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致命杀手遇上物联网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致命杀手,物联网
  • 发布时间:2010-04-13 14:08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只比二氧化碳呢(CO2)少了一个氧分子,便成为了致命的杀手。虽然室内使用煤火取暖时只要采用相应安全设置,就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惨剧的发生,但是一到冬季采暖季,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报道还是会屡屡见诸于报端。北京市朝阳区尝试着把物联网应用于一氧化碳远程预警,有效地减少了中毒事件的发生。

  物联网正炙手可热。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的发展如今已经牵动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和各类学术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以“物联网”为名目的各种技术研讨会、产业峰会密集召开,与“物联网”相关的示范园区、信息中心相继成立,各方力量围绕“物联网”话语权与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针对不断升温的“物联网热”,有业界专家指出,只有找到真正的应用需求,实现规模化、深层次的行业应用,才能切实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就在关于“物联网”的种种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之际,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正悄然在各地展开。

  物联网确保安全过冬

  “衣、食、住、行”,“居住”在人类生存的各项基本需求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住”,古代诗人的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代人的愿望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对于在席卷全国的城市化浪潮中,千千万万从各地来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普通打工者来说,他们的心愿也许仅仅是在城乡结合带能够有一间供自己暂时落脚的小屋,安全、温暖地度过漫长的冬天。

  2009年冬季,北京市朝阳区的3万户出租房屋居民实现了这个愿望——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在2009~2010年取暖季期间,开展了出租房屋一氧化碳中毒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试点工作,免费为出租房屋的居民提供空气一氧化碳浓度的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服务,从而使参加试点的3万户居民安然度过了整个取暖季,几个月中没有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熟悉北京地区生活的人们都知道,北京的冬天每年都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人工取暖。在现代化的取暖、供暖设施覆盖不到的农村以及城乡结合带地区,人们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蜂窝煤炉进行室内取暖。蜂窝煤炉在取暖时极易发生煤炭燃烧不充分的情况,这时如果室内通风不畅,就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过高。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人们从感观上很难发现,因此常常无法及时采取安全措施,而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的安全范围后,就会导致人体中毒或者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很多人也许对2008年春天北京市发生的女员工宿舍一氧化碳集体中毒事件仍然记忆犹新。某公司十名风华正茂的女青年员工(大多为外地来京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宿舍睡觉时,集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次日上午被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仅一人生还。“一氧化碳猛于虎”,每年冬季北京市都有不少人被一氧化碳夺去生命。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0年2月22日至28日一周内,北京市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就有110起,中毒人数达147人。

  “北京市由于一氧化碳引发的火灾、爆炸每年都有几十起,为了对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要有所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臻告诉记者。针对朝阳区地理面积广阔(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城近郊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城乡结合带多、流动人口多(截至2009年底朝阳区常住人口为317.9万人,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外来人口)、有大量出租房屋的特点,朝阳区信息办决定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出租房屋一氧化碳浓度的远程监测防控。

  “朝阳区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技术,通过在出租房屋内安装监控探测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一氧化碳浓度超标(200ppm),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王臻主任介绍说。“我们建立了‘五级报警、四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当警情发生时,出租房屋的住户、房主、村级、乡级处置中心和企业呼叫中心五级可以按时间序列逐级报警。即便出租房屋的住户和房主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对问题现场进行处理,企业呼叫中心也可以电话通知村级、乡级处置中心,由专人负责前去处理,从而确保对一氧化碳警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监管。”

  据了解,朝阳区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设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提出,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试点:第一阶段试点在朝阳区崔各庄乡索家村的500户农村地区出租房屋内进行;2009年取暖季,朝阳区又针对崔各庄乡和十八里店乡的3万户出租房屋开展了第二阶段的试点工作。“朝阳区出租房屋目前大概有10万~15万户,明年我们计划将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部署规模扩展到10万户。未来,朝阳区还将利用这套系统开展公共场所、学校、网吧、地下人防工程等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控工作。”王臻主任表示。

  机制定成败

  物联网不是什么新技术,这一点业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可是物联网却将渗透到每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产业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物联网的核心,其实是大力发展并整合传感、网络和信息系统三大已有技术,其实质是“信息化新阶段”。

