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大澳古韵摄影一天游活动花絮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大澳,土地记录,东涌
  • 发布时间:2014-10-10 10:18

  相信许多读者都拍过大澳水乡的情怀,举办东涌、大澳古韵摄影一天游活动,希望参加者透过当地原居民的讲解和分享,更深入地认识这两处地方,拍摄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拍过的题材。

  组织今次活动,《中国旅游》与旅行家首次合作,作为一个以组织生态和摄影团为主的机构,拥有经验相当丰富的领队和讲解员,我们一行25人,他们就派上3名工作人员,认真程度可见一班!另外,为拍下大澳的各样细节,石利洛的相机部经理一同出发,借出部分蔡司镜头予参加者使用。

  东涌古城、炮台

  早于南宋时期兴建的东涌古炮台是我们行程的首站,由于天气非常炎热,大家站着听导游讲解时已汗流浃背。东涌古城原为兵营,占地不大,主要参观六座炮台,炮台上都刻有文字说明年份。炮台后的几个建筑物已经荒废,只有一座原为炮房改建为展览中心,展示东涌今昔图片。

  参观完炮台,我们顺便参观赤立角村,赤立角村位于黄龙坑道,是当年兴建新机场时安置岛上居民而建,迁徒时连同赤立角庙湾天后庙一并搬到赤立角村,整座庙宇由花岗岩建造,是香港唯一采用花岗岩建造的庙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11时多,我们绕过逸东村,取马湾涌村小道到达东涌码头,乘座「大飞」火速向下一站大澳进发。在「大飞」上,我们可以看见飞机升降,也看到港珠港大桥工程进行如火如荼,不禁令人联想到大屿山北部日后发生的变化,渔村风貌能否继续保留。

  大屿山的灵魂—大澳

  笔者对大澳情有独钟,早于13岁已初次踏足大澳,当时去大澳要花上3小时多,非常辛苦,及后学习摄影,大澳也是其中一个经常去的地方;2000年大澳棚屋大火、2008年水淹大澳,笔者亦参与当中的义务工作。

  乘搭「大飞」,不用20分钟已抵达大澳,当日风不算大,加上船夫经验丰富,平稳安全,从宝珠潭缓缓进入大澳,棚屋景致一览无遗,导游热心讲解,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到达大澳刚好是午饭时间,天色骤变,时晴时雨,但无减兴致,午饭后便到杨候古庙参观,我们边行边拍,听着讲解员细说各种典故和事物,让我们获益良多。抵达杨候古庙时,有位神秘嘉宾登场,就是在大澳土生土长的根叔,根叔四代都在大澳生活,在古庙前的树下细说往事,包括他儿时生活情况、打鱼、晒虾膏、10多岁已工作帮补家庭,2000年大澳棚屋大火,90多间棚屋变成火海,那一幕他仍然记忆犹新。

  根叔的口述历史,我才发觉对大澳的认识很浅薄,他亲身分享,不单细说大澳历史,更道尽大澳人不屈不朽精神,参加者都听得津津乐道。听完根叔的分享,我真的很想帮他出一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水乡风情。

  接下来的环节,是笔者游览大澳20多年都未曾见过的项目—抛网捕鱼,当然现在渔民已毋须抛网,摆拍的专业程度也不及中国大陆的渔民,表演过后在码头讲解一番,亦让参加者试玩一下,不失为一个文化传承的机会。

  午后太阳被黑云所盖,原定上山拍日落的景致也告取消,改为在旧大澳警署(现改建为大澳文物酒店)附近拍摄日落,等候期间,看到一位来自台湾的少女在自拍舞蹈,我们又怎会错过这个机会,参加者更以为是我们特意安排呢!

  大澳是一个能够代表香港的地方,很值得一去再去,趁着大澳尚存人情味、古迹、文化、传统、历史,尽快把这片土地记录下来,为大澳的历史传承尽点绵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