,原来的乌杨老街子有些被淹没了,有些被拆迁了,有些被搬迁了,旧貌虽不在,故事永长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