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剩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PC,剩宴,移动互联,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17 13:03
从蓝海驶到红海,血雨腥风。
从盛宴吃到“剩宴”,蛋糕还在,口感已然不佳。
相比蒸蒸日上的移动互联,PC已不值一提;但PC仍在,只不过产品更加工具化,创新稍显平淡,销量也不再是喜人的突飞猛进。
“剩宴”时代,PC归于平凡,不再灿烂,但拒绝平庸。
“这里真的是PC分会场么?”
5月18日,在2011年IDC中国ICT趋势论坛PC分会场上,当前两位演讲者分别就中国电信市场和用户体验角度阐述完毕后,在记者身边的一位参会代表坐不住了。“我本来想了解一下有没有PC相关数据报告。”他说。
但很多数据看起来都让人焦虑。IDC早前发布的全球PC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1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滑了3.2%,远低于预计的增长1.5%。消费者热情的下降、燃油和商品价格的提高以及日本地震带来的影响,都令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复杂。
从惠普将云计算、软件和解决方案列为公司新战略,到戴尔转型IT服务商;从方正PC委身宏,到神舟电脑冲击创业板被否;从柳传志称联想将“不顾一切投入移动互联”,到蒋凡可?兰奇卸任宏全球CEO引起轩然大波??几大PC厂商在过去一年的变化,确实也说明,PC不再是惟一。
但与大量唱衰PC的声音不同,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在2010年末的表述却是“当前的PC产业增长平稳,应该说走向了日趋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戴尔CEO迈克尔?戴尔也认为,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由于预算问题,人们会想方设法省钱,多数时候会用到更多的信息技术,这为众多PC厂商带来机会。
来自第三方的市场调研机构NPD也表示,尽管不能否认苹果iPad对PC市场的冲击相当大,但这种冲击并非让PC产业无法承受。数据显示,2010年节日购物旺季期间,仅12%的用户放弃购买PC转而选择苹果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产品,而用户之所以不购买PC产品,是因为在12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购买过PC产品了。
“在经历过短暂的低潮之后,PC市场的情况会有好转。”市场分析机构IDC副总裁Loren Loverde指出,2012年PC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2%,到2013年市场又会有所萎缩,可能不足10%,不过随后的2014年和2015年市场又会逐渐好转,分别为11.3%和11.0%。
PC厂商的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
重心转向商用市场
“联想去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10.2%。”
5月26日,在发布截止2011年3月31日的第四财季和全年业绩的财报会议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对外透露,联想已经连续6个季度成为全球前5大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第八个季度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增速的增长。而联想PC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惠于强劲的商用电脑需求。
同样在5月,稍早于联想,惠普和戴尔也分别发布了2012财年第一季财报和2011年第二季财报。两家公司都提到了商用PC业务的高增速。惠普信息产品集团PSG的商用客户营收增长了13%,但零售客户业务营收下滑23%;戴尔大型企业事业部的PC收入增长了7%,而消费业务部下降了7%。
一连串的数据以及戴尔的转型之路说明,在PC市场表现疲软、个人PC消费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企业业务是PC未来的出路。而微软在4月底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尽管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夹击下,PC市场整体萎缩,但在今年第一季度,微软商用PC在全球的销量增长了9%。
“在商用PC市场,消费者仍然欢迎我们的产品。”微软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称,在经济低迷时期,大多数企业都在减少技术方面的投入,而现在随着经济开始复苏,这些企业压抑已久的需求终于释放了出来,推动PC销量不断上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ris &Company分析师、前微软战略规划师桑迪普?阿加瓦尔的分析,企业PC更新换代的周期一般是36~40个月,但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时期,很多企业将这个周期延长到45个月。“现在大量商用电脑正在老化,不得不进行更新,这将推动PC销售。”阿加瓦尔说。
Gartner资深分析师 Raphael Vasquez也表示,在2011年及2012年,商用个人电脑市场预期会持续呈现两位数的增长。目前,全球PC的保有量达到了11亿台,同时企业级PC用户占全球PC约半数,考虑到升级周期,在2007年经济繁荣期添置的大量PC将于2011年更换。
5月,惠普、联想与富士通等三家厂商分别推出了多款商务电脑新品,多款PC厂商向企业级市场发力的决心可见一斑。
“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为PC市场的潮起潮落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但PC厂商真正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带来令人信服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觉得在添置新机器上的花费物有所值。”IDC全球负责PC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的高级分析师Jay Chou表示。
相关调查也显示,从经济走势来看,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需求不会下降太多,中小企业的复苏也将引致更多的需求。从技术层面上看,“ThinkPad之父”内藤在正也曾表示,未来2~3年将有4项技术改变现有的商用PC,分别是可伸缩的显示设备、PC架构与智能手机架构相互借鉴、商用的3D应用,以及更大容量的固态硬盘。
