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质量检测中的主要技术及控制要点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检测技术,控制要点,监测设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3 12:02
刘 滕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 620010)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米质量检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控制要点。通过对感官检测、物理检测、化学检测3 种方法进行详细探讨,认为每种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且适用场景不同。感官检测较为简便,但主观性强;物理检测精确性较高,但需专业设备;化学检测适合成分分析,但操作复杂。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并严格控制检测环境、定期维护检测设备及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从而提高大米质量检测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大米质量;检测技术;控制要点;监测设备
大米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随着消费者对大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需求。现有的检测技术包含感官、物理、化学等多种,且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局限性。如何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技术,以及如何优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大米质量检测中的主要技术及其控制要点,旨在为大米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大米质量检测中的主要技术
1.1 感官检测手段
感官检测是使用人的感官对大米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依赖于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来对大米的质量特征进行判断。通常,感官检测用于评估大米的色泽、光泽、透明度、颗粒完整性、异味以及口感等,尤其是在大米加工后的质量控制中应用较为广泛[1]。感官检测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无须专业设备,适合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快速评估。同时,感官检测还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手段,用于判断大米是否符合基本的市场需求。然而,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由于其依赖主观感官判断,容易受到检测者经验、情绪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感官检测虽然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质量信息,但其准确性和科学性较低,难以替代其他精确的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感官检测更多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初步筛查或配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2 物理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测定大米的物理属性,如粒度、形态、密度、硬度和水分含量等,来评估大米的质量。该技术通常依赖仪器设备,如粒度筛分仪、硬度测定仪、水分测试仪等进行操作。水分含量的检测对于大米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硬度测试则有助于评估大米的加工适应性[2]。物理检测的原理基于大米的物理特性,如通过测定大米颗粒的大小来评估其均匀性,或通过检测大米的水分含量来判断其干燥程度与储存状况。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检测效率和准确度较高,能够快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中的质量管理。物理检测相较于感官检测更加客观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其局限性在于仅能反映大米的部分特定属性,无法全面评估大米的综合质量。此外,物理检测需要依赖专业设备,且部分技术(粒度测量)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变化),因此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1.3 化学检测技术
化学检测技术常用于分析大米中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及矿物质等含量,来评估大米的营养价值和质量。这些检测通常依赖于精密的化学分析仪器, 如气相色谱仪(Gas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原子吸收光谱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等[3-4]。化学检测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大米样品中各类化学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通过精确的仪器分析获得定量结果。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高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反映大米的营养成分。化学检测特别适用于评估大米的品质,如检测大米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等,进而推测其口感、储存性能和加工适应性。此外,化学检测还能够用于检测大米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5-6]。尽管化学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操作烦琐、设备昂贵且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此外,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可能对样品的处理和前期准备要求较高,检测过程较为复杂且耗时。
2 提高大米质量检测水平的控制要点
2.1 规范样本采集、制备流程
为了提高大米质量检测的准确性,检测部门应特别重视样本采集和制备的规范性。①样本采集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确保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产生偏差。例如,在大米生产过程中,应从不同批次、不同区域随机选取样本,而不是单一地点或时间的样本,以减少偶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②样品的制备过程应科学规范。样品的清洗、干燥、切割等过程,都应避免交叉污染,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③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也应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避免存储不当导致样品质量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检测结果。④检测部门还需定期检查样品处理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执行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流程,以提高样本采集和制备的精度,为后续的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2.2 依据不同检测需求,合理选择检测技术
检测部门在进行大米质量检测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检测技术。①对于大米的外观、感官质量等初步筛查,可以采用感官检测法。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能够快速判断大米的基本质量,适合日常生产中的快速检测。②对于大米中的物理性质,如粒度、水分含量、硬度等,可以选择物理检测技术。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适合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③对于需要精确分析大米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可以采用化学检测技术,有助于深入评估大米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除了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外,检测部门还应考虑技术的综合使用,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制订合适的技术组合,确保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3 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提高检测精确度
为了提高大米质量检测的精确度,检测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①检测部门应确保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特别是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的严格控制。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大米的质量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水分含量等检测项目中,环境温度波动会对测定结果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实验室应配备空调和恒温检测仪等设备,以保持温度和湿度处于稳定状态。②空气中的灰尘及其他污染物也可能影响某些精密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如化学分析仪器和微生物培养装置。因此,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环境污染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偏差。同时,检测过程中还需要避免外部干扰源,如噪音、振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某些高精度仪器的测量产生不良影响。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米质量检测的精确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4 定期维护、校准、清洁相关检测仪器设备
为确保大米质量检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检测部门必须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清洁。①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至关重要,因为设备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零件磨损或性能下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检测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厂商推荐的保养周期,制订详细的维护计划,及时更换磨损零件,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7]。②仪器设备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例如,化学分析仪器、物理测试仪器等都需要通过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验证其测量值是否偏离标准。定期校准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能有效减小设备误差对整体检测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③仪器设备的清洁也极为重要。仪器表面的灰尘、残留的试剂等杂质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产生测量错误。因此,检测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清洁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无污染物残留。此外,检测部门应详细记录每次维护、校准和清洁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明确的跟踪和回溯,进一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2.5 加强检测人员专业培训
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大米质量检测的水平,因此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①检测部门应为相关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大米质量检测的各项技术手段及操作流程。培训内容应包括感官检测、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等不同检测手段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数据分析技巧,以确保检测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检测技术的要点。②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还能促进他们与行业内相关专家的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从而提高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③检测人员应加强操作实践,特别是在操作技术复杂或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检测任务中,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误差。④检测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评估,确保他们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操作能力。
3 结语
大米质量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类检测手段各有优势与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和搭配。同时,检测部门应加强设备维护与人员培训,确保检测工作高效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米质量检测技术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不断涌现,可进一步提升检测精确度和效率。未来,大米质量检测将在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大米品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吕亚楠,刘雄雄,柳婷.稻谷新鲜度测定方法探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4,40(4):40-43.
[2] 黄蕾, 韦紫玉.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大米水分含量快速检测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22(13):70-73.
[3] 刘衣南, 王琨, 杨东伟. 基于气相色谱法对大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效果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49-51.
[4] 时超.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大米中微量元素[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198-200.
[5] 刘淼淼, 孙倩倩, 张波, 等. 稻谷重金属检测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22,37(12):259-268.
[6] 洪玲, 沈娜, 李滑滑, 等. 大米中重金属镉检测的质量控制因素探讨[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22(2):21-24.
[7] 郑萌萌, 孙祯. 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食品,2020(9):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