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吸费是指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并被扣走机主不愿支付的额外费用。手机吸费只针对安卓系手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手机病毒,使手机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付费应用。另一种是在不事先告知机主风险的情况下,诱使机主访问网上资源,消耗流量,或者使机主因欠费停机,或者产生大量额外流量费用。
百度移动安全实验室报告的几起手机吸费事件令人不寒而栗。2012年3月,“食人鱼”吸费病毒在广东、江苏爆发。江苏感染30万部手机,单日吸费高达120万元。同年8月,“短信僵尸”吸费病毒爆发,感染手机100万部,单日吸费3000万元。
据百度移动安全实验室介绍,正常情况下,付费软件在下载安装前需要机主回复短信确认。当手机感染吸费病毒以后,病毒会截获付费确认短信,并自动回短信同意付费,将来往的相关短信全部删除,使机主无法察觉。百度移动安全实验室还介绍称,淘宝、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捕鱼达人等用户众多的软件都曾被病毒感染。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到2013年第1季度,仅有65%左右的手机用户未安装安全防护产品,有35%的用户表示不关心手机安全。百度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称,手机恶意软件的感染总数高达2.3亿部。
至于吸费病毒的传播途径,第三方应用商店占25.9%,手机论坛占23.3%,ROM内置占18.6%,短信网址链接占15%,二维码占8%,软件捆绑占8%。
综合这些情况可以知道,手机吸费虽然普遍存在,但并没有引起广大用户的足够警惕和重视。对于这种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并进行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
对应用商店、手机论坛等吸费病毒传播应从源头开始进行治理。政府应对应用商店和手机论坛进行监管,要从社会公益的角度,对其行为提出规范性要求,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置。行业协会有责任组织会员自律、自觉规范下载管理,及时撤下有问题的应用。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还有责任广为宣传,使广大用户了解手机吸费的风险,加强防范意识。
对于普通手机用户,必须清醒认识手机吸费的危害,必须知道,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手机和电脑一样,应该安装安全防护产品,否则风险极大。
对于手机安全厂商一方面要向用户提供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安全产品和服务。手机安全厂商应该针对手机独有的,与电脑不同的安全特点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产品功能。另一方面,手机安全厂商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不断研究安全形势,教育用户,协助应用商店和手机论坛不断改进服务和规范行为。
你的手机上有安全防护软件吗?如果没有,赶快安装一个!
老鬼阿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