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跨界 联想涉水移动互联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7 14:52
“新蛋糕”的诱惑
2009年11月30日,联想宣布以2亿美元向由弘毅投资为首的一些投资者回购联想移动,而在2008年1月,联想以1亿美元出售移动业务。在这个看似亏本的买卖背后,是联想布局移动互联的野心。
事实上,其他PC厂商也早已按捺不住了。就在2009年11月,各大PC巨头纷纷抢滩移动互联:联想回购移动业务前一个星期,11月24日,宏碁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新品;与此同时,戴尔发布智能手机Mini 3i,中国移动成为首家移动运营商;而早在2008年,惠普就宣布收购无线网络技术供应商Colubris Networks公司,密谋移动互联。
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92亿户,五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即将催生百亿元市场的蛋糕。
“尽管对于PC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但我认为它是PC向下发展的自然延伸,用户越来越需要小型化、网络化、应用服务导向的移动终端设备,这正是我们擅长的事情。”杨元庆说。
和其他PC厂商以智能手机切入移动互联不同,联想此次携全系列终端产品进军移动互联,来势汹汹,包括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机乐phone和全新创意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此外,联想还宣布启动“乐计划”,首先在中国落实移动互联网战略,“致力于开发更先进、更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系列,并适用于当前最流行的网络应用,从而给用户最佳的端到端互联网体验。”在杨元庆宣布的移动战略中,不难看出,“整合”牌是联想的主打优势。
Wintel阵营瓦解
此次联想亮相的移动互联系列产品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智能本Skylight了。Skylight是集成智能手机和上网本最佳特性的全新移动消费终端,使用户永远在线,完全为网络应用而设计。更引人注意的是,它是联想与高通公司合作的全球第一款基于ARM架构的智能本,这意味着,坚若磐石的英特尔和微软阵营开始瓦解。
目前,微软没有可供智能本运行的操作系统,而对于英特尔来说,虽然Atom芯片迄今在上网本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不是智能本领域的竞争者。
与英特尔的“Inter Inside”单打独斗的业务模式完全不同,ARM这种以IP授权为主的独特业务模式,使其成为手机芯片90%的占有者。作为“IT业上游的上游”,ARM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它代表的是一种设计思想,那就是低功耗、低成本。一向倡导开源的谷歌也与ARM结成新密战友,从而更加丰富了Wintel的敌对阵营。
此次CES上,智能本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各家厂商的产品不断亮相,IT产业由微软和英特尔主导的阵营第一次发生改变。“联想与英特尔、微软的合作仍将继续,但是在所推出的智能本和智能手机产品上,高通是目前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案。”杨元庆的一席话反应出,英特尔和ARM的角力,并不在于通讯和传统IT谁的血缘更高贵,谁能适应移动互联的新趋势,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