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消除成长烦恼

  企业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对于成长型企业,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在业务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但感到发展有些力不从心。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公司创始人自身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公司业务发展速度,制约公司业务的发展。

  成长型企业模式分析

  通过对众多企业的观察,我发现成长型企业模式可以用四维模式来总结:创始人、业务模式、人员模式、管理模式。

  图1 成长型企业模式

  创始人居于成长型企业模式中心,是企业的关键和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成长型企业都是创始人思维、个性、心胸和行为的化身,创始人的言行举止都将投射到成长型企业的业务模式、人员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

  业务模式是成长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公司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人、股东、员工等)的交易结构、价值创造与分配方式。成长型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壮大,关键在于能够建立明确的业务模式,包括准确的行业和竞争定位、独特的业务系统和管理资源能力、清晰的盈利模式、逐步稳定的自由现金流结构和潜在巨大的企业价值。

  人员模式涉及公司员工引进、员工构成、员工培养、员工授权与分工、员工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在业务模式相对稳定后,公司需要而且有能力引入并培养大量的人员,来支撑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迅速提升的需求。

  管理模式主要涉及公司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与评估,为公司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包括战略明晰、财务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等。

  成长型企业的成长烦恼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业务范围与规模、管理复杂性已发生显著变化,面临着大量的两难选择,并构成了其成长烦恼。这些烦恼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创始人窘境、业务诱惑、人员动荡、管理短板。

  其中,创始人窘境是造成成长烦恼的关键。这通常是由于创始人自身管理思路、能力等自身的限制使得难以适应公司发展阶段的要求,并阻碍良好的公司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人员模式建立和完善;“头”(业务模式)重“脚”(管理模式、人员模式)轻现象严重,即业务模式相对成熟,但管理模式和人员模式严重滞后,难以适应业务发展要求。

  图2 成长型企业“两难”选择

  创始人窘境

  创始人是成长型公司的核心和灵魂。对于部分成长型企业而言,创始人业务发展思路通常是非常清晰的,但通常缺乏明晰的管理思路或不重视管理提升的作用。创始人窘境根源在于创始人未处理好自身同时兼任的三种角色(创业者、管理者、专业人士)的关系。创始人窘境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业务独大 VS 并驾齐驱。创始人精于捕捉市场机会、发展业务,忽略或抵触管理提升,导致公司业务独大,管理混乱或失控。根源在于创始人自身三种角色(即创业者、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的冲突:企业创始人具有创业家气质,对市场机会敏感,能够发掘和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思考逻辑为“凡是违背禁止的都是许可的”;创始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出身,偏爱把事情迅速落地,凡事愿意亲历亲为;管理者的根本任务是建立良好的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思考逻辑是“凡是未被许可的都是禁止的”。

  冲锋陷阵 VS 幕后英雄。创始人习惯作为市场和业务先锋,事无巨细,亲自参与,无暇顾及或不愿意培养团队、建章立制,导致业务发展后继无人。根源仍在于创始人自身创业者、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三种角色的失衡--创始人更多扮演专业人士角色和创业者角色,忽略或不重视自身的管理者角色。

  独享业绩 VS 共享成果。创始人不愿意将公司发展成果惠及到公司骨干员工,导致核心人员大量流失。问题关键在于创始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功劳及如何有效激励团队。部门公司创始人将公司发展主要归功于自身,否认或不愿意承认其他团队成员对公司的贡献;更不愿意与公司员工分享公司成果,认为这样做对自己不公平,忿忿不平,或者不懂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通过授予骨干员工股份或共享公司收益等方式,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开创更宏伟的事业。

  业务诱惑

  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现有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且初步在行业中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地位。此时,企业发展面临着大量的机遇,并且具备一定的实力来进行业务拓展。通常,很多企业难以克制做大的冲动,极易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陷入成长陷阱。这种诱惑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专业纵深 VS 多元发展。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常面临着如下选择:继续在现有专业领域做强,或进入其他领域做大公司业务。原因包括: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形成傲慢心态,坚信凭着以往成功经验,“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任何行业会取得同样的成功;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急于做大,盲目进行扩张;公司缺乏有效地制约创始人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创始人一言堂。

  业务发展 VS 管理提升。很多成长型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但各种漏洞(如产品质量问题、人员回扣)问题层出不穷,公司上下忙于救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创始人否认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管理无价值,只会拖业务发展后腿;急于发展业务,忽视风险管控,不愿意暂时牺牲业务发展速度来提升管理和业务发展质量。

