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儿国秘境猎秋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女儿国,贡嘎山,丹巴
  • 发布时间:2014-11-06 14:52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神奇的女儿国,整个国家由女王统治,有一条喝了水就能令女人怀孕的子母河。这些描述并非是吴承恩虚构出来,在历史上还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根据史载,隋唐时期有过两个女儿国,分别是「东女国」和「西女国」。而东女国的位置就在四川甘孜州的丹巴、金川、塔公和泸沽湖一带,在这片深山老林之中还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老习俗留存至今。

  在这片被称为「女儿国走婚带」的土地上,除了风俗民情有特色,亦拥有奇丽的风光,例如「蜀山之王」贡嘎山、摄影天堂丹巴藏寨、金川红叶谷和东方情人湖泸沽湖等。十一月的深秋季节,只要带上你的眼睛,探秘女儿国之余,也可顺带饱览这片秘境之地举世无双的秋色。

  女儿国遗民部落速写

  根据历史记载,隋唐时期有个叫「东女国」的女儿国,到宋元之时这个神秘古国突然消失了,但「女儿国」重女轻男的古老习俗却保留到现在。当年的「东女国」版图内,至今仍有不少「东女国」遗民生活着,例如丹巴的嘉绒藏族、雅江的扎坝人、塔公新都桥的木雅藏族和小凉山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

  木雅藏族

  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环贡嘎山的康定、九龙、石棉等县,人口约1.5万。木雅人的先民,是古代的党项羌,原分布在今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地区,吐蕃王朝将其征服后,称之为「弭药」。现在所称的木雅,即弭药的异写。木雅藏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由父母包办,同族内婚,盛行姑、舅表兄弟姐妹优先通婚的习俗。这跟其它地区藏族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有很大区别。男女双方有婚姻默契后,由男方携带礼物上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则收下礼物,并盛情款待客人;若不同意,则拒收礼物,且不款待。由此可见木雅藏族婚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尊重女性。

  康巴扎坝藏族

  即康区的藏族,康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旧称「朵思甘」地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州以及那曲东南。在甘孜州雅江县康巴藏族中生活着一个特别分支——扎坝人。扎坝藏族保留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女性是整个家庭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

  泸沽湖摩梭人

  在四川省内生活的摩梭人由官方归入蒙古族,在云南境内则归入纳西族。而摩梭人跟这两个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生活。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实行母系家长制,孩子跟从母姓。「阿注」婚姻体制意味着所有的财产都由母系遗传,从母亲传给最小的女儿。摩梭妇女没有丈夫,只有「走婚」者。男人只许夜探情人,次晨必须离开女方住屋,回到自己母亲的家中。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担抚养长大。小孩父亲的身份根本就无从知晓,摩梭族语言中没有「父亲」这词汇。虽然政府极力阻止这种制度,但仍然有不少摩梭人过着这种传统婚姻的生活。

  嘉绒藏族

  主要分布在大小金川流域一带,包括阿坝州马尔康、金川、小金、黑水、理县、汶川、芦花以及甘孜州丹巴一带。历史上嘉绒一带地处藏、羌、汉等多民族交合部,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嘉绒藏族带有多民族的揉杂特征,如头帕、绣花鞋和腰带等装饰与羌族形似。其生产模式以农业为主,在风俗和习性上又有汉族的特征。不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该族群的婚恋,保留了很多古老的「顶毪衫」、「爬房子」、「抢头帕」走婚习俗。不过丹巴处于交通要道的地方,受外界影响比较大,许多古老习俗比如以女子为家庭中心的习俗到了清代就已经消失。如今在丹巴各藏寨,仍然有很多大家庭是由大女儿当家,男子则要入赘女家,财产由女儿继承,家中由母亲掌权。

  探秘东女国 丹巴

  邛山土司九层碉楼 神山下的女王河谷

  在南北朝至唐朝间,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一个在西藏境内,一个在康巴地区的东部,《北史》、《隋书》以及新旧《唐书》等史书都有记载。为区别西藏境内的「女国」,因而将康巴地区的「女国」命名为「东女国」。按照上述历史典籍记载,茂州即今茂县、汶川,雅州即今雅安,白狼夷即今理塘,罗女蛮则是今西昌一带。以当时马道行程计算,东女国的范围应该在甘孜州的丹巴至道孚、雅江一带,而中心应在丹巴。

