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的原生态雕塑

  作者今年3月的一次加拿大之行,进入了多伦多一家反映因纽特人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对这个族群用天然材料创作的雕塑作品大为倾倒。在此愿与读者分享。

  作为加拿大原住民之一的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北极地区)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极寒地区,直至今日一直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因纽特人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常常生吃兽肉和鱼肉,穿兽皮制成的衣服与皮靴,冬天居住在冰块砌成的雪屋中,夏天住在用兽皮搭成的棚屋里,外出远行时驾驭着狗群拉的雪橇。他们分成部落聚居,选择头人作为部落首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相信鬼神,信仰萨满教。

  取材天然

  带着对因纽特人的好奇心,我走进坐落于多伦多皇后码头海滨中心的因纽特艺术博物馆。

  展馆一侧的墙上,陈列着馆藏艺术品创作者的肖像,他们多为因纽特人。部分馆藏品,出自非艺术家身份的因纽特原住民,他们创作时的情景图片也置于其中。

  神奇的因纽特人艺术家创造出了很多造型独特的艺术品,他们用鲸鱼鱼骨、象牙、驯鹿鹿角、麝牛角、石头和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出的雕塑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因纽特文化的深层内容,具有一种独特的美。

  雕塑作品多为描述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如海豚、海象、鸟、北极熊等,这些憨态可掬的动物雕塑品,给人一种质朴、简约和纯净的印象,即使是凶猛的北极熊,在他们的塑造下也变得十分可爱,让人感受到一种仁慈友爱的魅力。

  不少作品是反映因纽特人现实生活的,如《与熊搏斗》。作品中人的形象通常是直立或静态的,很多情况下是与动物在一起,如猎人、渔民、母亲、孩子和动物,反映了因纽特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宁静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这些生动的作品源于因纽特艺术家们对这个民族的情感,对其历史与生活的熟悉。

  食物再利用

  因纽特人,在他们的语言中意为“真正的人”。他们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不过他们不喜欢这个名字,这是印第安人取的带有嘲笑意味的名称,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的确,因纽特人吃生肉,更喜欢稍稍发腐的肉,他们的传统观点认为,将肉做熟是对食物的糟蹋。其实这也是对寒冷的一种适应,在外打猎,是很难保证随处生火的。他们的传统食物全是肉类,海洋里的鱼类、海豹、海象及鲸类,陆地上的驯鹿、鹿牛、麝牛、大象、北极熊及一些小动物与鸟类。这也是因纽特人耐寒抗冷的一个重要原因,日常所食都是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

  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在展馆看到的艺术品的材质,为何有许多海洋鱼类与陆上动物的骨头。这是艺术家们就地取材,对因纽特人吃过的食物的再利用。

  因纽特艺术家的石雕工艺世代相传,从选材到打磨,通常都是通过很原始的手工技术完成。有时因为石头的质地问题,需要跋山涉水,走很远的路去矿场寻找。这样做出来的石雕工艺品,有长久的保存价值。对因纽特人来说,这是保留本族群文化,让自己的精神家园世代相传的方式之一。

  创造生存奇迹

  关于为何因纽特人生活在生存条件极为严酷的北极地区,据资料所载:几千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他们没有想到,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杀戮。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后终于退至北极圈内。时值寒冬,印第安人以为因纽特人不久便会被冻死,便停止了追杀。谁料,因纽特人在北极生存了下来,他们创造了奇迹。

  因此,因纽特人便成了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土著,也是地道的黄种人,主要表现出蒙古人的种族特征。他们和印第安人一样,只是晚一些从白令海峡到达美洲。他们的婚姻基本为一夫一妻制,过着群居的生活。传统的因纽特生活方式是非商业型的,严酷的生存环境不允许他们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聚敛财富。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文字、没有货币,却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

  尽管来自亚洲,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极地环境中,因纽特人同亚洲黄种人已有所不同。他们身材矮小结实,眼睛细长,鼻子宽大,鼻尖向下弯曲,脸盘较宽,皮下脂肪很厚,并用针在脸上刺花纹。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而细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刺激。他们制造了皮艇、鱼钩、鱼叉等工具,并使用石制的弓箭和刀具,捕捉鱼类、海豹、海象甚至鲸鱼。他们用陆上动物的皮毛制作御寒的衣服,用海生动物的油来点灯照明,寒冷的气候塑造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参观者可以从雕塑作品中看到这些适应环境的证据。

  受现代文明影响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近20万因纽特人,分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北部、俄罗斯最东部以及格陵兰岛上。因纽特人世代居住在北极地区,至少已有4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推移,因纽特人已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切实影响到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的生活。温室气体排放破坏了他们的家园,以前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风的强弱,甚至天上的星星来预测天气。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海洋中的鲸是因纽特人的生活必需,由于鲸的数量不断下降,各国的捕鲸活动受到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严格限制,因纽特人现在也仅能获得一定的限额,以满足他们“传统和生存的需要”。

  现在因纽特青年的渔猎方式和生活方式,已不再拘泥于先辈的传统。一些年轻人不再居住、也不会建造伊格鲁冰屋,不穿兽皮衣,不会使用自制的矛和箭,不愿驾着狗拉雪撬去渔猎。他们现在穿着牛仔裤、羽绒服,提着小口径猎枪,驾着柴油动力的机动雪撬在冰原上追捕猎物,而且往往是应游客之约。

  变化远不止这些。有人担心,因纽特民族口耳相传的历史或将永远消失,传统再也无法传承下去。

  树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