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马庆泉:一个证券元老的谢幕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广发,基金,马庆泉,证券
  • 发布时间:2011-04-14 08:19
  3月21日,一则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悄悄出现在广发基金网站上,公司原董事长马庆泉已于2011年3月16日退休离职。

  与昔日执掌广发基金的轰轰烈烈相比,谢幕时刻的马庆泉格外低调。

  马庆泉可以是证券市场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人物,他和管金生、阚治东一样,属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第一代掌舵者。如今,管金生出狱休养,阚治东三落三起,而马庆泉则选择平静的隐退。

  折戟沪深争雄

  马庆泉,1949年生人,与共和国同龄。高中毕业后进了工厂当工人,1973年读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念完硕士、博士。1993年,马庆泉加入广发证券。

  在广发证券的时候,马庆泉已经和尚在萌芽中的基金行业牵手。当时,广发证券旗下的“广发1号”和“广发2号”两只老基金,正是由马庆泉主管。

  此后,马庆泉担任广发证券总裁。在马庆泉的领导下,广发证券发展迅速,一度堪称当时券商的南中国诸侯。

  上个世纪90代中期,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由初建阶段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法制法规并不健全,投机气氛浓重。1996年沪深争雄时期,市场极度狂热,券商纷纷介入到股价操纵的行列,马庆泉亦深陷漩涡之中。

  1997年6月,有关部门认定,“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广发证券违规获取银行巨额资金,采用连续买入卖出和大量对敲等方式,分别操纵上海石化、陆家嘴、南油物业等股票价格,造成上述公司股价的异常波动,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

  于是,马庆泉和海通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惠珍、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阚治东一同被免职并记大过。

  卷入嘉实风波

  马庆泉并没有因此淡出资本市场,1999年3月,嘉实基金成立,当时的股东方包括广发证券、北京证券、吉林信托、中煤信托四家,持股比例各25%。虽然是四家等比例的股权结构,但相对而言,两家券商背景的股东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马庆泉当时虽然被免去广发证券总裁职务,但依旧在广发证券的经营层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拥有管理老基金的经验。于是,作为广发证券的代表,马庆泉出任嘉实基金的首任董事长,而公司总经理则由时任北京证券的副总经理洪磊担任。

  作为第一批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嘉实基金可以说在初期的设立和建制上是颇为顺利的,但公司一开始用真金白银在证券市场上操作的时候,决策层马上就分裂为两派,冲突和矛盾不断上演,并随着双方投资理念和利益格局分化的日益加深而愈演愈烈,而嘉实风波最终演化为震惊市场的“基金黑幕”。

  当时媒体报道称,以马庆泉为主提倡的集中、重仓持有的投资理念和以投资总监兼泰和基金经理波涛主导的科学化、分散化的投资理念开始了交锋。随后投资总监波涛递上辞职报告,书面原因是与董事长“在投资理念与策略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辞职未获批准。

  作为总经理洪磊是认同并支持投资总监波涛的投资战略的。据当时资料记载,洪磊指出嘉实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中煤信托副总经理王少华先后两次建议洪磊利用泰和基金出资为亿安科技的庄家接盘,但在公司一直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下,王少华的建议遭到拒绝。

  2000年6月12日,根据总经理洪磊的提议,嘉实基金以公司的名义,提请中国证监会审查公司董事王少华的任职资格。第二天,洪磊把录音带交给了《中国证券报》一位记者,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斗争全面公开化。又过了两天,嘉实基金召开董事会,王少华获董事长马庆泉授权主持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经理洪磊的决议。

  2000年10月,洪磊离职。而此时,《财经》杂志的报道———《基金黑幕》再度将国内的基金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基金黑幕》的发表犹如一颗定时炸弹的爆炸,在基金市场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2001年6月29日,朱镕基总理亲自提名洪磊为证监会基金监察部副主任。而在此之前,证监会发布了对国内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的检查报告。报告对博时基金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而嘉实基金却并未提及。不过,此后马庆泉淡出嘉实基金,仅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执掌广发基金

  2005年3月,就在业界认为这位证券业元老可能接替庄心一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之时,广发证券向广发基金发送一封函件,提名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马庆泉担任广发基金董事。不久后,马庆泉出任广发基金董事长。当时已经56岁的马庆泉再次回到资本市场的第一线,此时离他初赴广发创业已有12个年头。

  广发基金成立于2003年8月,当时还是基金业的一个新兵。截至2005年3月末,资产管理规模不过32.94亿元,市场份额不到1%。

  马庆泉出任董事长后,广发基金开始在市场中展现出犀利的风格。2005年,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和广发聚富基金分别以17.66%和14.01%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全部基金的冠军和季军。2006年,虽然没有2005年时候抢眼,但广发系基金的整体表现突出,基本均维持在行业前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2006年6月发行的广发策略成长基金首发规模达到184亿,令业界瞠目。马庆泉也发出豪言壮语,“基金业发展七八年了,管的规模太小怎么同国际接轨,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应该有勇气来管理大基金。”

  不过,与此同时,广发基金集中持股、集团军作战风格也被业界质疑为类庄股运作,尤其是洪都航空的案例曾令广发基金倍感压力。

  但不论如何,马庆泉在位六年,广发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从2005年中期的66.8亿元上升至2010年末的1036.3亿元,增长超过15倍,市场份额连续3年稳定至4%以上,稳居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中游。

  如此的成绩,马庆泉功不可没。

  功过是非

  纵横资本市场二十年,马庆泉是依然活跃在市场中为数不多的证券行业第一代掌舵者,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由初创时的艰辛到如今基本成熟的完整历程。

  回首1996年的沪深争雄,已经过去十五年了。

  回首2000年的基金黑幕,也已经十年多了。

  据说,基金黑幕的当事人们,也早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经过了2005-2007年的快速扩张和2008年A股大熊市的洗礼,近几年的广发基金发展平稳下来。

  好像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似乎已没有年少时候的轻狂,投资也内敛了许多。

  有人说,资本市场发展太快,老一代市场中人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终究会被淘汰。而马庆泉用广发基金的成绩回应着这样的质疑。

  马庆泉曾说,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首先源于其企业文化的兴盛;而一个企业的衰败,首先也是源于其企业文化的解体和变质。他希望能把两方面的思想融进广发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一是制度文化,一是人文精神。

  回首六年,马庆泉做到了。

  事实上,高良玉执掌南方、范勇宏坚守华夏、肖风力撑博时,基金江湖依旧是第一代基金掌门人的江湖。

  平静隐退后的马庆泉,是否会感到一丝寂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