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立锋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中心校13140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22)12-0027-02
兴趣是阅读的先导。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既重视生存又重视发展的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阅读兴趣和习惯在于培养,在于激活。
1提高学生的阅读浓厚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文的"风景点",进而产生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1.1创设教学情境和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教学《祝福》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春天"是四季之首,"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光明媚,充满活力,可祥林嫂就怎么没有呢?由此激发学生急于读下去探个究竟的兴趣。
1.2营造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感情的传送,进而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如在讲解《绿》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曾让自己心动的形象及其颜色,体会"感触点",课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诸种色彩定能轮番上场;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绿》时插播有关"梅雨潭"等地的风景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1.3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目前,因可供学生阅读物十分广泛,如果不加选择而由其任意阅读,学生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如帮助他们选择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与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形成了,一辈子吃亏。
2.1养成“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
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除课堂阅读教学外,学生还必须坚持"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虽然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很大,但仍要求学生挤出时间进行阅读。可利用午休、起床、睡前时间争分夺秒读,自觉课前、课后时间见缝插针读。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一天没读书,生活中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到那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2.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阅读教学更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已所用。
2.3使用工具书有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有问题就查工具书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掌握一定的查找方法,无论是在时文拓展还是古文拓展阅读中,都能得心应手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找到终身学习的途径。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其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既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2.4积极发问的习惯。
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养成。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