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贸区 放眼国际化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上海浦东国际车展,汽车
  • 发布时间:2014-09-27 14:10

  汽车作为一个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国际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可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平台为自身赢得新的发展机遇,进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格局。

  在2014年上海浦东国际车展开幕前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浦东分会共同主办、汽车观察杂志社协办,并得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大力支持的“2014中国汽车浦东论坛”于8月13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浦东分会会长辛雅琴、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学杰、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陆启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张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浦东分会秘书长邱向荣等出席论坛,以及100多名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士赴会,数十家主流媒体现场报道。

  本次论坛以“聚焦自贸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水平”为主题,就“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改革与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和“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与汽车金融模式创新及市场格局演变”两个热点问题展开。围绕这一主题,来自政府部门、汽车集团和汽车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的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和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与中外主流媒体、现场观众等百余位嘉宾进行了现场互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设定的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目前各界人士普遍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将在金融创新、贸易发展及监管服务创新、对外投资服务促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机构和新型商业模式的进驻,而汽车作为一个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国际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很可能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平台为自身赢得新的发展机遇,进而影响汽车市场发展格局,因此认真、理性地研究自贸试验区对行业的影响并采取相应行动是业界的一个严肃的话题。

  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首先致开幕辞,对社会各界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关注和关心表达谢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致辞中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通关、监管效率的提高、金融创新发展方面给汽车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服务便利,自贸试验区的深入推进不仅为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连通世界的贸易快速通道,也给汽车金融租赁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他希望汽车行业在自贸区改革中努力寻找投资的机会,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水平,为汽车产业发展尽到一份力。

  以下是本次讨论环节,各发言嘉宾的部分精彩言论:

  王侠:自贸区的管理体制 改革是福音

  首先,自贸区这种投资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境外这种投资,由审批制改成备案管理,大大缩短了时间。我想这对于计划在国内进行投资并购的企业来讲,应该是一个福音。现在全球汽车产业资源正在进行整合重组,中国的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参与其中,并成为全球并购中的积极分子。如果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桥头堡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对外管理的创新举措,中国车企国际化战略必定多了一条有效途径。

  其次,通过改革贸易监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自贸区的又一大功能。通过提高通关效率和监管效率,自贸区为企业创造了更为灵活便利的监管和服务环境,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园区内将会高效力的物流产业,海空联运将会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促进货物转口与航运服务。

  第三,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的创新,重点围绕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汇兑便利,利率市场化试点等几大方面进行。汽车金融在汽车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比过去单一提供融资服务,发展为涵盖多种服务的业务形态,刺激并有力的支持了汽车销售,而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实践可以使人民币日益国际化,使资本运作更加快捷,有利于车企利用国际资本来整合营销,有利于降低进出口的成本,还可以大幅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

  王彬:自贸试验区可发展空间很大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去年9月29日正式挂牌以来,总体体现了平稳开局和顺畅运作,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与国际同行规则相衔接,实施了一批改革的措施,落实了一批开放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截至7月底,已经办结了65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6亿美元。

  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截至7月底,有259个涉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项目顺利落地。

  三、深化功能拓展,促进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和新型经济发展,结合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和新型经济三大业态,形成可服务、可持续的功能特色。随着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的深入推进,试验区将成为诸多新型业态的理想投资地,包括融资租赁,电子商务,全球维修,文化贸易,离岸贸易等业务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与浦东新区的区域联动,结合新区各大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功能特色,试验区管委会与新区政府紧密沟通,密切合作,建立对接工作机制,支持并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在浦东新区拓展相关的经营活动。

  汽车贸易也是试验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区内汽车贸易产业始终持续维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13年试验区汽车进出口额46.9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上海市比重36%,其中进口额46.86亿美元,增长16%,占上海市的比重为40%,特别是2014年以来,试验区汽车贸易量快速上升,已经达到了21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89%,占上海市的比重也上升至42%。