  寻找女儿国第一站

  在唐代,吐蕃人和汉人把居住在丹巴墨尔多神山周围的部族称为「嘉莫查瓦绒」,「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意即为女王的河谷。后人将「嘉莫查瓦绒」简称为「嘉绒」。而发源于丹巴的大渡河,当地话叫「嘉莫欧曲」,意为女王的汗水和泪水汇成的河流,即女王之河。嘉绒藏族自古至今信奉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也即是墨尔多是一座女神山,是女权崇拜的象征。而丹巴就成为我们女儿国秘境猎秋的第一站。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居民所居之处均筑「重屋」——碉房,民众住六层以下,唯女王居九层。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而在整个丹巴县只有一个地方有九层古碉楼,就在巴底乡的邛山村。最神奇之处在于这座碉楼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最高统治者——巴底土司的官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大金川、巴底、巴旺一带部落首领罗布木凌归顺,封授巴旺安抚使,从五品,管辖番民八百五十户。罗布木凌次子旺查尔管辖今巴底乡全境,称为巴底土司。

  破落的邛山土司官寨

  我们在当地找了一辆越野车,到巴底土司官寨的路,在丹巴算得上数一数二的烂路。以前藏家修房子,修得越高就越有地位。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躲避频繁的战争和多如牛毛的土匪,有条件的家庭都把房子建在很高的山上。至于操生杀大权的土司老爷当然是住在最高处。我们越野车摇摇晃晃沿着陡峭的盘山路上山,开车的速度并不比徒步快上多少,七八公里的山路开了将近半个小时,拐过最后一道险弯,最先看到是一大片平整的玉米地。村民告诉我,这大片的土地就是当年土司家的,在土改的时候分给了村民。土司寨子就在这片土地的旁边,很容易辨认。土黄色的碉楼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比周边的民房要高大的多。虽然几百年的风吹雨打,看上去有点破旧,在周围一座座红白色漂亮的藏式民居衬托下显得寒酸,但在气势上一点都不输阵。

  走进土司官寨,内部的房屋、走廊已经坍塌差不多。院子里长满杂草,格桑花在空地上疯长。整个土司官寨只有一位老太太留守,她以前是土司的仆人。可惜的是她不懂汉话,没办法从她口中探知一些土司相关事迹。向导说她已经80多岁,丈夫、儿子都已去世,只剩自己一人。她如今就是这座土司官寨的「女王」,一个独居九层碉楼的末代女王。

  想去巴底邛山土司官寨

  地址:位于巴底乡邛山村,县城到土司官寨36公里交通:小面包车可直达,土石路的路况较差。单程租车费¥120左右。

  住宿:游客大部分都是当天往返,住在县城。想住在村里,可以查询邛山村农家乐

  电话:13990464315;13440182473

  美食:¥40/人,可以吃到香猪腿、腊肉、酸菜包子、酥油茶和青稞酒等当地特色食物。

  中路藏寨 东女国的故都

  邛山村只有上百户人家,虽说美女如云,但要成为一个国家的都城有点说不过去。巴底土司官寨充其量是一个夏宫,一个给女王避暑的地方。从邛山村美女们口中知道,在丹巴还有一个叫「中路」的地方,那里的碉楼最多时上百座,光是人口在丹巴县各乡首屈一指。中路的美女并不比邛山村的少,只不过因为该寨人口众多,令到美女比率降低而已。

  神山眷顾的地方

  「中路」这二字在藏语里意为「人神向往的好地方」,它背靠日巴龙山和莫日山,面朝墨尔多神山,错落的田野与美丽的藏寨,构成一幅幅田园诗画。笔者每趟去中路都是冲着美丽风景:春拍梨花,秋拍红叶。对于中路乡的印象只局限她美丽的外表,对于她内涵却没有仔细深入了解。每趟都住摄影人聚居的东坡藏寨,来了几次都不知道自己所住的客栈原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更没想到的是这客栈的老板就是我们想找的丹巴县文化馆馆长益西桑丹。

