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软件:基础软件后来者居上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普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13 13:53
如果说前两位的加入能给普元在中间件业务和技术上带来很大益处,那么孙逢举的加入能给普元带来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疑问,《计算机世界》报社总编孙定与刚上任的普元总裁孙逢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普元的一剂“强心针”
普元现在主要的行业客户是金融和电信,现在的成绩对于普元来说是做得不错,但是从市场和总量上来看普元还差得很远。接下来要将这两个行业要做深做透。
孙定:在加入普元前,你曾任惠普副总裁,如今加入了中国企业普元,两者之间是否有很大的跨度?是什么促使你决定这种转变的?
孙逢举:我在惠普做了16年,从工程师干起,搞软件搞了六年,然后负责咨询和服务部,后来转到业务和销售,以及管理区域行业,有一段时间还管人事和商学院,经历相对复杂,做了很多事。
我认识普元董事长刘亚东近十年了,但一直没有什么交集,他忙他的,我忙我的。2005年,他要给公司里的员工做培训,那时我给他公司所有的经理讲过课,讲惠普的管理模式,当时我正在惠普搞商学院,是第一任院长。所以就在那时就给他们讲一讲课,开始有点交集,开始了解他。后来2005年我去了英国电信。
在英国电信,他们所提供的这些服务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国际运营,这让我感觉很兴奋。我认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中国的企业要国际化,就要有一个全球的运营来支持,比如一个企业在国内有沟通,在国外也要有沟通。但到2009年我心里已经开始考虑了,涉及到一些监管以及发展的问题,国外的电信业务面在中国越来越窄,影响力和规模也越来越小。也恰好是这个时间左右,沈惠中来找我,其实我对普元还是很了解的,以前我们也经常聊起这个公司。但是这种了解在外面看和进来看是不一样的,“看猪跑”和“吃猪肉”是两个概念。
直到他们跟我非常深入,非常细地聊了一下公司的状况、定位、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他们的理想后,以及去年投资人对公司的看法和对公司未来的判断,投资人对公司的要求和期望,我觉得相当符合我个人对于职业的一种判断,就是这个公司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孙定:是什么让你对普元特别有信心?
孙逢举:我非常关心这些行业中的客户对普元的产品、近几年的发展、对客户的态度、对产品的态度,都是怎样的看法,普元是不是扎扎实实地做产品,是不是扎扎实实在搞服务。而我从客户这边感受他们的服务,服务非常认真,非常到位,虽然产品是慢慢演化的,但是服务的态度、敬业精神和员工的素质,普元给我的感觉相当好。
孙定:你对普元做了一个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前景的调查,并下了判断。那么,加入普元后,您具体负责什么,能给普元带来哪些新发展?
孙逢举:目前我主要负责普元的销售管理、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中心等核心业务运营工作。也就是一些短期和中期目标。
普元现在主要的行业客户是金融和电信,现在的成绩对于普元来说是做得不错,但是从市场和总量上来看实际上我们差得很远。那么,我之前在英国电信四年是跟国内电信公司合作,在惠普是直接负责了这两个行业,其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接下来,我们就是要将这两个行业要做深做透。
不灭的“软件情结”
普元有一些是比较务虚的目标,比如,未来几年要做到多少个亿的规模。我们总在憧憬想做“软件的华为”,想做“中国的Oracle”,这些理想很宏大、很远,但所有的事情还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孙定:普元的理想是争做“软件界的华为”,做“中国的Oracle”,你对普元这种“野心”怎么看,你怎么看待整个中国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
孙逢举:我一直对软件特别感兴趣,我是学软件出身的,在本科北京大学读软件专业,研究生也是学软件。
在惠普的六年,我都在做软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软件大师——那个年代一直有这样的抱负。但是一直没有获得这样的发挥空间,毕竟惠普是一个销售服务的机构,软件部占的份额非常少,决大部分都是硬件。
普元的这块业务我更愿意叫它基础软件,不光是中间件,应该是基础软件的范畴,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这是我的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是,普元在中国软件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国内做这种基础软件的厂商很少也很小,虽然普元的规模也不大,但是我们应该是最有影响力,最有机会的。
