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 来源:大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反叛,数学课,梦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5 14:30
我的数学和逻辑思维非常差,学过大学微积分的人都知道,其中最简单的一门数学课是《线性代数》。冲着这份最简单,我特别努力地学习,想考及格。每天课前认真地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一个学期下来,我考了50分,这几乎是我数学成绩中的高分了。我想真的也就差一点了,于是非常努力地复习了一个暑假之后,回来第二次补考,40分。我又想可能是暑假放松了,又努力地学习了整整一个学期之后,第三次我考了30分。因为数学学得不好,跟经济相关的所有课程,我全部都学得一塌糊涂。
当我人生被放到了最短的那块短板的时候,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我想既然我走不了本专业的这条路,就必须去寻找其他的可能——就是找自己。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酒店的钢琴师。最终让我下了这个决定的是发生在我12岁时的一件小事。有一天,我跟我爸去逛街,在商店里我看到一个钢琴形状的八音盒,打开它的时候,里面会播《致爱丽丝》,有一个穿着芭蕾舞小裙子的女孩在上面跳舞。我跟爸爸撒娇,让他买给我。爸爸说了一句话,我至今一直记得。他说,真希望以后我的女儿也能弹出这样优美的音乐,虽然回到家,他就被我妈给骂了。
为此,我拼命练琴,寒暑假的时候每天练琴时间超过10个小时,超过了很多专业学习钢琴的学生的练琴程度。经过苦练,后来,我终于坐上酒店钢琴师的琴凳,那段时间我每天穿着很漂亮的晚礼服,去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弹钢琴,但是在那样的新鲜劲儿过后,我开始第一次思考,这份工作的安逸和舒适真的是我要的?
当时的我才20岁,正是可以疯可以傻,可以以很低的时间成本不断试错的年纪,我跟自己说,能不能先别否定这个世界?哪怕只是先去经历一下也好,我第一次有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一个念头。
我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回答是有一定的创意的,最好能够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行业,让我拓宽眼界,如果能够发挥我在文字上的一些专长那就再好不过了。
沿着这个方向, 我先后探索过销售、市场、猎头……最后,当看到公关的时候,我眼睛一亮,它的很多要素和我想要的非常吻合。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公关方面的实习,我需要检验一下它到底是不是我的梦想。很快,我就面临着一个很多人都面临过的一个尴尬问题——跨行、转专业。这是件很头疼的事,没有任何相关基础的我,自然也没有太好的实习经历,我想尽办法找到两家行业内的网站,他们每个月会举办一次付费的讲座,很贵,学生负担不起。于是我跟他们沟通,能不能让我承担一些工作来换取我听讲座的机会,网站的工作人员被我的这份用心打动了,他们给了我一个做论坛版主的机会。在那样的讲座里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公关人,也有人递给我名片,我是那里唯一的学生,他们很肯定我的这份用心。
后来我去面试我的第一份公关工作的时候,我问HR你为什么愿意要我?我没有任何的公关的经验,而且当时我的英语真的不好。HR回答我,我觉得你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于是,我就这样迈过了最难最难的入行这样一个门槛。
实习的时候,我拿800元的工资拿了一年,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但是仍然很高兴。得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后,我唯一的问题是:“公司谁带我,我会做什么,我会学到什么?”至于薪水,甚至在入职后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拿多少。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第一个leader非常重要,因为他不仅教会了你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升迁机会,他整个人传达给你的职场价值观、职场态度会影响你的一生,这就是北京话常说的“起范儿很重要”。
因为基础很差,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效率比较低,连最基础的Office都不会用,那段时间公司曾经一度想要让我离开,他们想换一个实习生,那时候我的leader把我保了下来。他跟我说:“娜娜,我不知道我还能保你多久,但是我希望在你还在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地让你学到一些东西。”我还记得他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在黑板上手把手地教我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公关策划案。那天下午,全公司就我们两个人,他一页一页地教。
一个月后,我们公司接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当年索尼即将推出它的首款微单反相机,内部代码叫GP,我按照领导教我的方法写GP公共策划案。那天我一直写到夜里11点,精疲力尽。但是当我看到所有的传播脉络都是那么清晰:传递什么样的信息,针对什么样的受众,与什么样的媒体沟通,用什么样创意的想法和选题……我看到以前在我打杂和实习中所接触到所有分散的点全部都连成一条线了,我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那天我精疲力尽地瘫在椅子上跟自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后来我去了外企,我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就叫GP,以此来纪念我那非常深刻而美好的职场第一课。“GP Cai”在公司,大家都这样叫我。
故事讲到这儿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了,因为是一个很完美的童话式的结局,从迷茫到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是要知道在现实中你要想做自己,哪有那么容易?
毕业后,我来到了一家大型公司,从小公司那种全面到大公司的细分,我非常不适应,那段时间我做了大量重复没有价值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的父母强烈反对我做这样一份非公务员的工作,当时我的状态是每天工作到很晚,再乘坐两个小时的公车回到家已经异常疲惫,但必须要强打起精神跟父母抗争,这才是让我感觉到最累的。支撑我度过那样一段时间的就是那些让我成为GP的东西。
后来,我离开家,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小的筒子楼,下班后开始写策划文件、讲座邀请、图书介绍和课程规划等等,一直写到深夜。然后步行回那个简陋的筒子楼,楼道里会有很多邻居的家具、洗衣机、冰箱等等,不小心就会踩到楼道里邻居家的狗留下的狗屎。那段时间我一直跟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突破了这种职业和人生的瓶颈,我一定是走了狗屎运,就这样生扛了两年。
2012年,我认识了一些台湾、美国朋友,他们的生活和我很不一样。一个台湾高中生,自己写计划书跟家里阐述为什么要去加拿大留学,留学能得到什么,甘愿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后来她说服了家人。一个从小在印尼长大的美籍台湾人,30多岁时想要环游世界,打电话跟父母说不想结婚。父母说,你喜欢就好。兄弟说,那你回来了就没有钱了,到时候你住我家吧。于是她上路了,走了1年,从美洲到欧洲,从欧洲到亚洲。
我很欣赏一句话:“我们都觉得勇者无畏,其实勇者不是无畏,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会害怕,会害怕失败,会害怕反对,勇者只是顶着这份恐惧也要往前冲。”
文/蔡娜 整理/白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