  业务创新 VS 标准复制。很多成长型企业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发明轮子,很少总结现有业务经验并进行复制。背后原因包括:急于发展业务,不愿应以暂时牺牲业务发展速度来提升管理;依靠人而不是制度来保障公司业务的发展。

  人员动荡

  为了适应公司快速发展要求,公司需要大量从外部招聘普通员工和引入职业经理人,公司人员数量迅速增多,公司功臣与能人、空降兵与新人、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冲突会加剧。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个人英雄 VS 群体英雄。公司创始人仍喜欢在一线冲锋陷阵,不愿意将业务发展交给下属。公司创始人仍扮演专业人士角色,沉浸在业务发展的喜悦中,忽略团队培养和建设;公司创始人不相信在没有其参与的情况下员工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公司创始人不能容忍失败,不愿承担相应的成本。

  自我培养 VS 引入人才。大量引入外部人员,造成现有人员与外部人员的冲突。公司发展前期忙于发展业务,缺少精力和资源来培养内部人才;现阶段公司已经具备良好的财力和行业知名度,能够引进优秀人才;同时,外来人才可以拿来就用,减少培养成本。

  同甘共苦 VS 共享成果。公司发展壮大后,老员工待遇未明显改善,导致老员工离职;新员工薪酬(尤其是职业经理人)明显高于老员工,导致后者不满。公司创始人认为公司是自己发展起来的,认为没有必要给予员工股份等激励手段;公司薪酬激励体系仍沿用创业初期的体系,未及时进行调整。

  管理短板

  对于成长型公司而言,随着业务范围扩大、跨地域经营、公司规模变大,管理通常是其自身发展的短板,严重滞后公司业务发展,并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这集中体现在:

  粗放管理 VS 精细管理。公司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工作都是基础性工作,如人员招聘、薪酬发放、财务报销、财务记账等;仍采用创业初期的粗放式管理,未根据公司发展进行管理升级;公司管理部门(如HR部门、财务部门)不受重视,投入资源有限;公司管理部门负责人专业性不足。

  直接管理 VS 间接管理。公司跨地域经营,在外地开设分公司;同时管理层级增多,授权他人管理,极易出现管理混乱和失控。跨地域、公司规模变大后,异地公司管理失控;公司制度与流程体系不完善,管理空白和人为操控余地大;未建立有效的异地业务监控手段和方式,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管理不透明。

  文化稀释 VS 文化保真。大量引入外部人员,公司文化被稀释。文化建设与宣贯力度不够;公司创始人和高层未率先垂范,贯彻公司核心价值观。

  成长型企业烦恼化解之道

  对于成长型企业,化解成长烦恼关键在于企业创始人要进行自我突破,使自身的经验、知识、能力与公司发展保持同步;重点加强管理提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持管理水平与公司业务发展同步;开展人员变革,尤其是加强薪酬激励体系变革,建立良好育人和留人机制;同时集中精力做强主业。

  自我突破-化解创始人窘境

  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对创始人能力要求不同,创始人应主动进行自我突破。若不愿意承受自我突破痛苦,应主动进行角色转换,淡化作为专业人角色,强化管理者角色,控制好创业者角色。必要时,引入职业经理人来,让其从事自身不擅长或不愿意的工作。

  坚持专业化,拒绝业务诱惑

  对于成长型企业,应拒绝诱惑,集中力量和资源沿着专业领域做强;总结现有经验,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业务操作规范,进行推广复制;公司创始人应投入精力和时间来培养核心业务人员,使之能够独立带领公司业务发展,让自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公司发展方向。

  提升管理,消除管理短板

  管理提升是成长型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公司制度与流程建设,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要求和制度,减少管理空白,并加强对公司制度执行监控。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升级公司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除了招聘、薪酬发放、新员工培训外,需要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职位与职级体系、员工晋升通道、分层分类的员工培训体系、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兼具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在财务方面,除了日常财务报销、会计记账外,应加强预算体系、投融资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督查与审计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电子化。

  强化公司文化建设,鼓励百花齐放和文化多元化,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贯,确保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变革薪酬激励,减少人员动荡

  对成长性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是必须要的,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整合公司原有人员和新人力量,建设凝聚力高、战斗力强的团队。具体措施包括:适时引入职业经理人,充实管理和业务力量;加强创业员工的培养,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妥善处理老员工与空降人员的关系;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通过股权激励、共享收益等方式,将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有机结合。

  总之,为了支撑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成长型企业需要多措并举,加强自身修炼。其中,创始人自身突破是重点,管理提升是关键,团队建设是保障,业务标准复制是基础。

  AMT咨询 高级顾问 祁德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