普元的产品市场需求让我惊讶,比如前段时间投资人对我们说“你们这个业务好像过度依赖大客户”,因为有像建行这样的大客户,占普元份量比较重,他们觉得过于依赖于大客户,这个模式行吗?如果这个大客户不行了,或者不用你们了,发生变化了,你们怎么办?但是事实上今年我们就看到至少有10个这么大的成熟机会。
其实,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客户业务深层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驱动了他对更深化的IT系统的需求。我们以前跟企业打交道,不外乎就是见面、电话,然后是店面这么几招,现在我们跟企业打交道决大多数是在网上。比如,定制化产品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来说,需要它各方面的系统都要参与,所以包括研发、生产、物料、上下游厂商、仓储、发货、收钱等整个系统都必须要重新改造。可以说互联网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变化,而我们的产品正好契合了这个变化,我们能帮助像银行、制造业等等这样的大客户实现端到端的服务,打通整个业务流程,以便使得他们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体验。所以说,普元软件大有未来。
亚东这几年的眼光还是非常超前的,看得很准。从三年前开始,普元基本上开始营利,虽然中间有很多人的因素,但是它的大方向一定是正确的,我个人看法是不管什么事都是顺风推动,众人拾柴,一定能让这块燃起来。
孙定:实际上,普元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市场现实的需求、投资人的要求以及业界竞争的压力面前,普元有没有具体时间上的规划?
孙逢举:对,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了,可见“快、慢”是非常重要的。你说的压力,一方面确实是来自于股东,来自于投资人的一些期望,但是我认为更多还是来自于我内心,我对这个公司的期望。
但我宁愿是从在低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可以去憧憬,可以去梦想,但是每天、每个月我们还是要看扎扎实实做出来的产品和业务,我们一定要盯住这个市场,盯住这个行业。我们也有一些是比较务虚的目标,比如,未来几年我们要做到多少亿的规模,甚至亚东会说,未来多少年是十个亿、一百个亿等等。我们也总在憧憬想做“软件的华为”,想做“中国的Oracle”,当然这些理想是很宏大、很远了,但所有的事情还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普元会越来越好
一个交易的本质会反映在客户每一个要求上,而本质是普元是中国公司。我觉得,普元的优势本身就是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资源都在中国。
孙定:事实上,普元作为一家国内基础软件公司,如今已小有名气,在很多采购领域,已经开始了与国际巨头IBM、甲骨文的竞争。你如何看待这种竞争?普元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孙逢举:虽然说IBM和甲骨文很厉害,但是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都在中国,我们总架构师、CEO就在这儿,真正等到客户需要高端资源的时候,我们很快就可以把资源带给客户,我想我们那几个对手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在一个类似的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每一次用户有要求的时候,那种苦处我是知道的,不管他们在中国的市场有多大,但是整个中国市场也就是占到全球市场的2%~3%,他们怎么可能用100%的力量来应对这3%?而中国市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100%。一个交易的本质会反映在客户每一个要求上,而本质是我们是中国公司,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本身就是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资源都在这儿。
孙定:你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规划。上大学、进入惠普工作,都可以看成是人生的积累,但很难讲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我相信你到普元后,心境肯定不一样了。
孙逢举:也不全对,我到哪里工作,都有主人公的感觉。但是普元跟前两家公司对我来说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一方面它是纯国内的、一个具有高增长性的公司;另外一方面,它是一个总部,它可以控制自己的一切,不像中国惠普它只是一个分支,英国电信也是一个分支,在分支里面你只能决定非常少的一部分,而在普元,很多事我们要亲力亲为,不管是一个产品的研发还是国际化运作,我们都要直接参与,这是大大不同的。
孙定:这个事情是让人兴奋的,你到普元以后准备展开什么样的动作,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布局?
