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生,语文,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18 13:38
贵州省盘县火铺镇中学 杨金华
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作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
1.阅读课与“摘抄与随笔”作业。我每周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学生自选与教师推荐读物的阅读和交流,如与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学语文报”、《读者》、课本推荐的名著等都是阅读素材,同时还要求学生随手做一些摘抄笔记,积累语言素材,每周完成不少于两篇的300字随笔,配合定期进行的“摘抄与随笔”交流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一个好动的男生在“随笔”中写“从入中学到现在,老师经常要我们摘抄《读者》里的文章。从那天开始,看《读者》成为了我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间长了,如果哪天晚上不翻看《读者》就会全身不自在。”读书已经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读书的态度端正了,阅读速度提高了,文化的积累扩展了,写作的欲望浓厚了。
2.课文阅读与仿、续写练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其实,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文本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如学习《孙权劝学》、《伤仲永》两篇课文后,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我和学生一起谈论生活在老师身边最感人的事例;讨论“雪地捕鸟”片断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仿写了“摸鱼”、“钓虾”等动作描写;师生共同完成《寓言三则》的学习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小寓言《大树和小草》、《船与帆》;当同学们正流连忘返于春的美景中时,我相机行事,启发他们动手、动脑,根据春雨、春草的特点,各造一个比喻、拟人句,尝试着写一首七言绝句;同学们正惊叹于《大自然的语言》如此丰富奇特时,我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回顾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挖荠菜》的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倾诉和父母思想感情上的隔膜,课后,他们访问了自己的长辈,以《某某童年的故事》为题写了篇随笔。学完《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阅读了叶圣陶、鲁兵续写的故事,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也为本文续补故事情节,想象和夸张的色彩越浓越好;当同学们沉醉在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绝唱》、《在声音的世界里》时,我又启发学生仿照课文中正面描写小玉说书的部分,用语言文字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声音或一首乐曲,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探究过程中,我提出:如果当时于勒一眼认出眼前向他买牡蛎的人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时,那么他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动呢?;分析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时,我要求学生撰写一副对联来概括这种变化,学生乐于参与,创作出“有钱便是福星,无钞即为瘟神”的好联。这些片段训练中既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正是“花叶并茂两相宜”。可见,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仿写、续写的方法,联系课文指导写作,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激起写作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作文技巧,开拓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