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拜谁

  近些年,各大小寺庙香火日盛,逢初一、十五及节假日拜佛者更是摩肩接踵,有人八千八百八十八一炷香也不惜买来烧,因为他们都要求菩萨“办点儿事”,升官发财,考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生孩子,无所不求,佛菩萨真的会有求必应?

  贪心是道

  兰溪:上次说现在人们什么都不信,但好像又很想信点什么,所以,各个寺庙香火很盛。

  净因法师: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应该是件好事,拜总比不拜要强,不能一竿子打倒。无事不登三宝殿,没事他拜什么啊,都是有所求的,很正常。

  兰溪:升官发财、谈恋爱、生孩子都要求,这种拜的方式是不是反而会让人的欲望膨胀,助长人们的贪心?

  净因法师:人都是有欲望的,不要搞得那么高尚,好吗?佛家讲“贪心即是道”。比如,火箭宇宙飞船,都靠后面的推动器推动上太空。

  但送到一定高空的时候,一定要把推动器丢掉,独立运行的飞船才能飞得更快。同样道理,承认我们每人都有贪心,若能把贪心作为载体,当成燃料,善加利用,我们的进步反而会快。然而当贪的“燃料”把我们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把它除掉,否则它永远捆绑着你,你不可能自由自在。

  兰溪:菩萨会有求必应?

  净因法师:与其说让菩萨帮你做,不如说把菩萨当成见证人。平时拜佛,佛、菩萨很多很多,看起来很乱,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一个人成功,至少有五个很重要的心理素质,或解释成美德:第一个,不管你干好事坏事,当然主要是好事了,首先要下定决心,有个愿望或誓言,不达目的不收兵,这不就是地藏菩萨吗?

  拜佛是观想

  兰溪:地藏菩萨代表愿力。

  净因法师:对。没有愿力,没有计划的人,还能干什么呢?任何成功都是从愿力开始。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世界上愿力最大的,他要把地狱弄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狱空得了吗?这种愿他都敢发,让儿子考上大学有什么不可以呢?跟地藏菩萨比容易多了。愿力来自欲望,每个人都是从地藏菩萨开始的。有了愿力以后,第二个,要有行动的,那么在佛家里面力量最强的就是大行普贤菩萨,代表有行动力,要想成功就要去做,没有行动只有愿力没用的。光有行动还不够,还要聪明一点,有智慧,就是第三个,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对不对?智慧就是方向感了。接下来,要想成功,还必须要经营自己的团队,集体的力量,要有悲心,不仅要懂得欣赏跟你能力相似或者比你强的人,还要包容那些能力不如你的,就是观音菩萨,懂吗?就是脾气好的、脾气臭的,你都要包容,同情地理解。

  拜佛拜菩萨,其实是一种观想。

  兰溪:观想?

  净因法师:佛家特别重视一念之间的思维。

  通过观想,培养好的思维。比如说供花,供的是鲜花,为什么要供鲜花呢?因为鲜花虽然美,但很快就会凋谢腐烂,人的生命也一样,人的美是不可能延续二十年的,美容也没用的,人都有生老病死嘛。所以呢,当鲜花还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它,生命无常,也应该珍惜生命,任何人都不应该浪费时间。为什么烧香呢?比如说一个人品质好,任何人都称扬他的美名,就像香一样,人家愿意跟他在一起。还有,供水,要清水,希望思想像水一样的清净。这些都是观想。

  兰溪:观想自己吗?

  净因法师:拜菩萨,观想菩萨的美德,与自己的心理形成感应,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了明确的目标,有行动,有智慧,有包容心,再加上善巧方便,生命中若有此五个美德,成功的机会应该比较大了,菩萨不保佑你保佑谁啊?

  其实,还是你自己保佑自己。

  兰溪:现在拜佛的人哪里懂得这么多呢。

  净因法师:《六祖坛经》里说得很清楚,什么叫观音,慈悲即是观音,能净即释迦,贪策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一切唯心造,有据可查,都是说得清清楚楚的。所以说你要是拜佛,不要像民间的拜,第一,你要清楚每尊佛代表何种善德,第二,边拜佛,边观想。反思这些美德,不断强化这些概念,他自然会影响你的行动。

  兰溪: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变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就是命运”。净因法师:完全同意。《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我们的心如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画家,画出了喜怒哀乐的人生。

  佛家没有偶像崇拜

  兰溪: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初,没有偶像崇拜。为什么传到中国以后就变成崇拜佛像呢?

  净因法师:佛教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提升,思维的升华与转变,转迷成悟,这是真正的核心。刚开始的教义通过口口相传,到公元前二世纪,就有佛像出现,所以拜佛不是从中国开始拜的,印度就有了。

  泰国人拜不拜佛啊?我不认为泰国的佛像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明帝永平年间(约公元62年),汉明帝夜梦金人,晚上梦到神人,满身金光在朝廷大殿飞绕。然后派人去印度取经。说明佛教传到中国之前,已经有佛像了。

  那么,为什么开始没有佛像,后来有了呢?

  因为佛教里有的道理太抽象,一般的人很难理解。比如,慈悲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长篇大论讲解,你也很难理解。但有了观音菩萨代表慈悲,一下就能明白了。就是把本来抽象的一种美德或哲学思想的概念拟人化,形象化。

  兰溪:印度的观音菩萨是男性形象,为什么到中国变成了女人?

  净因法师:唐朝之前观音菩萨以男性形象出现的居多,但到了中唐以后,观音菩萨形象逐渐转变为女性型。有趣的是,观音菩萨的塑像为什么很少有少女的形象呢?少女不是更动人吗?为什么是结了婚的中年妇人的样子呢?这涉及观音像变性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是有的,但是无条件的爱是少的。男女之间的爱看起来是无条件的,其实是有条件的,一个男孩爱一个女孩,肯定是要她嫁给他,对不对?但有一种人的爱是无条件的,就是母亲对子女。观音形象的变化正是藉母爱之伟大让你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慈悲。那么,在文殊菩萨面前观想,什么是智慧呢?人生有很多问题你想不清的,就像一团乱麻,有智慧了马上就可以解决,快刀斩乱麻。

  当初造像的真正目的在这里。

  后来,在民间也开始造像,民间信仰把这种高深的理论又功利化。给观音菩萨奉上一个大西瓜,便够胆要求观音菩萨让儿子考一百分,变成了生意式的交换,这是民间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民间有人崇拜偶像,是真的。但这不是拜佛的本意。

  兰溪:明白。

  净因法师:民间信仰,把高深的理论简单化了,民间传播,需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不是佛家所说的因果的本意,是把因果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老百姓知道,这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对老百姓有帮助,老百姓可以这么理解。但它不是因果的全部,用这个反过来攻击佛教那是蠢的。

  总会有人说我们搞偶像崇拜,我说我们真的没有啊,民间有,没关系啊,人家高兴这么做,我们也不能阻止啊,拜总比不拜强。

  他就说这就是我们佛家的,但民间不归我们佛家部门管啊,他就说,拜了佛就是你家的。

  搅不起,呵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