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0 10:43
蔡春亮
(北京市顺义区计量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北京 101300)
摘 要:食品安全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本文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检测技术落后、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检测技术、完善检测体系和加强检测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然而,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影响社会大局。因此,深入研究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控制策略,能够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一旦食品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等有害物质,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定期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潜在风险,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同时,食品安全检测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信心,使他们能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并提升对食品品牌和监管机构的信任度。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技术落后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①部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难以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微量有害物质,如某些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②检测技术的更新速度缓慢,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新型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③检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也有待提高,部分设备存在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1]。
1.2 检测体系不完善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也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①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②检测机构的认证体系不健全,部分检测机构存在资质不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③检测流程也缺乏统一规范,不同机构之间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1.3 检测管理不规范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不完善,部分法规条款过于笼统,实操性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的检测工作。②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戒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③检测数据的管理也存在漏洞,部分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篡改瞒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2]。因此,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管理体系,是解决检测管理问题的关键措施。
2 食品安全检测的控制措施
2.1 优化检测技术
2.1.1 加强检测方法研究与创新
加强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是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传统的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快速、准确、全面检测的需求。因此,需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到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中来。这不仅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还需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3-4]。
面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单一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必须加大对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确保食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加强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还需注重以下3 个方面。①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②强化检测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③推动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准、全面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为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2.1.2 提升检测设备性能与稳定性
检测设备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需加大对检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需采用高精度的加工工艺、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提高检测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质量,确保检测设备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7]。同时,要及时淘汰老旧设备,引进新型仪器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检测设备、在线检测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等新兴检测设备不断涌现,这些设备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引进新型仪器设备方面,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开始使用在线检测系统,如在线水分测定仪和在线蛋白质分析仪,这些设备能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同时,便携式检测设备如手持式农药残留检测仪,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快速筛查,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提升检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1.3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能力
检测人员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主体,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建立健全检测人员培训体系是提升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培训体系应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实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培训应涵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检测原理与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确保检测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操技能培训应通过模拟检测、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让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检测流程。同时,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技能考核,对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检测方法和技能,胜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2.2 完善检测体系
2.2.1 建立健全检测机构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检测机构认证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基础。检测机构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主体,其资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核和认证管理。这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资质审核标准,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技术水平、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检测机构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和水平[8]。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环境、检测设备性能、人员资质和检测方法等,确保所有检测机构均符合国家规定。
2.2.2 制订统一规范的检测流程
制订统一规范的检测流程是保障食品安全检测可比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同检测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影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规范检测过程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对检测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和结果判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要加强对检测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检测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检测流程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
2.2.3 优化检测资源配置
优化检测资源配置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是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两大核心资源,因此需要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力度。这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支持,推动检测设备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要加强对检测设备的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设备性能和稳定性满足检测需求[9]。针对老旧、落后的检测设备,要及时更新换代,提高检测设备的整体水平。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2.3 加强检测管理
2.3.1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是加强检测管理的基础。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依据,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需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这要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食品安全领域的实际问题和风险点,细化法规条款,提高法规的具体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例如,对于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农药残留的限量、微生物的指标等项目,都应制定具体、明确的法规标准,以便检测机构能准确地进行检测和判定。
2.3.2 强化监管部门执法力度
强化监管部门执法力度是加强检测管理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震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为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和形成有效震慑,需强化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这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戒力度,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执法水平和能力。
2.3.3 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管理体系是加强检测管理的核心内容。检测数据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基础,其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需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管理体系。这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检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结语
针对上述问题,优化检测技术、完善检测体系和加强检测管理已成为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关键措施。在检测技术层面,需加强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推动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检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并注重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检测体系方面,应建立健全检测机构认证体系,确保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制订统一规范的检测流程,保障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同时优化检测资源配置,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通过综合施策,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切实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爱荣.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 现代食品,2022(7):125-127.
[2] 叶艾琳.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24(4):9-13.
[3] 罗东旭, 王速谋.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J]. 食品界,2024(12):120-122.
[4] 梁蕊.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工业,2024(22):87-89.
[5] 郭雨湄, 贾振军, 刘瑞. 核酸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综述[J/OL]. 食品与发酵工业,1-16[2025-03-06].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41839.
[6] 孙宏娟.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25(1):101-103.
[7] 娜仁图雅. 高分辨率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25(1):87-89.
[8] 王伟. 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效性的对策[J]. 食品界,2024(11):64-66.
[9] 赵丹阳, 安思雨, 苏晓雪, 等. 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中国食品工业,2021(8):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