  目前上海自贸区在汽车产业领域已有若干开放措施,相信未来随着一般制造业的开放,汽车产业也会成为上海自贸区开放的一个重点领域。

  周必仁:中国车企没有走进国际市场

  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国门,但没有走进国际市场,中国汽车销量已居全球第一,但国际实力还远不足。如果上海自贸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条件,我们肯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选项,现在奇瑞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公司。

  中国的汽车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很多的车厂针对国内市场去开发车,开发完以后就出口,由于我国跟很多国家的地理环境上差别很大,如果把车简单出口的话,由于车是在动态过程中使用的商品,所以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来在国内没有发现的质量问题,在国外可能就发生了。我们必须要针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来提炼和开发产品的输入,同步语言,同步开发,同步实验,同步认证,同步上市,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蒋健:自贸区使国外车企跟风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博世努力的方向,对于自贸区的设立,博世做了一些调研,目前有几个方面为博世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路。

  第一、博世在自贸区的前身外高桥保税区就设立有企业,那些企业主要从事零部件的进口,一些进口的部件,通过这个企业进过来,在保税区。我们看到将来自贸区的运作里面,可能有更多的便利,通关的效率会更高,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

  第二、博世还做很多服务。我们可以不仅仅是卖我们的硬件设备,我们也可以卖呼叫中心的服务,如果一个外资企业独立办呼叫中心,要去申请电信的一些运营资质,这些从目前来讲,在政策上是有障碍的,我们也看到在自贸区里面这点就有可能突破。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又涉猎有一些增值的对车主的呼叫中心的服务,我们在自贸区里面也是有机会可以做的。汽车行业是一个牵涉面非常广的行业,除了制造、销售,还有服务,这一块的潜力非常大。

  第三、汽车零部件占到我们公司销售业务的60%以上,此外,博世还从事工业设备,特别是我们博世力士乐是我们全球领先的液压设备的生产商,有一些大型设备,如果在亚太区能够建立一个维修的基地,我们觉得自贸区也有相应的优势。

  第四、金融的便利性,让地区总部真正实现地区总部的特点。我们期待自贸区在这方面能够为总部经济提供多大的舞台。

  倪威:自贸区的国际化路径

  中国是个汽车大国,但不是强国。以零部件为例,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总销售额规模尚小,且并未如汽车强国的零部件公司一样,在其他国家设立工厂、研发中心等。零部件弱,也导致整车的国际竞争性也弱,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力上的提高还需多加探讨。眼下发展势头不减的上海自贸区,让中国车企国际化战略多了一条有效路径。

  Bill Russo:建立跨国境战略联盟

  中国汽车从市场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前所未有的。从供应角度来看,这个市场不是非常高效,结构也不是非常优化和理想,没办法建立起一个出口平台。如果中国汽车想要领先的话,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更好的利用这样一个汽车大国的规模获得全世界的市场,这不仅是整车领域。

  上海自贸试验区也是一个试验,来寻找出一种更高效的解决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的做法,这些问题就导致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汽车出口国。中国不仅是消费大国,而且应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汽车出口大国,即使不是整车,至少是配件,我相信未来十年里面,中国的汽车一定会走向国际化。

  在21世纪,汽车行业需要建立这种跨国境的战略联盟,我相信像自贸区这样的地方,能够帮助中国的车企和国外的一些车企能够建立起这样的联盟。

  在论坛的第二个讨论交流环节,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FrankO‘Brien则紧扣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汽车金融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点、汽车金融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可能对汽车产业链带来的一系列变革问题,与来自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ickLivingood、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总裁JimDrotman、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总经理雕竖、捷豹路虎(中国)金融服务负责人GeoffreyN.Banks、德勤汽车管理咨询副总监BenjaminChang、自贸试验区财政与金融服务局局长助理张晓阳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以下是本次讨论环节,各发言嘉宾的部分精彩言论:

  Rick Livingood:中国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必然性

  中国汽车贷款的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在非常有活力的增长,我们觉得这个趋势在未来会进一步持续,这种变化也进一步有利于汽车金融领域的发展。汽车金融领域将有一个很大的、全新的发展图景以及更宽广的发展未来。这对于汽车的金融公司来说,优势非常明显,未来潜力巨大。

