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训,请终结浮夸

  3月15日,《计算机世界》报第29期封面报道《逃离蚁族》刊出后,计世网3月16日以《IT蚁族:蜗居和逃离》为题将该文推向网络,引起了IT业内人士的普遍共鸣和热烈讨论。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迅速响应并重点推荐,而IT技术社区CSDN更将其置于“今日头条”超过24小时。截止记者发稿前,该文占据CSDN“热点资讯排行”榜首已达一周有余,阅读次数近4万,读者评论累计574条。

  “这篇文章道出了很多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要经历的过程。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它真实反映了蚁族的生活状态。” 文中两位技术人员的职业经历唤醒了网友许多共同记忆,而他们参加过的“IT培训”,也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

  实际上,迫于就业压力,最近数年,不少有志于走技术路线的大学生都会在毕业前后,参加一些IT培训。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IT培训在填补高校的IT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间鸿沟的同时,市场化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也给IT培训行业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一个教育行业,IT培训的暴利时代只能是暂时的,其自身的定位和人们对它的期待都面临着一场理性回归。”业内人士指出。

  绕不开的培训

  近年来,IT培训市场呈现出持续红火的景象,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在全国遍地开花。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波在接受《计算机世界》专访时指出,北大、清华、北航这样的211、985重点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并不完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即便一个学生的数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都很扎实,也很难直接满足IT企业的用人需求。

  而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也表示:“由于高校的许多专业开办得太过随意,很多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根本无法直接参与实战。”因此,目前很多软件公司都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一些上规模的软件企业还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学院,如中软学院、东软学院以及金蝶的顾问学院等,东软学院甚至已经成为东软集团的一项独立业务。

  而“职业培训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在短时间让新人适应公司和团队”,软通动力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王立认为,培训能够快速灌输进程控制、项目管理、工作规范等内容,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将大学生改造成“社会人”。

  “现在70%以上企业都认为,不经过一定培训的话,大学毕业生很难直接上岗。”IT教育专家、计算机世界大学副校长金鹏指出,培训市场的火爆说明就业培训这一环节对大学毕业生来讲,几乎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因此,对于当下“IT蚁族”的主体——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和那些想转行进入IT技术领域的大学生而言,IT培训成了必须的“敲门砖”。

  有专业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IT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89.20亿元,同比增长21.23%,而IDG则早有预测至2012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2%。面对如此红火的产业,金鹏却表示,培训也不是万能的,“它充其量只是个入门的手段,不可能改变命运”,他甚至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培训行业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摒弃运营中的灰色成分,这个行业在未来能否存在都成问题。

  充满争议的产业

  “IT培训实在太贵了!”参加过IT培训的人无一例外地感慨。

  以北京某知名IT培训班为例,学制10个月,学费16900元,办一个毕业证还要另交4000元。“加在一块儿,相当于我大学四年的学费了。”一位学员还向记者反映说,除了价格不菲,更让人寒心的是培训机构的“欺骗”行为。

  例如,有网友爆料,有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声称,负责推荐工作,而且学员毕业后平均月薪在4000元以。但实际上,他们推荐的都是实习工作,而且至少要干半年,每月也只有一千多元。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扣一半的工资,用来贿赂企业的人事部门”。也有些培训机构,一批50个人,最终能被企业选中的可能只有一两个。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合诈骗的行为确实存在,而且一度十分猖獗。

  同时,IT培训的学习效果让很多学员失望。学员最怕学的东西不实用,对找工作没帮助。但偏偏有些机构打着“对日软件外包培训班”的旗号招生,半年的培训时间里,有4个多月在学日语,技术却只能学到些皮毛。

  此外,IT培训产业自身发展的“天花板”也日益凸显。首先,IT产业的集中度很高,很多中西部地区市场前景与空间狭小,各大培训机构只能在几大中心城市激战;其次,优秀师资难觅,拥有项目经验的人本来就是稀缺人才,滥竽充数难以避免;最后,作为教育行业,很多培训机构为了招生,不设任何门槛,还使出浑身解数,宣扬IT行业的光明前景,强调培训与就业之间的联系,论证职业教育比大学教育更为实用,甚至借微软、思科等世界知名IT公司的认证证书往脸上贴金,夸大这类证书的含金量,也导致用人单位和消费者对IT培训机构的信任度急转直下。

  呼唤价值回归

  IT培训越来越不受信任,“除了招生时无所不用其极,不对学员做区分和筛选外,培训没有针对性也是重要的原因,而这正是IT培训未来的最重要的价值。”金鹏认为。

  据透露,北大青鸟、达内这样的培训机构既有低端课程,又有高端课程,但由于缺乏针对性,这些培训的内容仍然跟不上企业用人策略的变化。比如花旗银行和沃尔沃两个客户,软件外包企业一般会对员工采取不同的“定制化”培训,即便是服务于同一客户的不同团队,也要进行差异化培训。

  王立向记者证实,2007年以前,有不少软件外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风险,在招聘新员工时,会先对他们进行一些收费培训。然而,它们很快发现,那些付不起培训费但有潜力的人才被拦在企业门外,所以2007年之后,有规模的软件企业都陆续终止了收费培训的模式。

  据记者了解,目前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以及海辉软件等外包企业所实施的都是免费培训。用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的话说,软件企业毕竟不是靠培训挣钱的,最需要的还是人才,不可本末倒置。

  王立还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对中高端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缝隙也在逐渐弥合。“到那时,如果IT培训机构还是只能批量生产低层次人才,也就没什么存在价值了。”

  金鹏认为,IT培训行业要自救,就必须壮士断腕,摒弃那些虚假宣传和过度承诺,回归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积极谋求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找准自己的未来定位。

  事实上,IT培训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暴利行业,因为处在发展期的中国软件产业甚至整个IT产业都不是什么暴利行业,而一个人想走技术这条路,更多还得依靠自己不断学习,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在培训机构待几个月就“麻雀变凤凰”是不可能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