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涨停敢死队谈起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涨停,股票,追涨停
  • 发布时间:2011-04-13 16:52
  涨停,是最能触动散户心弦的一词。持有的股票一涨停,则全天眉飞色舞,谈笑风生;而如果跌停,则垂头丧气,看谁都不顺眼。于是,市场上也产生了诸多愿意追涨停的散户。所谓“先买再看”:看到某只个股要涨停了,不管是不是了解,先以涨停价追进,买到以后然再去查到底是什么股票。这种“无脑追涨停”的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有了散户追涨停的冲动,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所谓的“涨停敢死队”。“敢死队员”的说辞是:某只个股要涨停了,立马以涨停价追进,第二天开盘就卖,有一点点小收益就行,积少成多,这样每年的收入很可观。

  问题是,他们的话,能相信吗?让数据来告诉你。

  基本定义

  为了表述得更精确,首先要对涨停进行分类定义。有一种涨停叫做“一字型涨停”,即全天开盘价、最低价、收盘价都是涨停价,这种涨停通常是公司有突发的重大利好、基本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一字型涨停”,散户一般是追不到的,本文也不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最常见的涨停是“收盘价涨停”,即收盘价守在涨停价上。与之对应的是“盘中触及涨停”,即盘中一度达到涨停价,但收盘的时候跌了下来,不再是涨停价。这两种涨停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另外,本文暂不讨论ST股或S股的5%的涨停。

  我们假设的“追涨停”策略是:对每只涨停个股以涨停价买入,第二天以开盘价卖出。统计每次交易的情况,计算平均收益率和正收益比例。不考虑交易成本。

  “追涨停”收益分析

  从2005年到2010年,沪深两市总共出现了27290次“收盘价涨停”。其中2008年熊市期间涨停次数反而最多,是因为在某次全市场大反弹情况下,出现了数千只个股涨停、指数几乎涨停的情况。对于“收盘价涨停”,收益统计见表格1。

  不论是哪一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都有60%以上,平均收益也都在1%以上,似乎是不错的策略。可别着急,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你在追入涨停个股的当时,并不知道该类涨停是“收盘价涨停”还是“盘中触及涨停”。有可能在买入后,股价就跌下来了,而你根本就没有认错的机会,只能等到第二天再卖。“盘中触及涨停”的收益情况请见表格2。两类涨停合并统计请见表格3。

  基于表格2和表格3,我们得到本文第一个结论:追涨停很难获得正收益!在过去六年里,仅2007年追涨停能获得正收益,其它时候都是亏的。况且,我们的统计没有计算交易费用,扣掉费用后,追涨停成功的可能性更低。

  “追涨停”方法改进

  之前我们参考“涨停敢死队”的方法,以第二天开盘价卖出。如果稍微改变策略,以第二天均价或收盘价卖,收益情况稍有不同,请见表格4。

  平均来看,以开盘价卖出收益最低,其次是以收盘价卖,最好是以第二天均价卖出:这也是平均收益唯一为正的策略:6年平均每次收益为0.09%。不过扣除交易成本后,收益也是负的。

  从不同年份来看,按均价卖出的收益都是最高。如果一种现象连续六年都是如此,那么就可称之为规律了。因此,如果一定要追涨停板个股,那么第二天卖出时,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最好在盘中分批卖出。

  小结:投资还需理性

  罗嗦了这么多,事实其实很简单:散户难以通过追涨停获得正收益。可即便如此,为什么仍有许多人对追涨乐此不疲?或许这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对财富的渴望有时候是非理智的,情绪往往主宰着投资者行为,使人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人性的弱点。个人投资者比例越大的市场,非理性行为就越多。反过来,能够利用市场不理性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也越多。这一点,正是数量化投资的哲学基础和投资实践的出发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