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生活复兴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街头,训练,复兴
  • 发布时间:2014-11-06 12:49

  看秋叶,在城里哪处看?当然是多树的街道,最好还要少车,这样,就可像我一样,随便跑到路中心取景(当然经过长时间训练)。最有树荫风味的中国城市,当然是上海铺满梧桐树的街道,淮海路可能太繁忙,于是我会选复兴路。

  复兴路其实很长,差不多由外滩的复兴东路一直往西伸延,经复兴中路至复兴西路,和同样优雅的华山路接轨作终。复兴西路一段即为最精华所在。

  过往安静非常,现在呢?不是说不安静,而是安静中再添活力。开始有小社区的生活氛围形成,其实算是更好的转变,简直就是我所能找到的,这一年内发展得最理想的宜居街道。

  宜居街道的标准

  宜居街道社区有何标准呢?作为一个行街爱好者,我尝试归纳了一些可量化的标准。

  首先,马路只容双线行车,即如是双程路的话,就只有两部车的阔道。若放在香港,这样的马路确实显窄。可是不要忘记,中国很多道路,两旁都有单车线,那就极为方便地提供了一个缓冲区,令交通工具走得较顺,因有时行人、单车都会用上这区。就以上海而言,单车路用显而粗白色线条明示,阔大约一米,不算少(有时更阔)。汽车不进,就形成马路和行人路之间的好缓冲,令就算是双线行车的马路也显得有足够空间。

  而复兴路更只容单向行车,令到交通不特别繁忙,也没对头车。那马路的阔度,就是那种,你在这边马路,见到对面马路有熟人的话,也可以随意打招呼的阔度。

  另外就是交叉路口。一条走得老远,走几百米都没交叉路口的长街确实不便。而上海交叉路口多,平均走5分钟内必定有一个(最好20分钟内可行路去到另一地铁站)。所以,在上海坐的士,叫目的地一定是以交叉路口来定位的,譬如去复兴路华山路—意思就是在那交叉路口附近停车,你目的地也不会离这交叉口好远。不像在北京,你是不可能以交叉路口定位的。无论你说出一个门牌号码(朝外大街1008号)或是两条街的路口,你都会得到北京司机语带嘲讽的答案。结论是,交通出行而言,北京和上海是两个世界。在北京,最精确的目的地锁定,只能是用这样形容:亮马桥东南角下来过往南走第二个灯位后往前走二百米右转再往前一百米路的右侧。

  于是,你大概可知道我所举的复兴路作为宜居街道的好处。不仅是路的宽度适中,一到夏天,树叶长得特别丰盛,就铺天盖日,完全挡住了阳光热头,而光线仍充足,凉风习习。你走大约两百米,就有个转角(有转角小店的街头才是好街道)。

  善用街头空间的最佳示范

  譬如说,最近经常穿行的,由汾阳路往西,走到华山路,短短就只半小时,确可体验一种街角与日子潇洒走过的舒畅。

  为甚么最近走得多这段路?原本是因朋友在汾阳路开了家食店(卖的竟然是可称为CHINESETAPAS的粤式小菜),于是吃完返家,就偶有捡拾。上海这区其实各有悠长历史姻缘。像这一区是音乐学院的传统地盘,因有学院在,周边也形成一个生活和购物圈,特别多的是琴行。于是平时都会在街边听到各种练琴之音。傍晚有三五成群气质男女学生,背着乐器在路上经过。

  令整条街区添型格,让人觉得新旧交融的是因有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今年刚开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可以想像的日本简丽现代主义设计,在法租界老洋房群中。一路走过去,复兴西路淮海路交界就有上海最传奇第一家民间爵士音乐吧COTTON CLUB(和它旁边的申申面包店),再往前就有当今的音乐圣地JZ吧。

  说来这区甚至有了自己民间自组的社区商店节日组织,最近就搞了个相当CUTE的巨猫公仔SHOW,在每间参与的店门口(还包括幼稚园),放置一只巨猫玩偶,即时把晚夏的街头生色不少。到了周末,更是有街角的小型音乐会助庆,拿着饮的,玩着乐器,拖男带女,像街头小嘉年华。当然,还有大小不一的小店推陈出新,有各种小酒吧,各国风味小餐厅(泰国、比利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日本),在本来就车不多的街道,有足够的位置可安放椅子在门外,善用街头空间,虽还不是东京巴黎,但也可想像,不需巴黎了,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上海。其实放在全中国而言,也是并无第二家。

  李照兴

  香港作家、媒体人。现于北京、上海从事杂志创作,常穿梭中国各城,发现中国最新发展。近作《潮爆中国》、《燃后中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