  东女国最佳建都地

  馆长说中路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水宝地,三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有墨尔多神山护佑,后有梭坡乡大量的土地,山上泉水长流不息,山下有大、小金川汇合成大渡河南流。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战争防御,都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建都地方。馆长还告诉我中路乡每年五月,全寨人会为年满17岁的女孩子举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礼,而男孩就没有这种礼遇了。丹巴女子服饰无论多么华丽,其主色调一定是黑色的,保留了宫廷古韵。她们所跳的「锅庄」舞曲调,带有浓重的宫廷音乐韵味。这一切,都与史料记载的东女国女王居所相吻合,东女国故都在丹巴中路乡应无疑。

  想去中路

  门票:¥30/人(春秋旺季才有人收门票)

  地址:丹巴县东北部,县城往小金方向9公里处。路边有指示路牌右拐进入一岔路口,然后一直往山上就到。上山的路弯多路窄,而且曾遇洪水冲垮,崎岖不平。最好包越野车前往(¥200/车左右来回),亦可租用底盘高的面包车,¥100/车。

  住宿:东坡藏家客栈,由一座古宅子和两座新楼组成。客栈向北能远眺神秘的墨尔多神山,周边可看到千年古碉、藏寨和寺庙等。¥80/人,含2餐1宿(早晚,加中餐¥100/人)

  地址: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

  电话:东坡格绒(0836)8807790 13990487695 益西桑丹 13508292423

  美食:客栈已经包餐,但可以加菜,当地土鸡不错(¥150/只)。另外中路特产的梨子、苹果在客栈都是免费随便吃,还可以自己上树采摘。

  如何拍中路

  中路虽然没有甲居藏寨那么出名,但碉楼的样式多样化,地势高低起伏,很适合拍照。藏寨古碉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散落在田园梨树之间。山脚流过的是碧绿的小金河,对面即是嘉绒神山墨尔多。中路寨从下往上渐次有三级台地,每一级台地平整开阔。神山河流、藏寨古碉、田园树林汇于一体的大场面,在早晚侧逆光的照射下,所拍出来的照片,光影层次特别丰富,想不出片子都难。

  最佳拍摄时间

  一般在农历的霜降后一个星期左右,今年的霜降是从10月23日那天开始。而今年又适逢闰九月,金秋季节一般会延迟一点,在11月上旬前往拍摄应该没问题。而越往后去,碰到初雪的机会越大。当然出发前最好的是谘询当地人,可以打电话给东坡客栈掌柜东坡格绒查询。

  最佳拍摄点

  日出最佳点位适合在1号观景台,从客栈出发约1个小时的路程。在1号观景台拍摄完毕可以步行到2号观景台,该处可以俯瞰中路全景。而下午6点左右是拍摄中路藏寨最好的时候,日落最佳点在3号观景台。其它时间可以穿行在藏寨古村落,拍摄人文风情。因为位于山谷里,日出的时间相对较迟一般在9点左右,可以吃完早餐后再出发拍日出。

  拍摄注意事项

  虽然中路藏寨的海拔只有2,000米左右。但大部分的拍摄点都是在山上,背着摄影器材行走要比平原累得多,最好请当地的摄影挑夫帮助背负器材及带路寻找最好的拍摄点(价格是半天服务费¥60,全天¥100,客栈可以帮忙联系)。另外中路早晚温差大(秋季早晚4-5℃,有时候会低到零度以下,而中午的温度可达20℃以上),建议上山前要带备抓绒衣或向客栈借一张薄毯子御寒,最好带备水和朱克力,可以随时补充体能。

  梭坡碉楼 古碉楼最多最全

  位于丹巴县城附近的梭坡寨是丹巴古碉最集中、保留最完好的区域。据最新统计,梭坡全乡有高碉116座,其中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有82座,可算是藏羌地区碉堡分布最密集的乡村。著名的莫洛村古碉群、65米的高碉之王,以及蒲角顶的嘉绒十三角碉王都属于梭坡乡。传说中的东女国都城所在地中路乡和梭坡乡分居同一座大山的两面,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摄影家庄学本曾记录中路乡碉楼多达百余座,在一座大山上就遍布2百多座,可想而知他们要保卫的人物是多么重要。

