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调查能否改变汽车市场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克莱斯勒,奔驰,奥迪,捷豹路虎
  • 发布时间:2014-09-27 13:37

  近一个月,反垄断调查沸沸扬扬,已经有近20家车企相继受到巨额罚款,其中日本车企占了绝大多数。究竟反垄断因何而起?日本车企为何受到“特别照顾”?《汽车观察》从头说起。

  8月8日,广汽本田发布官方信息,“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发改委对我公司零部件等相关领域的关注,对部分零部件价格实施下调。”几乎是同时,同为广州的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也发布了类似信息。

  继对克莱斯勒、奔驰、奥迪、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进行反垄断调查后。8月6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公开表示,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起因在哪里?

  这次以零部件为核心的反垄断调查,起因是在美国和欧洲遭遇汽车零部件调查后,十家左右的日系汽车零部件企业主动向发改委交待了垄断实情,以求自保。

  在国家发改委发动反垄断调查前,美国为期四年的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反垄断调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不少企业已经受到严厉处罚,其中绝大部分涉案企业为日本企业。

  去年9月,查清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两名高管曾参与价格操纵后,美国司法部就对这些公司开出了总计7.45亿美元的罚单。这些公司包括日立汽车系统公司、捷太格特、三叶电机、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本精工、T.RAD公司、法雷奥日本公司、山下橡胶。

  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支付此次反垄断数额最大的罚金,罚款高达4.25亿美元。

  据《底特律新闻》报道,截至今年7月,美国司法部处罚了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罚金超过23亿美元。

  今年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普遍在600%-700%左右,最高系数甚至高达1273%,远远高于国外300%的平均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行业由此掀起了一股讨伐外资品牌售价过高、存在横向和纵向垄断的浪潮。

  5月底,政府层面正式做出响应,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开始征询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方面的意见和诉求。7月初,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手反垄断调查,同时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物价局也开始配合对当地车企进行调查。

  特别关注?

  为什么零部件反垄断涉及面最广的是日系?产业背景是,日本零部件产业很发达,甚至在全球市场把控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核心部件,中国汽车零部件大量从日本进口,2013年进口额高达95.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27%。

  在中国,日系整车企业陷入漩涡中心的原因是,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的零部件供应体系都较为封闭,供应链体系采用厂商培育机制,主机厂不只是从零部件厂采购零部件,而且还要为零部件厂商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以在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和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

  这种长效模式产生的结果是,日本车企的某个零部件供应商,往往只有一到两家,很难更换,零部件供应体系较稳定;二是主机厂可以较为牢靠地控制零部件企业,甚至操纵价格。

  车企降价应对

  发改委已于8月20日对12家日本企业(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的垄断行为开出了12.35亿元的罚单,但尚未对奥迪、奔驰等企业开出判罚。

  7月1日进行售后保养价格下调的奔驰,8月3日再次宣布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涉及超过10000个配件,维修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

  一汽-大众奥迪于7月26日发布官方声明称: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涉及旗下所有国产车型,涉及的备件有上万种,平均降幅达20%。同时表示,还将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完善原装备件价格体系。

  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便宣布,自2014年8月1日起,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平均下调人民币20万元。另外,捷豹路虎还在制定针对经销商及已购车主的补偿政策。

  8月5日,克莱斯勒对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做出回应,宣布即日起调整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其中零配件价格下调20%。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人民币。

  今年前7个月,宝马已将3300余件原厂零部件产品的批发价格平均下调15%。同时,降低了多款旗舰产品的批发价格,并推出多种优惠政策。8月7日宝马宣布,将从8月11日起,进一步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包括车身、压缩机、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

  8月20日,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宣布,从今年9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下调部分零部件价格,共涉及约15,000件零部件,平均降幅达26%。

  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行业也已经收到反垄断罚单,近期发改委已完成对日本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对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共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共8.3196亿元,对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共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共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

  治标不治本

  降价能否从根本上打破垄断现状?在记者看来,降价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厂家随时可以调回来。同时,专业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反垄断未来也应该走欧洲模式:一是要求主机厂在上游不得限制零部件公司对外供货;二是不能限制经销商从其他渠道采购零部件;三是要求主机厂开放修车技术。

  随着中国的反垄断深入,经销商普遍认为,理论上未来经销商也可以从各个渠道采购汽车零部件,但前提是厂商要公布所有配件的信息,包括放开标准。

  但经销商人士认为,以中国汽车的商业环境判断,主机厂不会轻易放开,“厂家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即使有反垄断威慑,厂商也会通过监管和激励政策来控制经销商。目前厂商每年都有针对经销商的事业计划和预算,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已经是一整套的机制。”

  文/AO记者 李吉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