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香水味”太重!能不能清淡些,最好来点“山寨味”!
20年前它“活在概念里”,20年后它依然“活在概念里”。等等,这里稍微有点不同。20年前的新能源车活在实验室里——概念;20年后的今天,它活在全球各大顶级车展里——概念车。还好,“概念”总算成了“概念车”,高居“庙堂”的新能源车总算有了出处。
出处在哪?当然就是2010北京国际车展!道理很简单,这里有新能源车普及的土壤,有“大众化、山寨化”的基础,有每年新增1300万辆汽车的群众。“大众化、山寨化” , 没有那么可怕,新知识、新技术就是用来普及的,就是用来大规模产业化的。请各位“汽车大佬”少些“庙堂味”,多些“山寨味”,真正意义上让“新能源车跑起来,跑下圣坛,跑到街上”。
2010北京车展,新能源车展台不缺闪光灯,更不缺人气。缺的是技术分享,缺的是放下身段来点“山寨”。大家相互“山寨”一下,减少数不清的开发壁垒,多分享一些核心技术。别东家“燃料电池”,西家“氢动力”,南家“生物燃料”,北家“混合动力”。能不能学学VCD、DVD,先统一制式,相互“山寨”,再大规模生产,再差异化竞争。
北京车展就是机会,中国车市更是机会。全球第一大市场,全球最大车展之一,既是“汽车大佬”们展示新能源、新技术、新车型最合适的舞台,又新是大家交换意见、求同存异,相互“山寨”最合适的场所。这里没有所谓的一家独大,没有所谓的绝对优势,有的是低成本开发,低成本制造,低成本复制和低成本推广。
真的希望,那些动辄上千万一台的奥迪氢燃料电池车、宝马氢动力车、大众电动车,丰田混动车,还有比亚迪双模车、奇瑞电动车或吉利燃料电池车们,能够早点走下展台,变成老百姓能买得起、用得起的新能源车。能早点买,早点用,就能更快实现“低碳经济”,就能更好地实现新能源车的产业化。
也许, 新能源车就差那么一点点“ 山寨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