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并不遥远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慧城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13 13:58
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城市——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由此诞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交通拥挤。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3月25日,“IBM 论坛 2010”隆重举行,参与“智慧城市”分论坛讨论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智慧的城市”为我们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 IT 科技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而这样智慧的城市不是遥远的乌托邦,它正在我们的身边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城市”从百姓身边做起
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经济成长大局,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如今,中国各地的城市无论规模大小都在全面规划、积极建设,争取让自己更绿化、现代化、高科技化。而IBM提出的“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正好契合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路线。
据了解,“智慧城市”是IBM 提出的“智慧地球”的基本元素。IBM认为,“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从IBM在 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地球”这一发展愿景至今,IBM已经与中国的沈阳、昆山、南京等22个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合作。很快IBM还将和昆明签署类似协议。
那么,怎样才算是“智慧的城市”呢?IBM中国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智慧城市业务拓展总监张昆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至少要包含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5大基本要素: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智慧的交通管理、智慧的电力管理、智慧的电力管理。
“民以食为天,每座城市都该有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张昆表示,“智慧的城市”的基本要素首先是“智慧的食品”。通过追踪监控系统、生产评估系统、应急制度等措施,保证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无污染。“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只需按下手机按键,就可以了解食品的产地、生长状况、营养提示,甚至烹调方式和菜谱建议。”张昆说。
其次是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发展之源。据张昆介绍,利用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相关机构将能够对城市的各种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同时,还可进行智能调配,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城市建起更多“无形”的水库。
第三是智慧的交通管理。IBM 全球铁路创新中心资深铁路行业顾问谈学军介绍说,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顽疾。在智慧的城市中,交通部门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前预测交通流量,动态管理道路状况,使道路在出现拥堵前便及时分流,乘客也可以合理规划出行方式。“智慧的交通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还有助于环境的改善。”谈学军说。
第四是智慧的医疗管理。众多国家开始建立智慧的医疗系统,看病将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通过电子病例和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等技术,医疗信息和资源会得到有效整合。在IBM 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技术总监文金言看来,智慧的医疗管理可以帮助医生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例,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一致而且准确地医护。
第五是智慧的电力管理。电网中不仅流动着电流,还有信息流。“应用领先科技,电力行业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潜藏在电网中的信息,从而建立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合理用电的智慧电力体系,使电力可以随需配送及使用,不再出现浪费或紧缺的情况。” IBM 大中华区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 业务拓展总监余红光说。
张昆认为,如果中国的城市能够成功地解决上面五大问题,不但能够极大的提高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还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典范。他说:“当然,IBM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与社会各界携手,为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量身打造解决方案,以便‘智慧城市’早日实现。”
中国“智慧城市”稳步落地
可以说,智慧城市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如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何时能享受城市带给人们的智慧服务?
先让我们看看IBM“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轨迹。
2009年可以说是IBM“智慧城市”在中国快速实施的一年。8月26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0月22日,昆山市政府、昆山中创软件与IBM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10月22日,IBM与南京市政府举办了“智慧南京”创新论坛,而南京市政府三个显现的发展方向是交通、医疗和电力。到了2010年的1月,昆明市政府也与IBM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人才等方面展开合作。
不难发现,中国首批与IBM合作的都是那些信息化程度高、城市管理者意识比较超前的城市。由此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而言就是信息化水平的极大拉升。因为,在实施“智慧城市”之前,城市必先将将自己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到一定水平,而在实施之后,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更将进入“智慧”阶段。
“但城市就像人,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量身定制、稳步推进。”张昆认为,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沈阳的重点在生态城市,广州的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昆山则强调其食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空洞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找出城市特征,了解自身资源,才能因城市而异,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张昆还指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国城市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基础也大不相同,IBM的计划是协助所有城市实现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愿景。“从起点到终点,‘城市的智慧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IBM将积极参与到这个庞大的智慧战略中来,贡献自己的每项资源。”张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