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
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而是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战略视角
智慧城市的规划应该从战略决策开始,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战略问题:城市的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知识经济竞争力的增长点;适应知识经济的政策,核心是企业政策与人才政策,要为信息化企业创造足够的利润区,促进企业成长,保护创新者、投资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明确地区政府改革与公共服务的重点,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性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改进以及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政策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建设城市智能服务环境,根据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和未来城市效率的需要,选择城市智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城市发展的竞争包含着产业、市场、人才、投资和发展机会的竞争,同时具有马太效应,资源会迅速向核心聚集,当一个地方取得成功后,就关闭了周边城市走同样道路的可能性。各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构化,必然会大大降低规划的成功率。目前城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属同构性最高的领域,各地普遍在规划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内容产业、互联网产业、物联网等热门产业,缺乏创新。
规划与设计
目前,城市智能的总体规划仍存在许多难题,如智能工程项目的优选、资源的协调分配、项目配合方案的制定、项目运行机制设计等。
更多的城市智能应用应当在市场化领域,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为智能服务市场繁荣创造政策环境,要依据地区的资源与项目的价值进行选择,成熟的领域先启动,项目的成功率、可持续、可积累才是最重要的。规划一方面要完善政府业务自动化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另一方面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智能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上来,构建更多的城市智能服务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
目前,城市智能系统可选择的管理模式包括政府、政府事业与非盈利组织、企业。政府运行机制的特点在于不计较当前经济利益,适合于管理没有当前经济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缺点在于成本较高、项目的创新与改进能力弱、缺少有效的反馈改进激励机制;特许权运营与非营利组织模式的成本优于政府模式,更适合于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带有公益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创新能力与灵活性也优于政府模式,缺点是需要严格管理,要实现账务公开、外部定价等措施,实现管理政府资源使用公平,在反馈改进效率上仍不够理想;企业机制是最有活力的管理机制,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效益反馈激励机制,最有利于创新与扩大再生产,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机制,最大的缺点在于效率建立在经济利益导向的基础之上,难以在看不到明确经济效益的业务中发挥作用。
政府的导向作用
环境的改造建设不能突变,智慧城市也不能带来突变,规划需要平静的心态,不能总想跨越式发展。
1.做看得清、想得透的事情
目前信息化规划最大的风险是迷恋大手笔、总想走捷径的心态。城市的发展是梯度推进的,新技术应用的条件是梯度成熟的,规模效益因素会影响新技术在中小城市的推广效果,智慧城市的项目选择一定要注意地区的梯度差异,不能过急。
对于中小城市或经济规模不够大的城市选择慢一点的信息化步伐更加有利,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信息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以及先行城市的创新成果来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取得更经济的成果。
信息化应用需要创新,但要注意创新的成本与成功率,创新的机会与成功率同样与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相关,不要迷信跨越式发展,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水平的信息化项目,让资金不浪费就是最好的跨越式发展。
2.设计发展生态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只是实施规划信息化工程,更重要的是建设信息化发展生态,使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与法律环境,政策要有效鼓励社会信息化应用和社会创新。企业是信息化创新的主要力量,政府需要经常反省相关政策,修改不利于信息化应用的制度,创造合理的利润区,让信息化企业茁壮成长。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拥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城市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信息化设施都要以鼓励创新为中心。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示范、创造发展环境,长期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政府主建的项目也要从可持续运营的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政府、企业、非赢利组织)保证业务的长远效益。
3.动员社会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为形成社会智慧城市共识,信息化规划必须向社会开放,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建议,从公众利益出发,为政府与企业、公众合作创造条件。要把维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鼓励民营经济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要向公众及时公布工程的进展,说明建设中碰到的问题,接受公众的批评与询问,有效的社会监督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胡小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