  中路静谧秀美,与梭坡的雄壮险峻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为坡度太陡峭,汽车只能开到半山腰。爬到梭坡乡莫洛村一家新建的藏房屋顶上,屋前就有几座古碉楼。房主说这几座都是寨碉,以前用作防御土匪。除寨碉外,还有家碉,不过拥有家碉都是当地大家族。当地还传说五角以上的碉楼均为女人所设计,碉中之王蒲角顶十三角碉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据梭坡乡的村民介绍,过去寨子里均为母系家庭,以女人为大。男子晚上「顶毪衫」(披风)到女子家过夜,夜聚晨离。「顶毪衫」是当地走婚习俗,即是一到晚上,几个男子相约,头顶一件毪衫遮脸,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对歌求爱,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们唱累了,倒睡在锅庄旁。这时,男子进屋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喜欢该男子,就会让位允许男子躺在自己身边谈情说爱,情到浓时,男子则可带走女子,到女子屋内过夜,天亮男子必须回自己母亲家。

  最佳拍摄点

  想要拍到全景得爬到旁边的山坡上甚至更高,居高临下的角度才能把丹巴千碉之国的气势,以及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感显现出来,同时还要运用好光线,有的时候,变化一下拍摄位置,景观就会有极大的改变,拍出来的画面效果也就完全不同。最好的位置是在河对岸观景台观看,还可以免掉门票,但拍起来有点难度,起码需要300mm以上的远摄镜头。另外站在莫洛村的藏房屋顶也是拍摄古碉群的最佳位置。

  最佳拍摄时间

  秋天变色的植被衬托千年的古碉群,流金的色彩冲击着你的视觉感官。金川河两岸数十万株梨树叶子转红,田园和古碉给人以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感受。金秋各家屋顶上晒满了红的辣椒、黄的玉米棒子,从高处向下看,灿烂的色彩全数留在镜头里。另外,这独树一帜的集防御和居住为一体的藏、羌建筑,深秋的初雪亦是它们最好的背景,衬托出凄凉壮美的沧桑。

  想去梭坡碉楼

  地址:丹巴县城南3公里

  门票:¥30/人

  住宿:游客一般都会回到丹巴县城住,推荐丹巴大酒店,距离丹巴县城两公里处到梭坡乡非常方便。¥300-400/标间。村寨里的藏民家也可以住,包餐连住,一天也就几十块钱,如果对住宿要求不高的,建议住在寨子里拍照更方便。

  交通:从丹巴县城步行1小时可到,坐计程车¥10,三岔河坐面包车¥3/人。如果人多,最好包车串游丹巴几个藏寨,这样可以免除景点之间来回折腾的时间。小面包车的大概¥300-400/天,包2-3个景点,根据具体所需时间而定。

  金川 女王最后的都城

  从中路乡和索坡乡的碉楼保存情况来看,东女国都城的消失并不是外界的原因,很大机会是迁徙到其它地方。根据藏文史料记载,在公元七世纪时,吐蕃王朝拓疆扩土,直逼唐朝疆域,东女国应是此时被吐蕃吞并。只是当时吐蕃无暇顾及东边女国,仍由女王代管。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吐藩关系变得紧张,唐朝逐步把招降吐蕃的少数民族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些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女王所率领的部落。当时东女国女王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省部级官员)。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吐蕃知晓后,将东女国收归吐蕃,女王携部落逃往金川谷地。

  女王去哪儿?

  后来东女国女王将四个儿子分封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部落,而这四个部落的王则是嘉绒十八土司的共同祖先。前几年在金川县马尔邦乡独足沟村境内嘎达山,发现了一处东女国王城遗址,建在三座山头构成的大鹏鸟形状的大山西侧。如今只剩下一座残缺的古碉楼、白塔、马道和房屋废墟。这些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曾经有地方政权活动过,至于是不是东女国都城,则有待考证。不过东女国尊重妇女的文化习俗被当地所吸收,如今在金川各村落中妇女仍享有较高的地位。马奈乡的锅庄舞带有浓郁的母性文化特征,跳舞前,当美女向帅哥献哈达或交帕子时,帅哥们要双腿下蹲,恭恭敬敬的接过,然后要对美女行三拜之礼。这显然就是东女国「女尊男卑」的文化遗俗。