孙逢举:公司是一个复杂体,像人一样,人的身体要好,那么你能说吃什么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么?锻炼身体、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好的情绪、家庭、朋友圈子、工作的场合,哪个能说不重要,你要想健康就必须很全面。我更愿意相信短板理论,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公司都一定不能有短板,你有短板的话怎么也是不行的,我不愿意强调长板,这是我的理念。
所以这个理念贯彻到我自己身上,我是这么实施的,放在公司运营上,我也是这么看的,所以基本上公司的大小事情我会抓的。我更相信日本人的很多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就是每天进步,他是一个进步的模式就是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部门都要每天进步,这样的话个人进步了,整个公司也就进步了。所有,我们要布置很多系统,从管理政策和体系上,然后从客户的管理上,产品服务各方面,我觉得很难说,我更注重哪方面,我没有这样的比例。
孙定:我知道普元正在筹备创业板上市计划,是今年吗?你怎么看待在创业板融资方面的能力?
孙逢举:争取今年或者明年上市。国内的融资能力是很强的,从大的经济宏观方面来看国内资金流动性是很大的,因为这些年贸易的积累、国内的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的前提。但是创业板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创业公司可能会失败,但是另外一方面它也可能成功,这种创新型的公司如果成功的话,它的成长性是非常快的,不像一些传统的行业,所以如果你从整体层面来看,“创业板”这个投资回报是非常好的。
总裁感悟:
当下的力量
“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这是《当下的力量》带给我们的一个深深地感慨,这实际上也一直是孙逢举的做人之道。
在被问及加入普元后将着重从哪个方面入手时,孙逢举表示,会从全方位入手,研发、销售、服务一个都不能放松,他不允许有“短板”出现;而在被问及对于普元的将来有什么期许时,他更强调:“我们可以去憧憬,可以去梦想,但我宁愿是从在低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是每天、每个月我们还是要看扎扎实实做出来的产品和业务。”
不管是他的“更相信短板理论”还是“希望每个人、每个部门每天进步”的想法,实际上都是“当下的力量”的重要精髓。
孙逢举是有智慧的,因为他看到的不是普元伤痕累累的过去,他也没有把投资人甚至股东压在他身上的“普元的未来”更放在心上,而是把当下的普元看在了眼里。孙逢举之所以从大型跨国公司卸任,选择本土的一个小软件企业普元加盟,是因为他看到了当下中国应用基础软件市场正在迅速壮大,也看到了当下蒸蒸日上的普元公司。(文/刘丽丽)
采访手记:
顺“势”而动
孙逢举的职业生涯是精彩的。据他介绍,每一次职业的变动都是自己的一个机缘,而他正好顺“势”而动。
孙逢举在国内ICT市场有着超过20年的市场拓展与管理经验,是中国惠普在国内高速发展的早期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惠普的16年间,孙逢举从一名普通经理做起,创办了惠普商学院并任院长,直至担任中国惠普副总裁。2005年,孙逢举出任英国电信中国区总经理,帮助英国电信在中国建立起每年数千万美金的业务。
孙逢举表示,之所以从大型跨国公司卸任,选择本土软件企业普元加盟,首先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应用基础软件市场正在迅速壮大,自己希望在这一领域能够做出贡献;其次是,普元在国内应用基础软件市场已占绝对领先地位,尤其在SOA基础软件领域更是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影响;还有就是,普元现有的优秀管理团队、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以及聚集一流人才的战略也成为重要的吸引力。
有目共睹,近年来,普元在基础应用软件及中间件市场不断深耕,其核心产品“SOA应用平台EOS”和“SOA流程平台BPS”更是赢得了电信、金融等多行业客户的信任,在一千余个关键应用上得到验证使用;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其产品更是部署到了全球38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同时,普元作为亚太地区唯一参与SOA国际标准制定的厂商,亦成为国内少数在基础软件领域赢得银行、电信等高端用户信任的品牌之一。而在2009年获一亿战略投资后,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其发展劲头也越来越猛烈。
普元CEO沈惠中也曾表示:中国软件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基础软件领域积累了大量优秀软件人才和丰富的软件资产。对这些人才、软件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下一阶段国内基础软件发展的重要主题。普元立志做中国最优秀的应用基础软件厂商,这一远大抱负亦需要像孙逢举先生这样既懂得先进企业管理,又谙熟中国市场的优秀人才来共同实现。(文/刘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