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6 这是英国那个MG吗?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汽车
  • 发布时间:2010-04-13 09:40
  MG终于开始走年轻路线了,给点掌声吧,穿了这么多年西服,走青春路线还让人不是那么适应……

  我告诉隔壁那个香港老头:我要去试一台英国车。老头问我:是劳斯莱斯还是宾利?我说都不是;于是老头问我,是MINI还是捷豹?我说还不是;老头愣了一下,难道Rover又出新款了?我告诉他,是要试的车,是一台MG。

  他愣了半天,问我一句话:那个牌子还在吗?

  这下轮到我愣住了,原本以为他在英国的氛围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英国车是充满感情的,谁知连他都淡忘了MG。其实MG最近活得有滋有味的。自从这个古老的英国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MG目前重新恢复了MG7、TF、3SW三款产品。当然,和老英国车们一样,这些MG们活得很严肃,逢人必说“英国绅士”造型、雪茄型的车身、英国绿的油漆、庄重的桃木,每当见到MG7,就像见到一位庄重长者,就连那台最小的MG3SW,也不苟言笑。

  这还是那个MG吗?

  第二天遇见香港老头是在电梯里,我指着电梯的MG6广告对香港老头说,我要试的就是这台MG,老头特惊讶,看了半天,他问我:这是英国那个MG吗?

  说实话,广州车展上见到这台MG6,连我自己也惊叹了一下,这还是那个MG吗?它仿佛突然脱掉了那身古板的西服,穿上了一套时尚的夹克。溜背式的造型,扎眼的金黄色,所有熟悉老MG的人都会惊讶的,我想这种惊讶等同于一夜醒来我发现爸爸穿着levi’s,并且拍着肩膀邀我去酒吧喝一杯。

  就在连香港老头都淡忘MG的时候,它却用一种新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存在,那就是:转型!

  和80年的古板说拜拜

  如果你要拿汽车设计的古典主义和欧洲人的哥特式建筑做个比较阅读,那最好是去翻看MG的族谱,一来这个品牌的历史全是古典主义作品,二来他们就这样坚持了85年。所有MG的轿车几乎都是稳重的三厢造型,腰线走到C柱还特别地向下弯一弯,再来一套英国式的墨绿车漆,这大概就是对大不列颠的传统设计表示的敬意了;坐进车里,大面积的真皮和桃木,再用镀铬包边,一切高科技都与英国车无关,就算有一个不错的液晶屏,最好也学着老大劳斯莱斯那样藏起来……

  如果遵循上述原则,MG6显然不是个乖孩子,全系列都没有墨绿色的车漆,主推的是扎眼的金黄色,稳重的三厢造型也被抛弃,转而用了一个很酷的掀背设计。如果你是坚持传统的老顽固,你很可能会惊讶得跳出来大声抗议:这么先进的液晶屏,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面前,这还是英国车吗?这还是MG吗?

  别急着给英国车下定义,谁说英国车就一定要那样?一点新东西都接受不得?要知道,英国能诞生威尔第这种古典派的歌剧作曲家,更能诞生披头士这种的摇滚先锋,英国人既能穿上绅士的西服,也能在T台上玩弄时尚,贝克汉姆两口子不就是英国人活力的代名词吗?

  眼下这台MG6就是在扮演叛逆的形象,MG的口号是“make thedifference”,最大的difference就在尾巴上,上掀的尾门继承了80年代欧洲车的感觉,成为一种更时尚的动感,与之而来的是概念的重换,整台车,你已经找不到多少MG以往的老气横秋了,不过细细地看,又能发现MG的魂犹在,只是换了个更年轻的方式表达而已。

  三分凌厉,温和行走

  开起来会如何呢?和多数人一样,我开过的MG只有MG7和MG3SW,MG7是宝马时代的产物,多少还残留了宝马的运动DNA,比如那套复杂的后悬挂;MG3SW则是MG当年借力本田的产物,车身也有点日系车的感觉。据说,早期的MG挺运动的,就算造台豪华房车,也能让你摸得到运动的气息。

  今天这种气息在MG6上还能找得到,车子碾过第一个减速带,就能感觉到那种硬邦邦的感觉,方向的阻尼也挺大,这大概就是这台车运动基因的展示吧。

  MG把试车安排在上海天马山赛道举行,这是全面检阅底盘的小赛道,天马山没有很长的大直道,而是一连串的大小弯,考验的是中低速下发动机、变速箱的响应和底盘的操控能力。MG6的底盘值得称赞,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结构显然有优势,尤其要称赞四条固特异Excellence轮胎,尺寸已经到了215/50 R17,“超标”的轮胎抓地够牢,每次在响胎后发现,其实油门还可以往下踩,尽管轮胎在投诉,但依然不失抓地力,六圈下来,每一圈都能找到更快的过弯速度。在关掉VSC之后,车子变得更躁动,尾巴能够更灵活,有点疯样了。

  天马山只消用2挡和3挡就可以攻克,相比于底盘,动力系统的表现稍逊风骚。其实不应该投诉发动机,1.8T的发动机,160hp的功率和215Nm的扭矩已经挺出彩的了,只要把转速稳定在3000rpm以上,让涡轮保持开启,扭矩就足够用了,只是5前速自动变速箱的设定过于保守,虽然有运动模式,方向盘上也添加了手动拨片,不过等待换挡的时间有点长,就在大力刹车减挡入弯的时候,变速箱需要“想一下”再降挡,如果是手动挡,相信感觉会棒很多。

  等开到了大马路上,拉回D挡,变速箱多“想一想”也并非不可接受,稍稍“磨蹭”的换挡间隙,正好减缓了涡轮发动机的冲击,上汽把玩通用和大众多年,在这些细节上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台车先给了我三分凌厉吓唬吓唬人,等你摸清了它的脾气,你会发现它是个挺温和的车车,方向盘的虚位适中,正好适合中国人的习惯,悬挂头段偏硬,感觉起来也有温和的一面,很轻松。

  海派汽车

  厂家似乎并不希望把过多的笔墨放在运动二字上,虽然开完一圈下来我们的共同感觉是这台车有运动细胞,也能跑得很稳。不过,厂家更希望说这是一台高科技的“电子车”,从复杂的配置清单里能发现很多没听说过的名字,比如Flight-Instrument飞航舱实时仪表、H.I.C. (Highly Integration Control)高集成飞瀑式中控平台、All-In-One一体式智能方向盘系统等等,如果英文不好,你还是别跟自己较真了,上海人用“海派机灵”创造了这几个名词,中心思想就是为了说明这台车的内饰设计追得上潮流。

  这不假,MG6的内饰设计很值得一说,坊间传说爱马仕的设计师都参与到这一内饰设计中来,虽然都是我们日常能够见到的配置,但其组合方式相当大胆,层次分明,最重要的是把电子设备整合出了一个主题,液晶屏除了GPS和DVD屏幕,其实也是人机交互的中心界面,SD卡等小部件都隐藏在小插槽里,整体很平整,虽然是塑料材质,但已经非常洋气了。

  坐在车里可以很伸展,四米六五的长度就要上探到B级车的长度,而两米七的轴距显然让一些B级车都相形见绌。这两个数据直接指向舒适性,车身够长,车内空间就越加宽裕;轴距够长,底盘就越加稳定;加上MG6的掀背设计,后排坐椅继续往后挪,留给后排乘客腿部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看着一个硕大的液晶屏,一堆时尚的元素包围着的“MG”logo,有点时空错乱,MG这一变,来的真够狠,只是不知道曾经的MG们是不是接受这位“叛逆”的晚辈。

  反正我是接受了,我对这个年轻后生表示欢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