  碉楼之源找不到碉楼

  据史籍记载,金川曾建有大量碉楼,但我们在红叶谷和神仙包等地所见,大部份都是汉式房子。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金川的碉楼早在250多年前就完全消失殆尽了。乾隆皇帝在大小金川之役后,因为伤亡的死亡将士高达数万。为震慑当地民众,采取极其残酷的报复:「于剿平大金川时,所有抗拒蕃民兵丁,必当尽杀无赦。」即十六岁以上男蕃均丢弃河中淹毙,大小金川两地,当年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都被杀死。除了废除土司制度,还把当地数千座战碉全部拆毁,并从地名上撤销大、小金川编制。直到200多年后藏区解放,才重新恢复了大、小金川的本名。

  最佳拍摄时间

  季节:每年的11月5日—11月25日,最好选平日去,周末当地游客比较多,不好取景。沙尔乡神仙包(沙尔村附近)最佳拍照时间是上午,下午拍日落时是逆光,拍摄出来的红叶不透。在喀尔乡观景点可看到对面的庆宁乡团结村和前方沙尔乡的梨树红叶,很壮观,最佳拍照时间也是下午。

  最佳拍摄点

  红叶集中区主要在沙尔乡、喀尔乡和庆宁乡,这三个乡都设有观景点。另外县城北边梨花大道(庆宁乡往集沐乡方向),一路都可以拍摄不同层次的红叶美景。梨花谷位于沙尔乡,是万顷梨树种植地,春天是梨花谷,到秋天就变成了红叶谷,地势平坦开阔,沿着河谷一线随处可见壮观的梨树红叶和层层梯田。观景台在梨花谷后面山腰上,在这里整个梨花谷和神仙包一览无遗。如果时间多的话,可走进到小村拍一些人文景观呢。

  想去金川拍红叶

  交通:成都有长途汽车直达金川,全程476公里,车程约8小时。成都茶店子车站的发车时间为早上6:30-7:00,票价¥125/人左右。由于景色都散布在大渡河两岸,在211省道上都可以观赏到红叶,最好租用当地的面包车¥200-300/天。

  住宿:金盛苑农家乐

  地址:金川县沙尔乡沙尔泥村,¥100/标间

  电话:(0837)253178813990411708

  寻觅女儿国遗民 藏彝走廊

  新都桥 走婚走廊十字路口

  当年吐蕃人往东扩张,首当其冲的是位于汉藏边界的东女国。女王带在皇亲贵族沿着大渡河往上走,成为嘉绒四土(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四个土司管辖地区)的祖先。一部份往西逃跑到雅砻江成为扎坝藏族,一部份往下走到贡嘎山附近跟后来的西夏党项遗民融合成为木雅藏族,更远的顺着雅砻江一直跑到彝族地区的小凉山泸沽湖成为摩梭人。把这条东女国逃亡迁移路线串联在一起,就成为著名的藏彝走婚文化带,而这条走廊的中心点就在新都桥。

  东女国遗民扎坝人

  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丹巴、金川等地的东女国的痕迹越来越淡,要说传承东女国最多遗风余俗的要数位于鲜水河两岸的扎坝藏族。从新都桥往西走不远就到雅砻江边的雅江县,在曲和力丘河两岸的峡谷里,居住了当年东女国遗民扎坝藏族,他们保持着东女国最古老的传统和走婚的习俗。男扎坝人如果看上了对方,就从对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小手帕、坠子等,如果对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走婚了。到了晚上,小伙子必须爬上十多米高的碉楼去走婚。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伴侣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可以一路走婚走到老。

  摄影天堂新都桥

  从地图上看新都桥刚好位于大渡河和雅砻江的中心,几百年来都是交通要道,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著名的川藏公路亦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以前新都桥镇叫东俄洛,是一个只有条主街道的小乡。本来只是川藏公路上的一个驿站般的地方,连康定州府都没有专门的班车往来。以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甘孜州的监狱就设在该处,如今新都桥「如雷贯耳」,是因为一帮摄影发烧友炒作出来。

