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小衔接儿童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兴趣,学习,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13 10:19
雷学琴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推进,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教师需要注重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育人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将培养幼儿审美意识放在首位,坚持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更好地对幼儿实施科学引导,让幼儿全面发展正确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在兴趣、学习、实践各个方面有效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1 幼小衔接儿童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讲,他们处于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中,虽然与周围的一些自然景物、天文地理、社会风俗等有密切的接触,但是幼儿对这些方面的关注意识并不是很强。还有很多幼儿是在祖辈的照顾之下,本身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提出的很多问题,由于祖辈认知水平有限,也难以用科学的方式为他们解答。这就导致很多幼儿进入小学之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同时,幼儿对教师的讲解也有很强的依赖意识,他们自身并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甚至还有一些幼儿因为不能适应小学校园的生活而出现厌学、逃避的心理,这些都会使小学教学工作的落实陷入被动。所以,在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让他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效观察。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幼儿当前学习适应及未来综合能力发展奠基。
1.1 激发幼儿浓厚学习兴趣
在农村环境下,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幼儿学习观察的有效素材,但是因为非常熟悉,一些素材的审美价值也容易忽略。这样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单纯进行课内知识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所以,从幼儿园阶段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可以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合理想象,表达审美创造。这对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性学习及观察、联想、想象等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引导儿童树立价值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进入城市工作,而将幼儿留在了农村,交给祖辈来抚养。小孩与父母缺乏直接的沟通交流,对幼儿良好性格和完善人格的发展会产生多元化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幼儿会因为祖辈的溺爱而变得过于自我,不懂得与他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幼儿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产生多元化的影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可以融合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幼儿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对话和合作,在绘本阅读中形成审美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一些手工实践、美术创作、游戏活动落实等过程中,让幼儿认知生命的精彩,这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会产生多元化的影响。
1.3 提高儿童综合学习意识
幼小衔接中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落实,不仅需要通过外部环境的营造,为幼儿呈现丰富多元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教师的引导、同伴的交流、丰富的活动。这可以提升儿童学习专注力,培养儿童学习迁移能力,尤其是活动推进过程中,儿童所接触的丰富材料,对儿童语言组织能力发展会产生多元影响。幼儿会积极进行一些对话交流、情景模拟、教师家长行为模仿,这能丰富儿童学习认知,提升幼儿学习体验。幼儿在各类活动组织落实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建立学习自信,积累学习方法。
2 幼小衔接儿童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的基本原则
在农村幼小衔接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要贴近幼儿认知兴趣,坚持科学引导原则,让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广泛涉猎,循序渐进中使幼儿形成正确审美意识。通过丰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落实,引导幼儿积极表达,有效交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幼儿学习始终,循序渐进中促进幼儿综合审美能力不断发展。
2.1 熏陶性原则
在幼小衔接中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要能够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外部环境对幼儿实施有效熏陶。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参与的热情。通过校园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丰富创造力。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使审美教育的目标高效达成,要能够对幼儿自身的特点有效把握,让幼儿在原有审美水平上更好地向前发展。
2.2 互动性原则
在农村幼小衔接中,推进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要能够以互动性为原则。通过不断让幼儿接触各类学习资源,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同伴、教师、家长等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更好地充盈孩子内心的世界。例如,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精美的绘本,并让他们阐述自己从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信息,锻炼幼儿良好的表达意识,激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再比如,通过手工制作,提升幼儿动手意识,让幼儿立体直观地参与到创作实践中来,更好地关注幼儿内心世界的发展,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幼儿审美教育推进落实过程中,一些优质的歌曲、精彩的图片、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都可以与幼儿及时分享。让幼儿从外部环境中广泛获得学习积累,提升幼儿专注力。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幼儿变得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2.3 持续性原则
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涵盖的内容面非常广,对儿童学习发展也会产生多元化的影响。因此,在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过程中,要能够关注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通过持续教育让幼儿从多个方面获得协调性地发展,而不是单纯停留于美术这一方面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尊重儿童发展的特点,对其实施持续渗透和引导。以健康发展为例,要能够从身体、心理各个方面让幼儿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要让他们保持愉悦的情绪和良好的进取意识。通过持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融入小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持续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对语言、文字、计算、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拓展幼儿学习体验的同时,让他们可以超越直观感知,发展学习思维。在不断地对外界观察和对他人行为的模仿中,幼儿形象思考、抽象概括、排序归类、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都能获得迅速发展。
2.4 鼓励性原则