  “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机制决定成败。”朝阳区信息办王臻主任认为。如何有效利用技术,结合应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这才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物联网应用课题。“技术如何有效形成体系,甚至形成规模推广,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物联网要实现的目标。”

  以朝阳区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为例,由于形成了科学的预警和防控体系,2009~2010年取暖季期间,参加试点的3万户出租房屋居民家中没有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或火灾事故,仅2010年春节期间,各监控中心就收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报警信息194例,所有报警全部按照既定流程进行了及时处置,通过技防手段减少了人防工作量,提高了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水平,有效确保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全稳定。而如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控监督处置机制,即便技术再先进、预警再及时,也难以有效排除隐患、避免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2010年3月1日,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到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进行北京市物联网示范项目实地调研,他先后走访了已安装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的租户、房东及村管理中心,详细了解了系统运行模式,现场观看了报警响应及处置演练,并听取了朝阳区关于系统建设情况及试点运行效果的汇报。在调研过程中,苟仲文对朝阳区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手段,建立“五级报警、四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预警防控水平的做法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来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希望物联网企业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为首都市民提供更加优质、贴身、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也通过实际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在本市的聚集发展,成为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

  朝阳区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仅仅是我国物联网发展初期出现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未来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物联网技术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还将有更多的物联网应用涌现出来,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找到应用是关键

  出租房屋一氧化碳远程预警防控系统仅仅是朝阳区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尝试的一个范例。事实上,据王臻主任介绍,朝阳区目前的物联网应用试点项目还包括:渣土运输监管系统、垃圾物流管理系统、停车场综合监管系统、饮用水箱无线监管系统等等。其中很多项目都将在2010年3月完成试点。

  这些项目目前都已被列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导的“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项目。2010年2月5日,北京市经信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召开了“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首批项目发布会,向外界发布了北京市在政务领域的一系列物联网应用需求,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智能城市运行管理、生态环境智能监管、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庭、智能建筑及节能减排、精准农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管理、智能物流与食品溯源等十大领域。首批的22个示范项目除了上述朝阳区的项目之外,还包括东城区电梯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宣武区烟花爆竹销售点视频监控系统等。

  北京市经信委朱炎主任在项目发布会上指出,“感知北京”示范工程已经写进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在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应用为导向,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务求实效;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大力激发和及时释放市场需求;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努力形成物联网的标志性项目,推动北京物联网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而北京市经信委“感知北京”示范工程的正式启动,无疑是由政府牵头、率先将一揽子应用需求抛在了业界面前,这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势必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产业发展,找到应用是关键。“没有需求的市场,光靠技术主导,推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对此,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政策的推出,有助于促进物联网与实际产业的集合,特别是在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将为产业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空间。

  采访手记:政府为物联网搭台唱戏

  朝阳区政府这次又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通过当前热门的物联网技术手段,辅助传统煤防工作,建立一氧化碳事故防控的长效机制,可谓是朝阳区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又一项创新举措,朝阳区的成千上万户出租房屋居民从此可以过上一个温暖、放心的冬天了。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套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的一氧化碳事故防控系统正在实实在在地挽救许多生命。某出租房屋居民使用土暖气取暖,家里并没有点煤炉,告警系统发出警报后,开始该租户还不相信,后来经查是房屋内的煤气管道发生了泄漏。而就在某发生告警房屋的隔壁,由于没有安装监控系统,住户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失去了生命。

  朝阳区信息办主任王臻说,这个项目是区长程连元亲自点名要上的。一氧化碳远程监控试点工作的成功,既有效提升了朝阳区一氧化碳事故的防控水平,体现了科技北京的内涵,同时也为方兴未艾、正在寻求产业发展突破口的物联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供其大显身手。

  我国物联网产业虽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升温,引发广泛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仍有许多瓶颈有待突破,特别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的应用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大规模推广和实现产业化。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牵头提出需求,为产业链各环节和最终用户牵线搭桥,实现技术和应用的有效对接,无疑有助于产业在技术和应用上形成突破,加快推动物联网的真正“落地”。(文/李智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