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史》讲述了巴西足球的多维历史:它的悲与苦、辉煌与神奇、风格与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借足球运动描绘出一幅活灵活现的巴西市井风俗画,真实还原了欢乐与创造力战胜野蛮残暴和保守主义的过程。
巴西在某个领域里十分令人瞩目,不止实力强劲,简直是所向披靡—这就是足球运动。足球,是迷倒众生的魔咒,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是巴西本土反英雄式角色的神奇产物,更是这个国度与众不同的热带都市现代化的精髓。自1938年巴西在世界杯上震惊欧洲开始,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媒体都把巴西足球描述为独特和超凡、兼具音乐和舞蹈性、实用足球和艺术足球的完美结合。
尽管足球运动已是今日巴西的国粹,但其崛起之路十分艰辛。足球的原产地并非巴西,直到英籍巴西人、圣保罗咖啡世家的后裔查尔斯·米勒带着两个皮球和一本足球规则手册,于1894年从英国公立学校留学归来,这两样东西才像病毒一样在巴西迅速繁衍和蔓延开来。不过,足球运动在当时被一些报社比作一夜昙花,更有报社认为这种运动既野蛮,又危险。一位记者直言足球是“盲目而愚蠢的体力战,人们无须用到更高级的人体官能”。一位圣保罗竞技俱乐部的队员身穿队服在前往比赛场地参赛的途中被巴西警方以“在非狂欢节期间身穿节日服饰,在市中心公开场合无礼露大腿”为由逮捕……
—摘自《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史》
1889~1922:足球运动的美好时代
1895年春,查尔斯·米勒在一块平坦的灌木丛上组建了圣保罗铁道队和燃油队两支足球队;不久后贵族院校麦肯齐学院的学生们也迷上了这项运动;随后的1897年,由德国移民组成的SC日耳曼尼亚队成立;随着保利斯塔人竞技和帕尔梅拉斯联合竞技等巴西上流社会俱乐部的出现,圣保罗已拥有了6支球队—在米勒回国后的短短几年间,足球热潮由此蔓延全国,成为最时兴的运动赛事。1901年,在第二届圣保罗锦标赛决赛结束后,比赛用球沐浴在香槟酒的洗礼里,巴西与这项运动的关系被定格于欢乐与华丽的基调之中。
1922~1937:足球与旧共和国的灭亡
20世纪20年代,主宰着比赛的上流社会封闭足球圈认为职业联赛是非法的,也从不接纳巴西贫民,尤其是黑人。而由于种族歧视等多重社会原因,军事叛变和暴乱接踵而至,旧共和国的根基越来越不稳固。1930年,时任南大河州州长的赫图里奥·瓦加斯发动政变、建立起新政权,旧共和国灭亡了。
1932~1950:足球与新政
强权统治是瓦加斯新政权的基础,他对足球的控制和利用也采取了相同的模式。全国的足球俱乐部普遍强制使用葡萄牙语,带有民族特征的俱乐部纷纷遭到取缔,伴随着这些行政改革,政府开始把足球运动作为巴西特色新文化的大熔炉。
1950~1964:足球集合一切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巴西足球俱乐部成了巴西城市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它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集合到一起,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市民阶层,都受到足球的激励。在一个极度不平衡且不稳定的社会中,足球为当时的足球运动员和球迷提供了一条通往名誉、物质享受和财富的道路。
1964~1986:独裁统治下的足球
在巴西军政府长期掌握大权之前,巴西足球已经有了改变和分散的迹象,独裁统治的存在只不过放大了这些迹象。在这一时期,球员个人以及豪门俱乐部的新老更替和架构都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电视的普及改造了这项运动,青年群体开始挑战初代球迷群体的权威,比赛中的暴力和好斗趋势也在上升。
1986~2002:梦想的幻灭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巴西对于足球和梦想的追逐似乎都已泯灭殆尽。无论是政治还是足球,政策和战术的制定都只看重最终的结果—为达目的,偷也无妨。更糟的是,足球暴力已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足球空有激情,却与理想无关,这个孕育了美丽足球和一片繁荣景象的地方变得功利。
2002~2013:足球帝国归来
自从获得2014年世界杯举办权开始,巴西一直向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巴西在改变,巴西在前进。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整个巴西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足球暴力得到有效遏制、青少年球员的健康得到保障,巴西女足也在世界各大比赛中屡获殊荣……人们再度点燃了对足球的热情,但巴西治安混乱、财政丑闻等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未消失。这个国家曾经牺牲了整个社会的秩序来换取足球运动的辉煌,这一次,足球能否反过来拯救巴西呢?当2014年6月12日到来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到底会发生些什么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