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要能够坚持以鼓励性为原则。在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过程中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美,更要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提供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幼儿因为表现不好不敢积极展示,这就需要教师以鼓励性为原则,引导幼儿大胆展示鲜活的创造力,将幼儿心底美的种子唤醒,让幼儿在多元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大胆创造,为幼儿带来美的体验,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认知,并进行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情感融入。通过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融合于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让他们大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幼小衔接儿童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的积极对策
农村幼小衔接工作中对儿童实施审美教育,要充分发挥好农村自身在自然资源、活动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将审美教育的推动与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主题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唤醒幼儿学习参与的兴趣。让幼儿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捕捉幼儿的一些鲜活创意,推动幼儿呈现精彩的活动,为幼儿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3.1 以生为本,推动审美教育活动丰富开展
在农村幼小衔接工作中,对儿童落实审美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彰显以生为本的育人特色,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内容,引导幼儿生活创造,调动幼儿认知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展示创意,让幼儿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积极画一画、大胆比一比、相互学一学。珍视幼儿的独特发现,推动审美教育多元目标有机达成,提升儿童自身创造力的同时,唤醒幼儿对农村生活化学习资源的热爱。
例如,南瓜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蔬菜。南瓜本身的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南瓜软糯香甜,很受孩子的喜爱。在审美教育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南瓜为主题,推动幼儿积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个南瓜抱到室内,让幼儿充分观察南瓜圆滚滚的外形,橙黄的颜色,以及南瓜上清晰的纹络,这些都十分有特点。看到南瓜,很多孩子接着想到了《小猪佩奇》中提到的南瓜派,也有幼儿想到了南瓜灯,还有幼儿觉得南瓜非常像雪容融的脑袋。孩子们大胆表达了自己的发现,而南瓜这一外形为幼儿丰富创造力也提供了有利契机,所以教师就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精彩的南瓜创意之旅。
第一步,可以让幼儿尝试为南瓜来穿衣服,既可以用画笔来装饰南瓜的外壳,也可以用剪纸给南瓜做一件精致的小裙子,还可以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南瓜版“雪容融”。另外,幼儿可以用毛巾、毛线、木棍、瓶盖、黏土、塑料袋等,尝试给南瓜设计一件精美的衣服,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造,使南瓜憨厚的外形、精致的形象更受孩子们的喜爱。第二步,在装饰南瓜的基础上,还可以让部分幼儿尝试用画笔来进行南瓜创意画作的展示。如让幼儿以南瓜外形为基础画一个南瓜小汽车,还有的幼儿绘制了南瓜小房子,房子上面有精致的小窗户,彩色的小烟筒,活灵活现,非常可爱。第三步,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珍惜粮食,我们还把南瓜切开,削皮后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南瓜派,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食物色泽鲜艳,香甜可口,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精致甜点。南瓜派制作完成之后,还有幼儿发现桌子上有大量南瓜皮和南瓜种子,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再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创意制作。于是,幼儿们又制作了形状各异的拼贴画。原本普通的南瓜,在幼儿丰富的创造力之下变得活灵活现,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3.2 引领体验,构筑儿童梦想舞台
农村幼小衔接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可以融合于生活实践,将多元主题内容串联,在幼儿心底播下爱与生命的种子。贴近幼儿认知兴趣,将多个活动组合串联。通过长期持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审美教育的目标高效达成,这可以更好地收集散落生活中的审美元素,推动儿童智力成长。而在长期持续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关注幼儿的学习参与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健全人格养成,对其实施科学引导,精彩记录,幼儿丰富创造,构成幼儿创意展示大舞台。
现在很多幼儿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虽然身处农村,但是自身劳动意识并不浓厚。幼儿审美教育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节日契机与幼儿一起开展精彩的劳动体验。例如在植树节即将到来时,教师给幼儿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小花、小树或者其他特色植物,并通过选种、育苗、栽种等多个过程走进我们的农艺园。这一活动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幼儿的广泛响应,他们都希望能够在植树节期间种下一棵小树苗,为园区增加一抹绿。最终,我们决定将孩子四人一组分成相应的活动小组,尝试进行植绿护绿活动,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自己想要种的树苗,并在父母的帮助之下选好了种子。活动开展之后,我们先一起进行了育苗活动,有的小组选的是可以直接栽种的树苗,有的小组需要进行育种过程,然后发芽之后再埋入土中。除了选种之外,我们还进行了树木的养护活动,如我给小树浇浇水,我给小树来除草,我给小树做栅栏,我给小树画名片,我给小树念首诗,我与小树共成长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同时孩子对自己种下的小树也赋予了极大的爱心、耐心与细心。孩子们种下的小树,使得园区生机盎然,同时更受到了良好的科学启蒙、语言启蒙、劳动启蒙、艺术启蒙。幼儿对美产生了更加深刻生动的体验,收获丰富且饱满。
3.3 精彩记录,审美与心灵共成长
在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进来,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记录工作。捕捉儿童活动的瞬间,记录幼儿的精彩创意和优质作品。以此来更好地丰富幼儿学习体验,积累幼儿创意成果,让幼儿之间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活动有:结合冬奥会认识冰墩墩和雪容融、绘画、粘贴、表演;还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征集园徽、园歌,引导家长教育幼儿积极参与;结合节日节气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古诗、诵经典、赏汉服、跳民族舞蹈,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跟小学联合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观摩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幼儿提供展示空间,精彩记录活动过程,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始终保持思维的独立。同时,让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提升幼儿学习专注力,让幼儿在学习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有始有终,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记录的一些精彩成果还可以与幼儿开展有效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为幼儿思维发展搭建脚手架。通过语言活动的组织,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幼儿多元智力均衡发展。
总之,在农村幼小衔接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中,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发现意识,并通过对身边丰富多元鲜活材料的运用,让幼儿可以积极开展审美的创意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参与的热情,为审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幼小衔接审美教学的落实还要为幼儿融入小学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要更好地唤醒幼儿自身学习展示的热情,给予幼儿热情的鼓励,启发他们鲜活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多元活动中积极参与,为开展高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幼小衔接中的儿童审美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融合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2019。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中心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