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样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选择和应用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质控样品,选择依据,应用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0 10:47
邓志毅
(东莞市华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 要:本文聚焦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深入探讨质控样品的选择和应用,阐述了质控样品在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标准菌株、定量质控样品、核酸水平质控品等不同类型质控样品的特性。从适配检测技术原理、契合检测微生物特性、匹配实验室资源条件3 方面分析了质控样品选择的科学依据。同时,详细阐述了其在检测数据校准、人员实操培训、流程改进完善等检测流程中的深度应用。研究表明,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质控样品,能有效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筑牢坚实基础,助力食品行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质控样品;选择依据;应用实践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关乎食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准确的检测结果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依据。然而,检测过程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检测技术的固有局限、实验人员操作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室环境的细微变化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质控样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引入已知特性的质控样品,与实际食品样品同步检测,能及时察觉检测过程中的异常,确保检测系统正常运行。深入剖析质控样品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方式,对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水平、守护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1 质控样品的类型与特性
当前食品微生物质控品主要包括标准菌株、定量质控样品、核酸水平质控品三大类[1]。
1.1 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是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关键质控样品。它是经过严格筛选、鉴定与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微生物菌株,拥有精准的种属界定、清晰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稳定的遗传特性[2]。在实际检测中,标准菌株常被当作阳性对照。例如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标准菌株,将其与待检食品样品一同进行检测。若检测体系正常,便能准确检测出标准菌株,以此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确认检测试剂、仪器设备等均运行正常。同时,也可用于评估检测人员操作是否规范,若检测人员操作有误,对标准菌株的检测结果便会出现偏差,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2 定量质控样品
定量质控样品是明确含有固定数量特定微生物的样品,其优势在于能够对检测方法的定量准确性进行评估,比如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数量时,使用已知大肠杆菌含量的定量质控样品,按照既定检测流程操作。通过对比检测得到的结果与样品实际含菌量,可判断检测方法在定量方面的误差大小。如果检测结果与实际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该检测方法的定量性能良好;若偏差过大,则需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如重新校准仪器、调整试剂浓度等。定量质控样品还能用于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促进实验室检测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各实验室对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3]。
1.3 核酸水平质控品
核酸水平质控品主要针对基于核酸检测技术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技术。这类质控品包含特定微生物的核酸片段,可模拟样品中的微生物核酸。在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的全过程中加入核酸水平质控品,能够监控各个步骤是否正常。在核酸提取阶段,若提取效率低,质控品的核酸提取量也会相应减少,导致后续扩增结果异常,从而提示操作人员检查提取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在扩增环节,若扩增体系有缺陷,质控品的扩增曲线也会出现异常,帮助判断扩增试剂、反应条件等是否合适[4]。核酸水平质控品对于保障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是现代食品微生物核酸检测不可或缺的质控手段。
2 质控样品选择的科学依据
2.1 适配检测技术原理
不同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原理各异,选择质控样品需与之适配。例如传统的培养检测技术,依赖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来计数和鉴定,应选择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质控样品,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其在常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特征明显,能准确反映培养条件是否适宜、培养基是否合格等。而基于免疫学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依据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那么质控样品需包含对应抗原或抗体,且浓度已知。如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选用含特定沙门氏菌抗原的定量质控样品,可检验ELISA 试剂盒中抗体的活性以及整个检测流程的准确性[5]。对于新兴的基因测序技术,核酸水平质控品是关键,其核酸序列与目标微生物相关,通过与已知序列比对,评估测序准确性和数据分析流程是否科学。若质控样品测序结果偏差大,就需检查测序仪器、试剂及分析软件等环节。
2.2 契合检测微生物特性
