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困境中成长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汽车,自主品牌
  • 发布时间:2014-09-27 14:39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已连续11个月产销同比下降,形势不容乐观。是品质的不达标还是有更深层的因素?自主品牌应该何去何从。

  2014年7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轿车市场份额同比双双“十一连降”,分别降至34.6%和17.7%。其中,轿车市场份额首次跌破20%,创2009年以来的月度新低。上半年自主品牌整体抵不过上海大众一家销量,一系列惨痛的数字不断告诉我们自主品牌需要改变。然而,销量下滑的背后是否真正意味着自主品牌品质的落后呢?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发展较晚,在技术开发上的总体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改革开放30年,我国自主品牌一方面引进技术,一方面在自主开发上不断追赶,原来30年差距,现在已经缩小到10年。

  产品的差距是一方面,更多的阻力来自于政策和消费者的观念。

  外资品牌下探低端市场,全面开放让我们在吸引了国外资金,学习了国外技术,引进了国外产品后,不可避免地造成外国品牌和资本在中国汽车生产领域所占的比重很大。限购、摇号政策的施行等因素导致自主品牌在本就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更是举步维艰,让消费者者更多追求品牌,主要是外资品牌,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品牌生存空间。技术进步的压力,比如排放法规和油耗法规的加严。一方面,中国品牌技术储备少,跟不上,更要命的是,技术进步将增加单车成本,大大压缩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政府在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方面支持引导的力度不够导致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上缺乏支撑。

  最难解决的是中国品牌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国企的短期行为和活力不足问题,民企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问题,都很严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其他产业一样,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市场迅速扩大。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外部因素大于内部因素,科学体制的形成、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还差得很远。

  就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本次车评的几位评委: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张红光与这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宋慰祖。以下为采访实录。

  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汽车观察》:在8月23日召开的“中国汽车燃料经济性与低碳发展圆桌论坛”上,多位专家建议国家应切实提高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并使之尽快落地。但也有专家担心我国自主车企提升燃料经济性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企业受政策影响较大,难以适应新标准要求。您认为燃料经济性标准的提升对于自主品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张红光:燃料经济性标准的不断提升是必然的,这是中国汽车燃料经济性与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却不只是单纯的压力,更是一种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自主品牌车企提升燃料经济性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近些年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实则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虽然无法断言能多少年内追赶上外资品牌,但是自主品牌车企之中也不乏在燃料经济性上表现出色的企业。

  同时,国家标准的不断提升也是对自主品牌的一种激励,在中国市场我们可以通过保护政策扶持自主品牌,但是中国车是要走出去的,是要与国际品牌相竞争的。如果现在只依靠国家保护,而不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到了国际上反而迈不开步。张红光特意强调,政策的提升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让自主品牌看到通过国家标准的希望,这样才能给自主品牌车企带来一定的动力,督促其不断的进步。

  《汽车观察》:自主品牌中有哪些企业表现突出?

  张红光:在自主品牌车企中,近些年在发动机技术与燃料经济性方面表现较出色的车企集中于几大自主品牌。如长城、奇瑞、吉利等。这些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实际上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设计水平不输外资品牌

  《汽车观察》:自主品牌单在设计水平上与外资品牌存在多大差距?

  宋慰祖:自主品牌的设计师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并不逊与外资品牌。自主品牌所欠缺的是对汽车观念的认知,究竟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是怎样的,是自主品牌需要深挖的重点。技术层面虽然落后但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汽车观察》:自主品牌已经渐渐形成了家族脸的设计风格,但是相比外资品牌却已经晚了很多年。家族脸的设计潮流对于自主品牌有何利弊?

  宋慰祖:自主品牌形成家族脸的设计风格是必然的。因为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是品牌形象较弱,而形成独有的设计风格则会有效的提升其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单独就设计水平而言,宋慰祖表示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汽车观察》:自主品牌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宋慰祖:自主品牌在中国是场是具有很大优势的。第一,近十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以及零部件厂商的制造能力不断上升,是有能力与国际标准看齐的。第二,中国汽车市场现如今是最具有潜力的市场,而自主品牌是手握主场之势。而自主品牌所欠缺的关键在于集成技术的创新与运用。例如特斯拉,电动车技术中国并不落后于国外,然而特斯拉将以前汽车上没有的元素外理增入其中,让其产品具有很强的科技魅力,而自主品牌所欠缺的就是对于集成科技的创新。

  《汽车观察》:自主品牌在设计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宋慰祖:长城哈弗系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次成功跳出模仿国外设计潮流的成功案例,也在消费者心中有了十分高的品牌辨识度。

  文/AO记者 李吉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