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
  • 发布时间:2025-02-13 11:55

  张显兵1,张 卯2,黄 杰3,桂海月3

  (1. 金寨县斑竹园镇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安徽六安 237371;2. 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安徽六安 237371;3. 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安徽六安 237371)

  摘 要:本文论述了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分析认为,农残速测技术具有高效、便捷、易操作等优势,能够提高基层农产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基层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普及率低及检测难度大等问题。为了提高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建议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提升设备普及率和检测能力,从而保障基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农残速测技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农业生产和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保障公众健康、预防食品安全危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监测手段落后、技术设备不足,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往往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质量监测需求。近年来,农残速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以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等优势,逐渐成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措施,以期为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提供参考。

  1 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1.1 确保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确保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农业化学品使用量的增加,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农产品中屡见不鲜,这些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在基层工作中,农产品流通速度往往较快,若质量监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有效的质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它们进入消费市场,减少消费者食用不安全农产品的风险,进而降低食品中毒、慢性病等健康隐患的发生率[1]。

  1.2 防止食品安全危机扩散

  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助于预防食品安全危机扩散。一旦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尤其是农药残留超标或污染物超标,极有可能引发消费者的不信任和恐慌,甚至导致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危机。若这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仅会在地方范围内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蔓延至其他地区。此外,食品安全危机的扩散也可能引发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

  1.3 增强消费者信任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市场中农产品的信任度与接受度。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能够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从而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是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成分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若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力,将明显降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甚至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萎缩。

  2 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优势

  2.1 检测效率高,提供现场反馈

  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通常依赖于实验室分析,过程烦琐且时间较长,往往需要几天或数周才能得到结果,无法满足基层即时监测的需求。而农残速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多功能免疫传感器,能够在几分钟内给出检测结果[2]。这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食品蔓延。

  2.2 设备体积小,易于携带

  农残速测技术的设备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相比传统的检测设备,现代农残速测仪器通常采用便携式设计,这些设备简便易携,非常适合基层工作人员在农田、集市及加工厂等场所进行移动检测。例如,光谱分析法、比色法以及纸基传感器等常用方法,通常采用便携式设计,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并随时开展检测工作。

  2.3 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大多数现代农药残留检测设备都经过简化设计,基层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简短的培训即可掌握基本操作。例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只需将样品与试剂盒中的试剂混合,等待几分钟后便可得到检测结果,无须复杂的实验操作[3]。农残速测技术因操作简单、培训周期短,在基层得到广泛推广,从而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覆盖面。

  3 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层工作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然而,当前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挑战。部分基层人员并未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尤其在农村地区和偏远乡村,技术培训资源有限,导致较多工作人员对农残速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充分。即便农残速测设备的操作步骤设计较为简单,但如果操作不当,仍然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此外,若操作人员未按照规范进行采样,或未严格遵循说明书中的操作流程,也将直接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设备普及率低,设备维护困难

  虽然农残速测技术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在基层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主要体现在设备的采购和投入方面。由于基层单位的资金相对紧张,许多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无法按需购买足够的农残速测设备。这使得基层监测工作无法覆盖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漏洞。此外,即使部分基层单位配备了农残速测设备,由于设备的维护成本高、维修难度大,许多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导致检测效果不稳定。设备普及率低和维护困难严重限制了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使得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3.3 农产品种类复杂,检测难度大

  基层农产品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给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挑战。不同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而现有的农残速测技术往往针对特定的农药或某一类农产品进行优化,无法适应多样化的检测需求。蔬菜、果品、谷物等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其农药残留情况差异较大,某些农药对特定农作物的残留较为明显,但可能对其他作物的影响较小[4]。这就要求基层农残速测技术能够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以便涵盖所有类型的农产品。然而,现有的农残速测设备多为针对特定农药残留的检测工具,无法对多种农药或多样化作物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

  4 提高基层农残速测技术应用效果的建议

  4.1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基层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①制订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方案。针对初级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简化流程和实操演练,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可以通过深入讲解农药残留检测原理和注意事项,提高其技术判断和分析能力[5]。②培训内容应涵盖农残速测技术的操作技巧、检测标准、法规政策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使检测人员能够全面理解监管要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③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以解决在基层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2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检测设备采购和维护

  要提高基层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就需要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农残速测设备的采购和维护。①在设备采购方面,食品安全部门应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种类、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设备,确保设备数量和种类满足实际监测需求。②在设备维护方面,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和管理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修,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检测失误或设备闲置。

  4.3 合理联用其他检测技术或引入数字分析技术

  为了提高基层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应考虑联用其他检测技术或引入数字分析技术。①虽然农残速测技术具有快速和便捷的特点,但在某些复杂的检测场景中,单一技术的应用可能面临局限。因此,食品安全部门应鼓励基层单位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合理联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等传统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兴起。通过将农残速测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结合,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大数据监测和智能分析,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

  4.4 提高创新力度,研发多功能、适用性速测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残速测技术的应用效果,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研发具备多功能性、适用性强的速测技术。①食品安全部门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多功能速测技术的创新,能够在同一设备上实现对不同农药、不同类型农产品的检测,提升技术的适用性。②创新技术不仅应在检测种类上进行拓展,还应关注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③在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检测成本,使技术更符合基层实际需求。

  5 结语

  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农残速测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其适用性和精准度,满足更多种类农产品的监测需求。基层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技术培训和设备维护体系,提高检测能力。通过各方的努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将更加高效、精准,为保障公众健康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景奇, 王艳楠, 任娅婷, 等.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技术展望[J]. 新农民,2024(8):25-27.

  [2] 魏晓, 张奇, 张文, 等. 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标识性分子大容量反应体系提高ELISA 灵敏度[J].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7):1473-1481.

  [3] 邬溪芮.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同时检测芹菜中的4种农药[J]. 现代食品,2024,30(16):164-166.

  [4] 周爱梅. 农残速测技术在蔬菜安全检测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食品工业,2024(4):84-85.

  [5] 李金峰, 王安林, 李婷婷. 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中外食品工业,2024(11):34-3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