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手机上网的流量“暗箱”

  前两天,笔者刚刚启用不到一个月的联通新号码忽然被停机了,查询结果更是让笔者吓了一大跳:“您的号码未付金额为1314元”,咨询客服被告知:鉴于金额巨大,应该是上网产生的流量费。进一步查询后得知,这1000多元的上网费全部产生1月份。细细数来,除了每天晚上必定关机的十几个小时,还有因电池没电关机的半天,这部手机只不过开机了30多个小时。而且,1月份笔者从未上过网,理论上不可能产生任何流量费。

  诡异的是,在停机的一个小时之后,笔者再次查询,发现未付金额居然增加到了1470多元。停机之后仍然产生了新话费,显然,问题出在运营商方面。至此,这一问题终于引起了客服人员的重视,并反映到联通的计费部门进行查询。

  这个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是,手机上网流量的计算问题却引起了我的关注。现在手机上网都是按照流量计费的,可是,用户是否能随时知道自己上网用了多少流量呢?答案是否定的。

  此前,笔者也曾经在话费账单中看到流量费:自从换了部Gphone,包括我本人在内,常有人好奇地点击了Google地图或其它服务,时间也就几分钟,可每到月底都能看到二三十元的GPRS流量费。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手机上网贵着呢!

  例如,中国联通北京公司推出的上网标准资费是0.03元/KB,那么下载1首大小为4M的MP3就需要122.88元,下载一部400M的电影需要则需要12288元!怪不得有网友提示:“如果你没包月千万不要上网,包月也要注意千万不要超过流量限制。所以手机上网就是查查资料、看看网页吧。”

  更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手机上网流量如何计算的提问。有人问,我在手机上打开一个网站,是如何收取流量费的?如果我打开页面后没有进一步点击,只是停留在当前页面,是否就不产生流量费?而作为使用者,我更关心,比如下载一首MP3多少钱?打开一个普通网页多少钱?联通客服人员一副无可奉告的语气:每打开一个网页资费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上网后及时查询。

  有人指出,手机上网资费还应该进一步下调。但这只是一方面,按流量计费方式的不透明才是上网费用高居不下的罪魁祸首。对很多人来说,流量计算都如“暗箱”一般被计费系统后台操作着,这不是某一家运营商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电信业的问题。

  在PC端,电脑上网的费用一般按时间计算,无论你是在家里上网还是在网吧上网,只要没有包时,都是按具体时间计费。消费者因此能够明白消费,连接一分钟就收一分钟的钱,而不管你这一分钟是在看网页、下载MP3,还是在发呆。但在手机上,要想明明白白地消费就没那么简单了。当你对流量费有争议时,运营商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打发了,“您本次上网产生的流量比较大”。对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谁规定了我必须明白什么样的网页将产生多大的流量,才能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调节呢?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暗箱”收费,是否会成为运营商的增收途径?反正你也不知道流量是怎么算的,多收你的钱了,你又能怎么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