而面对平板电脑的冲击,联想电脑台湾分公司总经理梁百锋的观点代表了PC厂商的共识:“平板电脑与商用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族群不同,因此不用担心Pad会对商用笔记本销售造成影响。”梁百锋认为,平板电脑潮对已经成熟稳定的商用笔记本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并不如预期中来得大,因为平板电脑无法替代商务人士对电脑多功能的需求。
向多元化跨界
梁百锋的想法,和杨叙在2010年末博客中所表述的观点异曲同工。杨叙认为,在个性化互联网的新时代,“创建内容”和“享用内容”两种使用模式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新的发展趋势下,PC的核心地位将日益凸显出来。因为PC仍然是处理信息、生成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高效地创建一个高清视频,就非用高性能的PC不可。在“创建内容”这一端,传统的PC设备,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仍将发挥其特定的价值。“新一代个性化互联终端的发展,将对PC的应用提出更多、更广的需求,同时也成为PC的延伸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PC不会被取代,也无法被取代。”
在2009年Windows 7发布之际,微软CEO鲍尔默也曾表示,PC产业已经进入“PC Plus”时代。他认为,电脑技术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未来电脑将整合电视、数字阅读、触控功能等特性,再加上与其他终端设备的整合,未来市场和应用都有无限可能。PC产业还在成长,而不是进入“后PC时代”。
自2010年以来,PC的跨界、多元化形态已经十分明显。例如,海尔电脑推出的江山帝景系列一体电脑,集中了多点触控技术、电视模块、3D游戏等多重功能,成为市面上少有的电脑、电视一体机;惠普自从将Palm收入囊中后,也宣称计划将webOS系统延伸至PC设备,使其成为Windows的辅助系统;宏则计划在PC中植入Clear.fi媒体共享系统,当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拍照时,可以便捷地通过Clear.fi分享到PC中。
在3月28日的乐Pad发布会上,除了最受瞩目的乐Pad外,联想推出的IdeaPad U1机身基座(笔记本电脑底座)也颇受关注。该基座配备了主流的i5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在插上乐Pad后,乐Pad将变为该底座的显示器,从而实现了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之间的切换——这也是PC领域第一个双模式应用。
“PC肯定不会死。”尽管身处平板终端企业,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OO方礼勇还是认为,显示屏尺寸直接决定了内容和应用展现方式,无论是电视屏、电脑显示屏、手机显示屏还是平板显示屏等,都会有各自的内容和应用。
“用户会根据不同位置的便携性和交互性来考虑屏的关系展开应用。例如,手机是一个小屏,特别适合放在口袋里,8英寸左右的平板电脑适合外出携带,而PC作为大屏幕的价值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小屏的手机、处于中间尺寸的平板电脑和大屏的PC,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被使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流。”方礼勇说。
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2011)上,“互联计算”的理念再一次被英特尔所强调,PC也和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一样,成为“互联计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互联网的个性化不可阻挡,但要分清楚不同的设备、屏幕、新业务的诞生,和PC究竟是互补还是取缔关系。”杨叙表示,个性化设备完善了PC的体验效果,它们和PC是强有力的互补。“虽然大家现在都不谈PC的魅力,认为它不够炫,但其实PC依旧掌握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魅力无处不在。”
重塑PC价值
5月26日,宏重庆制造基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和宏全球总裁翁建仁一同按下按钮,第一台“重庆造”宏电脑——Acer Aspire One D257上网本下线。此时距离2010年12月1日宏和重庆市政府签订“宏(重庆)全球综合制造基地”协议还不到6个月时间。
随后在6月2日,宏宣布将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裁员300人。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裁员可以每年削减运营成本3000万美元。
无论是重庆制造基地还是裁员,这背后都蕴含着一个目的——降低企业成本。对于在重庆设立制造基地,宏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经理艾仁思的解释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贯通,是我们选择在重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欧洲是宏的主要市场,宏在重庆生产的产品将大量运往欧洲。铁路的运输成本较航空运输低,同时,其运往欧洲又比海运快14天,这样就为笔记本电脑品牌商提供了新的选择。
降低成本,这已经是利润率持续走低下PC厂商的共同选择。在中国西部,PC行业正在建造庞大的新工厂以及研发和物流中心。早在2008年12月底,惠普就宣布在重庆建立一个新的电脑生产基地,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产品的生产,随后华硕、宏也先后落地重庆;而联想和戴尔则选择了距重庆不到300公里的成都。联想于2010年10月与成都市签约,在成都设立联想(西部)产业基地。戴尔则将新的制造和运营中心设在了中国,在继厦门运营中心之后,在成都设立第二家涵盖生产、销售和客服的运营中心。
