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背景下河南省辛制舒 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来源:商业2.0
  • 关键字: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 发布时间:2025-05-23 21: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整体升级的重要环节。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环境、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金融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推动河南省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引言

  在全球聚焦绿色发展和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有效识别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关重要。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其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然而,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也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层次不高、绿色发展水平有限等挑战。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确发展方向,提出科学依据和建议,破解发展瓶颈,助力河南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分布广泛

  河南省制造业门类齐全,涵盖传统与高端领域,可划分为五大类:一是传统产业,如冶金、建材、化工、轻纺及能源工业。二是五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数字创意产业。四是高耗能行业,涉及煤炭开采、化工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电力热力生产等。五是高技术产业,涵盖医药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仪器及信息化学品制造等领域。

  二、产业规模大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及能源消费大省,在制造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 2021年增长5.1%。其中,制造业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1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9%;消费品制造业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6%。2023年年末,河南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 1613家,比2018年末增长43.6%。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河南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利润总额 1305.7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产业以 415.01亿元位列第二位。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等措施,制造业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同时,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下,河南省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在绿色金融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河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新兴制造业如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下,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普遍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还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202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旨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河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水平。2022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支出达到 1143.26亿元,增速12.2%,连续7年增速超 10%,河南创新发展已全面起势,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最显著的标识。截至 2023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 12895家,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768个,其中国家级95个。河南省还积极打造制造业创新平台,如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未来,河南省将继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制造业高端化方面,河南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同时,河南省致力于打造制造业品牌,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例如,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集团)通过品牌营销和创新产品设计,使其肉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漯河市通过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区域品牌,提升了当地食品制造业的整体附加值。

  在智能化方面,河南省传统制造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双汇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从生猪屠宰到肉制品加工的全过程自动化。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发展如火如荼,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华兰生物、安图生物等企业在血液制品、体外诊断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河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绿色化方面,河南省以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兼顾发展与绿色转型,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提升资源使用效能,推动重点领域产能优化、设备升级和产业整合,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例如,安阳钢铁通过技术升级,显著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绿色金融背景下影响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一、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政策能够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推动河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在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大在绿色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转向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并研发绿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此外,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提升河南省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环保认证等工作,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资源禀赋结构

  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降低原材料的运输和采购成本。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河南平顶山、三门峡的煤炭资源、铝土矿资源为本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绿色金融的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河南省资源禀赋结构中的丰富矿产资源,使得河南省在制造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金融监管框架的完善程度

  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能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助于规范绿色金融市场的秩序,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和投机行为。这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对绿色金融的信心,从而为河南省制造业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资源。河南是经济大省,转型任务重,对此,有关部门出台了《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未来3―5年,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打造“三个体系”,即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体系、多维度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河南省制造业企业能够提升其品牌形象,有助于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探索新的市场机会,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和可持续性需求。

  四、绿色金融平台的建设水平

  绿色金融平台的建设对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绿色金融平台能够通过整合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制造业项目。同时,绿色金融平台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满足制造业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通过优化资金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外,绿色金融平台可以发布最新的绿色金融政策、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帮助制造业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当前,河南省在绿色金融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关部门也在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为绿色金融平台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五、技术创新程度

  在绿色金融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研发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河南省制造业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河南省制造业可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产业结构。此外,技术创新能够提升河南省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近年来,河南省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金融支持河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方向

  一、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第一,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在制造业中的发展和应用。第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补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第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第四,通过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立绿色项目库等方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第五,有关部门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如绿色供应链金融、碳金融等,满足制造业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力,实施差异化策略。对于省内资源型地区,应重点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省内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的地区,应鼓励绿色技术创新,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对于省内生态脆弱地区,应严格环境准入,限制高污染项目,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优化绿色金融监管框架,强化监管

  第一,建立健全制造业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财政支持的成果转化率。第二,加大环保、安全、质量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排放标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频次。第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精准监管和风险预警。第四,加强部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鼓励社会监督,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四、健全绿色融资支持系统,丰富绿色融资方式

  第一,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加快推广绿色金融场景应用,普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第三,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行业提供绿色化改造、绿色产品推广创新。第四,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园区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等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第五,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提质增效,吸引专精特新企业、优质技术进出口企业加入试点。

  五、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第一,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引进高端人才。第二,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被窃取或滥用。第三,制造业技术创新要弘扬创新文化,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建设“智慧岛”双创载体。第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研发基金、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金文.数字经济赋能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3.

  [2]石淇琦.绿色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12):16-19.

  [3]朱啟荣.绿色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2023.

  作者简介:辛舒,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