  目前在自贸区里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注册,我们每一位都有兴趣在自贸区里注册,这样能够推广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GDP,推动汽车消费。通过自贸区,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融资的渠道。除了有更多的融资方式之外,我们还希望有更低的融资成本,让所有人都受益。

  Jim Drotman:汽车金融空间巨大

  我们发现在过去的3-4年当中,购车的人群结构发生了变化,购车的人更加年轻,他们希望有更多贷款的比例来购买汽车。这让汽车金融公司在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银行贷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有更多元化的资产负债表的发展,比如说我们通过资产知识证券的发行,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汽车金融服务。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的汽车金融的产品工具来提供更多的融资。

  而自贸区,为融资创造了更多的渠道。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允许汽车金融公司直接在海外市场发行债券,无需外债额度,或者在上海自贸区经营的汽车金融公司设立经营额度,允许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自贸区以外的区域,用来支持汽车行业和经销商的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中国。如果说我们在自贸区能有这样的一些新的政策的话,会使得除了现在这些做汽车金融工作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

  总而言之,中国的汽车行业代表着巨大的机遇,它在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汽车金融公司在华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契机。我们看到了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贷款买车的接受度也在不断的加强。所以我们要和监管机构紧密的合作,拓宽融资的渠道,和银监会、银行密切合作,也包括其他的监管机构,比如说自贸区管委会。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们消费经济的发展。

  雕竖:中国汽车金融遇到瓶颈

  汽车金融的前景很好,但是有很多的路要走。目前,汽车金融遇到的瓶颈有几个方面:第一,银行的组织架构导致专业性不强,又导致战略不明确,又会影响到组织架构。第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供给不足,也就是资本市场尚未开放。第三,从外部条件来讲,像政策法规、经营格局,行业专业性能力,很难能够设计出一个直达终端的产品,并且能够独立执行。第四,我们现在的资产管理能力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到底通过谁去管理,我们到底怎么找车,怎么收车,这不能形成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效果的话,对于金融企业来讲,就意味着资产规模不可能放得太大。

  汽车金融无非是一个服务行业,它最终服务的就是终端客户。目前,国外的行情非常好,拿美国来说,美国之所以说汽车金融那么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汽车金融公司就直接对着消费者。试想如果汽车金融公司中间还隔着一层,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大呢?对于我们国内的汽车金融来讲,一定要采用新的技术,建成到达终端客户的体系。这一步做完以后,融资租赁一定要向经营性租赁转变,因为只有经营性租赁才能最终达到终端消费者,才能把整个市场巩固,并且扩张起来。

  Geoffrey N.Banks:自贸区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背景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它的命脉就是资金。现在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资金的来源是不足的,我们希望自贸区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能够有多元化资金的来源,能够有更大吸纳资金的能力,从而解决汽车金融的融资瓶颈问题。

  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正式功能,很多嘉宾提到了要让它更加的国际化,不管是人民币借款还是债券的融资,所有这些制度安排都能够帮助汽车金融公司,能够降低汽车金融公司获得资金的成本,能够让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汽车金融公司对汽车厂商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有一个更加好的汽车金融的环境,我们就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他们想要的车。

  Benjamin Chang:自贸区商业机会巨大

  广义的汽车金融应该覆盖产品和服务,汽车金融在传统的竞争当中,必须要跟其它新的,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这种不同的概念结合,使得跟消费者的接触更加紧密,也更能贴切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很多线上的拍卖会,或者考虑到不同的商业模型,都是结合互联网来做到的,这些让汽车金融变得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汽车金融在自贸区可以看到更好的商业机会,有更好的潜在未来和关税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资金来源可以更加多元化。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讨论环节,针对汽车金融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疑问,上海自贸试验区财政与金融服务局局长助理张晓阳回应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而非政策的优惠池。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整体方案来看,金融并非最核心的要素,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旨在建立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是基于实体产业和经济的需求,而并非针对某一行业的特别关注。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未来需要多个部门、各大行业间协调合作和推进。

  文/AO记者 陈秀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