  新都桥典型的藏族民居、山边静静的小河、摇曳的白杨树、缕缕炊烟,星星点点的犁牛和山羊,与远处的贡嘎雪山,单独一样,都已经是美景。而在新都桥,则是云集所有美的元素,叫摄影家如何不爱它。特别是秋天的清晨,晨光侧射大地,山峦呈金黄的暖色。河水荡起浅浅的涟漪,在阳光下泛起片片的金黄。山下河谷的树影婆娑,源于折多山的溪水在宽谷中蜿蜒。贡嘎山红色的三角形峰尖突兀在蓝天下。当太阳渐渐升起,四周的田园、河溪、草甸、藏宅便也沐浴在了阳光之中,流畅的色彩和线条让人目不暇给,不久远端的贡嘎山褪去了流金般的色彩,重现洁白的身躯……

  想去新都桥

  交通:新都桥是川藏南北线交汇,沿线的班车都会经过住宿:新都桥旅馆有几十多家,旅馆¥100—250/人。推荐木雅藏家旅馆:双人间、3人间,¥60—80/人,电话:13778392788

  贡嘎山 守候女儿国的蜀山之王

  往西走的东女国遗民成为扎坝藏族,而另外一批往南走的就成为如今木雅藏族。在《甘孜州志》中就有记载:「塔公草原旧称木雅草原,是木雅藏族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木雅是个藏语音译,在汉文史籍中曾记载着「木内」、「缅药」、「觅诺」、「弥药」、「米纳」、「明雅」等。这支东女国的遗民如今聚居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东、道孚以南、九龙以北、丹巴西南这一片蜀山之王贡嘎山周边地区。不过很多学者都认为木雅很可能是西夏遗民(党项羌族),并不是东女国遗民,因其母系社会特征并不明显。在吐蕃征服党项羌的过程中,部分党项部落不愿臣服吐蕃,于是辗转内迁,最后来到今宁夏境内,建立起西夏王朝。而留居在当地的党项羌就跟周边少数民族融合。

  东女国民还是西夏遗民

  西夏王朝被蒙古大军灭亡后,有些贵族带着他们的随从和军队,沿甘南、阿坝草原一路南下,回到祖居地木雅草原避难。由于木雅人居住在交通要道的地方,受外界影响较深,许多古老习俗比如以女子为家庭中心的习俗到了清代就已经消失。虽然在家庭结构上木雅人跟其他藏区的藏人一样,但是在生活习俗上还是传承自东女国。例如他们住的房子也是高碉,如今在康定朋布西乡和沙德乡一带,仍然有不少类似丹巴的碉楼。东女国「白石崇拜」在当地十分流行,家家户户的房屋四角都喜摆放白石。

  笔者在木雅地区采访的时候,感觉木雅人阳刚气息是来自他们的神山——木雅贡嘎。「贡嘎」是藏语的音译,「贡」意为至高无上,「嘎」是洁白无暇,意思为圣洁无比的神山,故木雅贡嘎被誉为「蜀山之王」。它的主峰及其周围姊妹峰终年白雪皑皑,晴天金光闪闪,阴天云海茫茫,姿态神奇莫测。其实贡嘎山在不少地方也能看到,但要见到它金字塔形主峰则只有几处,六巴乡的茨梅山口、雅江祝桑、二郎山老公路垭口、新都桥镇东侧山坡、高尔寺山垭口都可以拍到贡嘎山,然而由于位置和朝向不同,拍出来到贡嘎山的外观也不一样。

  最佳拍摄点

  拍贡嘎山全景最好的拍摄点是在康定往九龙的方向途中,经新都桥转入泉华滩的亚哈垭口。这里看到的贡嘎山主峰在数十座连绵起伏的雪山中鹤立鸡群,比新都桥所见更有气势,主峰成尖锐的三角形,直指苍穹。特别是早上和黄昏金色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洁白的峰体,营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光影效果。虽说这里比其他拍摄点来说距离较近,不过跟主峰还是有一段距离,如果要拍到日照金山的特写,最好带上300mm以上的远摄镜。拍摄时可把藏民祭拜神山做前景,拍出来的画面在早晨特有的光影下笼罩着一层神秘感。

  最佳拍摄时间

  一般来说,秋冬时节,较容易见到贡嘎雪山的真身,由于最好拍摄「日照金山」的光线在早上或者黄昏,而亚哈垭口位置比较偏僻附近没有住宿的地方,唯一办法是就地宿营。或者安排晚上住新都桥,可以早一点从新都桥出发,一个小时可到达拍摄点。

