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双囍源于天禧
- 来源: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红双囍,天禧,语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31 11:13
陈景新(上海)
天禧,是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的年号。赵恒997年即位,1022年(乾兴元年)去世,在位25年。宋真宗有5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在古代,年号是一种极为庄严神圣的语汇,具有皇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天禧是宋真宗1017-1021年的年号,1012年,宋真宗那出身卑微的有情人刘娥,竟然能如愿以偿地成为皇后。宋真宗为了庆贺自己与刘娥刻骨铭心的爱情,终于能有这样一个天作之合的美满结果,在1017年立了“天禧”这个年号。“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天禧”拆分,就象征是宋真宗与刘娥两个人的有机结合,左示右喜组成了一个新字“示喜”。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能够从社会底层一个卑微的歌姬,与封禅泰山的皇帝赵恒走到一起,结为夫妻,确实惊世骇俗。赵恒当皇帝是天经地义、刘娥成皇后却要排除万难。两个皇后的离世,刘娥侍女的意外怀孕等,冥冥中好象有为他们这一对有情人牵线搭桥的“禧神”在暗中相助,宋真宗认定这是上天赐与他们夫妻两的天大的喜事。天禧,就是宋真宗对他心中的“禧神”的尊称。宋代是一个提倡和离(协议离婚)、崇尚男女平等的时代,民间婚姻习俗中的喜神文化极为风行,“天禧”作为年号语汇,最充分、最完美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喜神的崇拜与渴望。宋真宗与刘娥之间的爱情,却体现出了人性中至忠至诚的一面,也是天地之间的至情至爱。
先说一说赵恒对刘娥的至情至爱。
983年,16岁的襄王赵恒对能歌善舞的美女刘娥一见倾心,干柴烈火般的日夜缠绵,影响到了赵恒的身体。宋太宗见赵恒突然憔悴消瘦,就询问赵恒的乳母。乳母不喜欢刘娥,就把刘娥出入襄王府的情况说给了赵光义。宋太宗听说高贵的赵恒,竟然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缠绵,顿时大怒,逼令赵恒将刘娥逐出了王府。不久就为赵恒安排赐婚,娶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为妻(989年去世)。973年,又娶了郭守义之女为妻(1007年去世)。赵恒不敢违抗父皇之命,又难舍刘娥,遂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不时私会。张耆侍奉刘娥甚为谨慎小心。为避嫌瓜田李下,张耆从此不敢回家居住,另租住了一处宅子暂时安身。
997年赵光义去世,赵恒即位后,立刻将刘娥接入宫中。入宫后,刘娥不与赵恒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们争宠,却与杨淑妃结为知交。终刘娥一生,都与杨淑妃情同姐妹,从无间隙,在后宫中共同进退。一起抚养宋仁宗长大成人。1004年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
1007年郭皇后又驾崩。宋真宗决心立刘娥为后,但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皆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表示坚决反对,也为日后天禧党争,刘娥与寇准等人激烈对抗,埋下了根源。1010年,原为刘娥侍女的李氏偶尔受到了宋真宗一次宠幸,就为宋真宗生下了唯一的皇子。为了能立刘娥为皇后,宋真宗声称是刘娥怀孕,偷偷地移花接木,把尚在李宸妃腹中的皇子变成了刘娥的亲生儿子,让刘娥与杨淑妃一起抚养。这个皇子,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
母以子贵。刘娥有了一个儿子,升皇后自然就顺理成章了,1012年,刘娥如愿以偿地被册立为皇后。翰林学士杨亿见群臣不能阻止刘娥为后,愤而拒绝起草册立皇后的诏书,真宗只得另找他人。
从983年到1022年,赵恒与刘娥有39年实打实的夫妻恩爱。这39年里,刘娥协助赵恒做成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是宋辽檀渊之盟。让大宋王朝的有了百年和平,双方共赢的边境互市。第二件是引进了占城稻。夫妻两在皇宫里开辟了一块水稻田,种植和推广了占城稻。占城稻解决了粮食危机,为北宋的人口增加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真宗糟糕的政事是“天书运动”、泰山封禅、天禧党争。
让我们再来议一议刘娥对赵恒的至诚至终。
刘娥当了皇后之后,不但处置宫闱的分内之事有理有据,在协助宋真宗处理朝政时也“周谨恭密”,深得宋真宗的倚重和信任。
1022年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年仅12岁,宋真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宋真宗死后,刘娥与12岁的宋仁宗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刘娥位右。正式开始临朝听政。刘娥执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刻终止了宋真宗荒诞的“天书运动”。1008年,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劳民伤财的“天书运动”,使得宋王朝的朝政陷入混乱,人力、财力大为受损。1022年刘娥临朝摄政,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危及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
刘娥执政后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处理天禧党争的余毒。宋真宗时期的天禧党争,刘娥自身也卷入其中,因此对党争深恶痛绝。刘娥临朝称制后,一日流着眼泪对大臣们说:国家多难,如果不是诸位重臣同心辅佐,怎能有今日之景象。现在皇亲国戚都获得了推恩,唯诸位重臣的亲眷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卿等可以把亲族的名字呈递上来,当破例尽数推恩。众臣将亲族亲信、甚至亲朋好友的姓名呈递上来,刘娥把这些姓名贴在寝殿的墙上,每有奏请升迁封赏,都要比对此图,以防朝中个别朋党集团权势过重。彻底终结了天禧党争对宋仁宗时期的恶劣影响。从1022年刘娥执政,到到1069年王安石变法的50余年里,北宋政坛的党争陋习,被刘娥征集到的名单一扫而光。
第三件大事是发行交子。宋真宗去世的第二年:1023年,刘娥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这样一来,中国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又称“官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
