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 发布时间:2025-05-10 10:39

  于慧慧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00)

  摘 要:本文阐述大学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大学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对策,旨在为大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更多借鉴。

  关键词: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关系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大学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影响范围广泛,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此外,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深远。近年来,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食材来源不明、加工过程不规范,到食品存储条件不达标、卫生状况堪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师生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形象。更严重的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对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加以解决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1.1 外包食堂管理不当

  许多高校选择引进社会餐饮企业。但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或追求更高利润,会将食堂的档口分档口转包、转租。由于转包、转租过程中管理标准参差不齐,导致食堂整体管理水平下滑,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例如,A 高校在引进社会餐饮企业后,食堂档口被多家企业分包[1]。其中,一家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不惜降低原材料采购标准,使用劣质食材,导致该校食堂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由此可见,外包食堂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1.2 高校监管不到位

  高校监管不到位是导致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高校对食堂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管理层的决策上,还反映在日常的运营和监督中。由于管理层对食堂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食堂监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2]。由于许多高校中食堂监管人员数量少,且需要负责多个食堂或多个环节监管工作,无法对每个食堂或每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现有食堂监管人员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监管技能。他们可能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了解不深入,对食品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所以在监管过程中难以发现潜在问题,也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1.3 学生反馈机制不畅

  当校园食堂就餐投诉渠道不畅通时,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或服务质量问题时,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快速解决问题[3]。例如,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隐患或服务质量低下的情况时,往往无法通过正规且高效的途径解决问题。这种反馈机制的不畅,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大打折扣。

  2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

  2.1 外包食堂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外包食堂的管理实践中,尤为显著的问题是学校监管与外包食堂自我监督之间的衔接存在明显的不到位现象,进而导致校园外包食堂监管体系薄弱。具体而言,学校在资源分配和管理重心上可能存在种种限制或偏移,难以对外包食堂实施全面而深入的监管。学校可能面临着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约束,使得监管工作难以面面俱到[4]。此外,外包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自我监督的重要性置于次要地位。部分外包食堂甚至可能有意规避学校监管,通过种种手段来逃避检查,以求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同时,将食品安全风险变得更加隐匿。

  2.2 食品安全意识普遍不高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是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另一大隐患。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难以准确辨别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导致其在选购食品时只关注食品的口感、价格,忽视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等重要因素。例如,部分大学生会在校园周边小摊贩购买小吃。但部分小摊贩的食品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安全把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大学校园食堂工作人员及周边摊贩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培训,对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了解不足,导致其在食品加工、存储和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5]。

  2.3 食材管理不规范

  ①食材来源渠道不明确使部分劣质或不合格食材流入大学校园食堂。这些食材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疫,可能潜藏着各种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质,会对师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②食材在运输、储存以及处理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在运输环节,若运输工具的清洁度不足,会将各种污染物带入食材。在储存环节,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食材有可能会发生变质,进而产生有害物质。在处理食材的过程中,若未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有可能发生交叉污染,影响食材的安全性和质量。③食材标识、追溯系统不完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和追踪问题源头。这不仅增加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难度,还会耽误采用补救措施的时机[6]。

  3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3.1  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源于食材不新鲜、加工过程中卫生不达标,或是储存条件不当。长期摄入不安全的食物,还可能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学业表现。

  3.2  对学校声誉和形象的负面影响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将直接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作为教育机构,学校本应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将使人们质疑学校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这种负面舆论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还可能降低社会对学校的整体评价,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7]。

  3.3  对校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不利影响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对校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容易引发学生的恐慌和不满情绪,若未能及时疏导和管理,可能引发校园秩序混乱。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可能成为校园安全事件的导火索,增加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和风险[8]。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抗议等集体活动,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可能给学校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此外,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破坏校园内的和谐氛围,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加剧校园的不稳定因素。

  4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保障对策

  4.1 完善监管机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切实保障大学校园食品安全,完善监管机制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校园餐饮从业者的管理与教育力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他们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学校应完善食堂和超市的管理制度,确保食材的安全与新鲜;建立食材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和销售的全链条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例如,大学校园食堂实行严格的食材追溯制度,每一批食材都能追溯到供应商和生产日期,有效保障食材的安全[9]。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迅速启动预案,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预案中应包括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程序、应急处置流程、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确保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大学校园食品安全。

  4.2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应加大对食堂和超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力度,如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素养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具体如下。①详细讲解不同食材储存条件以及方法,帮助从业人员准确判断食材的新鲜度。②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卫生标准。例如,佩戴整洁的工作服、口罩、帽子,保持手部的清洁,定期做好健康检查工作等。③对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洁与维护进行详细讲解,确保设备清洁卫生。例如,通过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更换磨损部件等,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清洁技能和维护方法,进而保障食品加工设备的卫生、安全。④向从业人员介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法律规范,进而注重食品质量。⑤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参加模拟食品事故的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⑥强调食品中标识的重要性,确保所有食品在存放、加工、销售中均有明确标识,便于追踪、管理。⑦鼓励更多的从业者主动开展学习工作,同时分享食品安全知识,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10]。

  4.3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制度,公开监测结果

  学校应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制度,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监管食品安全,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能对食材和食品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某高校与一家知名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合作,定期对食堂和超市的食材和食品进行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增强了师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有效保障了校园内的食品安全,还打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4.4 完善投诉渠道

  为了切实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学校应当积极设立多样化的投诉渠道,以构建起一个全面且高效的监管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多方配合,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管理与监督。师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或是对于食堂的运作的改进建议,都可通过这些便捷的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学校需高度重视每一条投诉与建议,并迅速响应,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完毕后,学校应主动向师生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息透明度,让师生们能清晰了解问题的进展。

  除了设立实体意见箱、电话热线等传统的投诉方式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线上投诉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投诉与建议。这些数字化渠道不仅提高了投诉的便捷性,还能有效记录和管理投诉信息,便于后续的分析与改进。同时,学校应定期对投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点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通过不断完善投诉渠道,学校能形成一个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制度等对策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校园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林至煜. 推行“五大模式”让校园食品安全“五味俱全”[J]. 福建市场监督管理,2024(8):20-21.

  [2] 李沁璇. 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云平台的构建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4,26(16):13-15.

  [3] 刘世伟. 高校校园外卖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 现代食品,2024(15):72-75.

  [4] 张远大.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食堂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267-268.

  [5] 陈陆香. 高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食品,2020(21):155-157.

  [6] 潘月华.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食品安全管理[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5):75-76.

  [7] 戴笑慧.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挑战与应对[J]. 食品与机械,2024,40(12):244-245.

  [8] 徐周双, 余华金, 蓝倩. 高校食品安全监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以浙江大学为例[J]. 中国食品安全,2024(11):57-61.

  [9] 边铁, 陈鹏飞, 孙娟. 智慧食堂:高校餐饮服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以吉林大学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24(11):3-6.

  [10] 徐小艳, 孙远明, 肖治理, 等.“双一流”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 农产品加工,2024(21):149-15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