不同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的质控样品需与之高度契合,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检测耐热芽孢杆菌时,由于这类微生物能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并形成芽孢,那么所选用的质控样品必须具备同样的耐热和产芽孢特性。通过使用耐热芽孢杆菌的标准菌株作为质控样品,模拟实际检测过程,就可以检验检测方法对高温环境下微生物的检测能力,包括样品前处理时高温灭菌步骤是否会影响芽孢活性,以及后续培养和检测过程能否准确识别和计数芽孢杆菌[6]。再如,检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双歧杆菌,质控样品应是含有该菌且生长良好的样品,以此来验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否满足其生长需求,确保检测方法能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和活性。此外,对于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质控样品需具备相同的耐药特性,这样才能评估检测方法在复杂环境下对耐药微生物的检测能力,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3 匹配实验室资源条件
实验室资源条件决定了质控样品的选择可行性。从仪器设备方面来看,若实验室仅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没有荧光显微镜,在选择检测食源致病菌的质控样品时,就不宜选用依赖荧光检测技术的类型。若实验室配备的PCR 仪型号老旧,对扩增片段长度有限制,那么核酸水平质控品的核酸片段长度需在仪器可扩增范围内。此外,应考虑人员技术水平,对于新成立或人员经验不足的实验室,应选择操作相对简单、结果判读容易的质控样品,如基础的标准菌株,用于常规微生物检测练习,便于人员快速掌握检测流程和要点。而对于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可选用更复杂、针对性强的质控样品,如多菌种混合的定量质控样品,开展更高级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研究。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因素,若实验室经费有限,应优先选择性价比高、易于保存和使用的质控样品,保障检测质量的同时,维持实验室经济运行。
3 质控样品在检测流程中的深度应用
3.1 应用于检测数据校准
以检测食品中乳酸菌含量为例,将已知乳酸菌浓度的定量质控样品与待检食品样品遵循相同检测流程操作。检测完成后,把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预设浓度值比对。若检测值偏高,可能是培养条件中温度过高,乳酸菌过度生长,或是检测仪器在吸光度测量环节存在偏差,导致对菌落数量的估算失误。此时,需重新校准培养箱温度,确保其处于乳酸菌适宜生长的区间;同时,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波长校正、吸光值准确性校验等操作,使仪器测量回归正常。若检测值偏低,可能是培养基营养成分不足,影响乳酸菌生长,亦或是样品处理过程中有部分菌体损失。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补充缺失营养成分,优化样品处理流程,减少菌体损耗,以此消除检测误差,让后续待检食品样品的检测数据更具可信度,为食品质量评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3.2 应用于人员实操培训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人员的实操培训中,质控样品是提升技能的重要助力。对于新入职员工,初次接触检测工作,可以标准菌株如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为培训材料,使其按照检测规范进行操作[7]。从无菌环境准备、标准菌株的接种,到培养过程中的条件把控,再到结果观察与记录,完整覆盖检测全流程。培训人员可依据标准菌株的检测结果判断操作是否规范。例如,若员工在无菌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流程,导致杂菌污染,在培养结果中会出现除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特征菌落外的其他杂菌菌落,培训人员便能及时纠正,指导其正确的无菌操作方法,如规范移液器的使用、把握接种环灼烧灭菌时机等。反复利用质控样品进行实操训练,能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检测要点,提升操作熟练度,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测误差,为实验室培养出专业、可靠的检测人才。
3.3 应用于流程改进完善
将质控样品全方位融入食品微生物检测流程,能精准定位流程漏洞,助力流程持续优化。在一次综合性食品微生物检测任务中,同时投入多种质控样品,如核酸水平质控品用于核酸检测环节,定量质控样品用于微生物计数环节。若核酸水平质控品在核酸提取后,经PCR 扩增未出现预期条带,这表明核酸提取流程可能存在问题,也许是裂解液用量不足致使微生物细胞裂解不充分,或者是洗脱步骤中核酸损失过多。实验室可据此调整裂解液配方、优化洗脱条件,提升核酸提取效率。若定量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较大,可从样品采集时的采样器具、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到实验室检测时的仪器状态、试剂质量等环节逐一排查[8]。如发现样品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部分微生物失活,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就需优化运输方案,采用冷链运输并配备温度监控设备。不断完善检测流程,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质控样品的科学选择与深度应用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所在。从标准菌株、定量质控样品到核酸水平质控品,各类质控样品凭借独特特性,在适配检测技术、契合微生物特性及匹配实验室资源等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深度融入检测数据校准、人员培训及流程优化等环节,为食品安全监管筑牢根基。展望未来,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对质控样品的要求将持续提高。不仅需研发更多精准、便捷且适应复杂检测需求的新型质控样品,满足不断涌现的新检测技术与方法需求,而且要强化不同实验室间质控数据共享与交流,推动行业内检测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守护公众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齐程田, 张亮, 刘云国. 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制备及应用[J]. 中国调味品,2022,47(9):194-198.
[2] 周丽娜. 浅析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24(6):55-57.
[3] 阿拉法特, 邢文革. 制备样品基质效应的评估及控制[J]. 中国医药导刊,2007,9(2):158-159.
[4] 李超莹. 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界,2021(5):97.
[5] 伍杰森. 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工业,2021(17):50-51.
[6] 王银平. 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食品,2020(20):212-214.
[7] 钟蓓, 黄伟民. 脉冲式均质器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2013,40(14):240-241.
[8] 周敏, 高志城, 苏水娇, 等. 定量测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内部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23,59(3):12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