“未来20年,全球政治经济结构将经历巨大变化,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麦肯锡调研报告分析认为,成德绵(成都、德阳、绵阳)、长三角、珠三角、天津环渤海及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基地。PC厂商积极启动西部战略,再一次表明降低PC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成本的降低还不止于此。在发布2011年第二财季财报的媒体沟通会上,戴尔全球消费及中小企业事业部首席营销官、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Paul-Henri Ferrand表示,第二财季戴尔消费业务部营收衰退7.5%,但利润明显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简化了品牌结构(包括改进的Inspiron产品线、重新发布的XPS和Alienware产品)、向更高价值的产品过渡,以及供应链中结构和组件成本的改进。据悉,在2010年,戴尔重新梳理了PC产品线,将Inspiron、XPS和Alienware作为戴尔未来的核心品牌,原有高端品牌Adamo被取消,Paul-Henri Ferrand曾向路透社透露,减少Adamo品牌将能省下数亿美元的宣传支出,对于现在PC产业现况,这将是相当重要的节流。
发力新兴市场
不过,在削减成本的同时,PC厂商对新兴市场的投入却丝毫不显吝啬。5月,宏董事会通过决议,间接增资5000万美元,投资巴西子公司AGP Tecnologia em Informatica do Brasil Lida,全力瞄准巴西市场商机。这与联想集团在3月31日确认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直接负责巴西及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区市场,将拉美并入新兴市场调整形成呼应,显示出拉美等新兴市场在PC厂商规划中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对PC市场保持信心,是由于商用电脑市场保持强劲。此外印尼、土耳其、中国和巴西市场增幅达到15%、20%甚或25%,这对PC市场是个重要推动力。”英特尔销售部门负责人Tom Kilroy说。
在中国,PC厂商纷纷选择落地西部,除了削减成本外,另一个重要考虑也是看中了西部市场。IDC发布的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PC市场出货量增长率将放缓至10.8%,但4~6级城市将保持14.3%的同比增长,其中中国西部地区PC出货量同比增长率将达到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十二五”期间政府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等特殊政策,也将带动西部地区PC市场继续稳步增长。
几大PC厂商的财报也显示出了新兴市场的重要性。联想2010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新兴市场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大幅增长31.5%,综合销售额达8.5亿美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7.4%;惠普2012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新兴市场的表现是惠普在财务上表现出色的重要力量,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惠普销售额跃升41%;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则在2011年第二财季获得了81%的增长。中国目前是继美国之后戴尔公司的第二大市场。
“新兴市场的发展将带动现有市场的增长。”IDC副总裁Loren Loverde也表示,不断下跌的价格、不断推出的新功能、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创新,都将使PC市场的增长率保持在一个长期健康的水平。其中,笔记本电脑将会成为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10年~2015年新兴市场中的增长率将达到20%,成熟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7%。
不过,在增速放缓的市场大势下强势增长的联想,也不忘在成熟市场攻城拔寨。继2004年收购IBM PC业务、今年年初并购日本NEC公司之后,联想将第三次跨国并购锁定在觊觎已久的欧洲市场。6月1日,联想集团宣布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厂商Medion 36.7%的股份,并计划至少收购后者75%以上的股份。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表示,并购Medion公司,主要是为了进军西欧消费市场,进而使公司快速融入全球。在完成收购后,联想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将扩大一倍,将成为欧洲电脑市场的第三大厂商。
“可以看出联想在成熟市场的发展策略是以收购原有的领先厂商为主,未来的收购可能会越来越多。”业内观点认为,在PC市场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联想目前一系列整合、并购的战略是在预料之内,圈地战是目前PC厂商共同的长期战略。
本报记者 黄智军
辩论
PC已死?
正方
我们身处一个新的世界,不再是单纯以PC为中心,现在没有一种设备占主导地位。从媒体创作、传递和消费角度而言,iPhone以及Android手机等“超级手机”的重要性与PC差不多,并且呈上升趋势。你可以毫不犹豫地说,3年后,PC仍将重要,但从内容创作和消费的角度而言,PC将退居次要地位。
——数字媒体公司RealNetworks董事长Rob Glaser
笔记本电脑仍会存在,就像我们发明了PC以后,打字机还是会有它的市场一样,但手持设备的份额会慢慢增大,PC的销量将慢慢减少。PC将会成为下一个打字机,且最终会被手机和其他产品取代。
——IBM个人电脑(PC)联合发明人马克?迪恩
原来PC行业的特征是制造的工业化,规模越大利润越高。而现在,很多IT产品或者网络产品已经属于消费行业,消费者愿意花费较多的钱来购买更好的应用体验。IT产品消费化会有不同的细分市场,后PC时代确实已经到了。
——ARM中国区总经理吴雄昂
反方
PC仍然是处理信息、生成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新一代个性化互联终端的发展,将对PC的应用提出更多、更广的需求,同时也成为PC的延伸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PC不会被取代,也无法被取代。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
在后PC时代,PC仍然会存在,而且情况会很不错,但会变成支持日益强调普遍性、休闲性、亲密性与身体互动性的计算体验的补充手段。
——Forrester分析师埃普斯
我们之所以对PC市场保持信心,是由于商用电脑市场保持强劲。此外印尼、土耳其、中国和巴西市场增幅达到15%、20%甚或25%。这对PC市场是个重要推动力。
——英特尔销售部门负责人Tom Kilroy
不管平板电脑有多炫,也不能取代工作站或高分辨率显示器。正如拍照手机难挡高端数码相机增长势头,平板电脑也不会取代功能强大的PC。
——nVIDIA CEO黄仁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