就这样,刘娥成为能与武则天齐名的、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了老公荒诞不经的“天书”运动、结束了天禧党争、发行了交子、还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宋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刘娥最大的政绩,还是教子有方:把赵祯培养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明君。这是对中华民族立下的大功。但刘娥取李宸妃之子为己子,使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毕竟有违人伦。刘娥死后,宋仁宗生母之谜经杨淑妃之口而大白于天下,成为宋朝的一大奇案。自元代以来,刘太后与李宸妃的故事就被民间戏剧、小说逐渐改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狸猫换太子》,数百年来,不断演绎,经久不衰。刘娥死后,宋仁宗得知刘娥是自己的养母,生母是李宸妃后。遣人到李宸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发现李宸妃被厚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宋仁宗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宋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1033年十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死后,宋仁宗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李宸妃诶为生母”成为轰动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得不下旨:朝廷和民间皆不得对太后(即刘娥)临朝时期的往事妄加议论。
刘娥擅权,还时常穿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刘娥始终能压制欲望,从未走出称帝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刘娥如日中天时,有拍马屁的大臣纷纷奏请刘娥“行武后故事”;后入朝拜相的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不妨学武则天当女皇。刘娥询问朝臣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唯刚直的鲁宗道说: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史家评述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说的就是刘娥对赵恒的那一番至诚至忠的深情厚义:为赵氏江山鞠躬尽瘁。刘娥执政十余年,《宋史》评述: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评价: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红双囍源于天禧:
赵恒对刘娥的至情至爱,是一喜。刘娥对赵恒的至诚至忠,是又一喜。这两个喜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1032年以后,《天禧通宝》钱币就逐渐成为宋代新婚夫妻的婚嫁必备信物。结婚那一天,一对新人各持一枚《天禧通宝》,表示成家立业的开始。《天禧通宝》因此而成为民间的珍品。《天禧通宝》虽然发行量不大,很少,但存世量却很大,就是这样的原因。
红双囍的囍,是中国传统用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喜字组成的吉祥图案。婚礼中,剪出大红双囍字贴于洞房中堂,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也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表示喜庆与祝福。
囍,貌似一对有缘男女相偎相依、牵肠挂肚、含情对目,在互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单个喜字是吉加吉,“囍”字就是吉祥人嫁吉祥人的意思了。囍字象形兼表义,表义兼表音,看上去对称、平衡、整体协调,十分美观,且寓意深刻,具有祝福婚姻美满,囍人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一桩美好的婚姻要靠两个人去用心经营,“囍”的妙处,恰恰在于它把人们内心祈求恩爱幸福的意愿体现的淋漓尽致。仔细品味这“囍”, 正恰似《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于是有燕尔新婚视囍字为“爱情誓言”贴在爱巢,更有人趣味的赞赏囍字是“婚姻的守护神”。
民间传说,囍字源于王安石。1044年,23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见到了半幅对联:“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第二天王安石进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对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后,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那副对联那里。出对联的马员外请王安石对走马灯对联,王安石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专门为马小姐选婿而出的。成亲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从此,“囍”字便在民间传开了,其后,“囍”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囍,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经历史考证,王安石发妻姓吴,纳妾时已是晚年。王安石1044年23岁娶马氏为妻,纯属子虚乌有。但是,《天禧通宝》1017年铸币发行,1021年就改年号为乾兴。民间钱币稀缺,婚嫁喜庆又需要双喜:新郎新娘各执一枚《天禧通宝》。于是,20多年后的王安石执政时候,就创造了红双囍字,替代了一对《天禧通宝》钱币。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夺得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周恩来总理用极富喜庆色彩的“红双喜”为上海研制的乒乓球命名。1960年红双喜乒乓球被国际乒联正式批准为国际比赛用球。从此以后,红双囍成为中国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2024年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