  现代女儿国 泸沽湖

  泸沽湖 地球上最后母系王国

  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例如嘉绒藏族和木雅藏族。要说承袭东女国最多习俗,要属位于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她们至今仍保留「崇母尊女」的典型母系氏族文化传统: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亲密的伴侣」)关系。人们把这里视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云南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是川滇两省界湖。摩梭人称泸沽湖为「谢纳米」,意即母海。「泸」是摩梭语「山沟」之意,「沽」是摩梭语「里」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山沟里的湖」。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诸多岛屿,湖泊四周群峰怀抱,湖水清澈蔚蓝,最大能见度为12米,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从湖边新修好的观景台远远地望去,水色与天色一般,灰蓝、浅蓝、深蓝、碧蓝、湛蓝……湖中的几个岛屿,像是水中浮着的绿色的大船,来往穿梭的小舟或快艇,轻灵地划过水面,留下淡淡的涟漪。

  没有了摩梭人,泸沽湖只是川滇交界处的一个高山湖泊,对泸沽湖趋之若鹜的人很多,景色的秀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拍摄元素;另一个,恐怕就是对摩梭母系氏族的「阿夏走婚」带有的浓烈的好奇心了。

  摩梭人现在主要居住在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这个民族在建国后划分民族时,住在四川的被划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而住在云南的则被划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但是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蒙古族和纳西族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很多学者都认为他们应该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笔者在采访的时候,发觉他们的饮食习惯、宗教活动风俗习惯更像藏族,或者更接近东女国的民风民俗。他们至今都保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云南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是川滇两省界湖。摩梭人称泸沽湖为「谢纳米」,意即母海。「泸」是摩梭语「山沟」之意,「沽」是摩梭语「里」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山沟里的湖」。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诸多岛屿,湖泊四周群峰怀抱,湖水清澈蔚蓝,最大能见度为12米,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从湖边新修好的观景台远远地望去,水色与天色一般,灰蓝、浅蓝、深蓝、碧蓝、湛蓝……湖中的几个岛屿,像是水中浮着的绿色的大船,来往穿梭的小舟或快艇,轻灵地划过水面,留下淡淡的涟漪。

  没有了摩梭人,泸沽湖只是川滇交界处的一个高山湖泊,对泸沽湖趋之若鹜的人很多,景色的秀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拍摄元素;另一个,恐怕就是对摩梭母系氏族的「阿夏走婚」带有的浓烈的好奇心了。

  摩梭人现在主要居住在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这个民族在建国后划分民族时,住在四川的被划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而住在云南的则被划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但是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蒙古族和纳西族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很多学者都认为他们应该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笔者在采访的时候,发觉他们的饮食习惯、宗教活动风俗习惯更像藏族,或者更接近东女国的民风民俗。他们至今都保留着古代早期特殊的「阿夏」婚姻形态:「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走婚」形式。

  女性为主的节庆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叫转山节。转山、转海是摩梭人祭祀格姆女山神的重要方式,当天节日盛装的摩梭人,从四面八方涌入格姆女神山脚下,通过各种祭祀形式活动,祈求女神保佑庄稼丰收。英俊彪悍的小伙子和美丽多情的摩梭姑娘尽情的跳着锅庄,而上了年龄的人们席地而坐,聊着家常,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天伦之乐。

  环湖秋色拍摄点推荐

  草海:在四川境内,是泸沽湖的出水口,天然形成一片巨大的湿地,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这里视野开阔,清澈的湖水温柔地轻抚绵延的沙岸,三两猪槽船随意地靠在一起,为这海天一色的单纯描上生动的一笔。特别是在11月深秋时候,芦苇海换上金黄色,和蓝色湖水相辉映。

  走婚桥:草海上有一长达300余米的木桥,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是「走婚」情侣们便捷的鹊桥,故又叫「走婚桥」。这里亦是摩梭人「转山」的古道,是一条观赏泸沽湖景色的最佳徒步线路。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草海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最漂亮,其实最好看还是深秋,除了秋色外,早上的时候还会给芦苇海蒙上一层秋霜。草海上可以划船,和泸沽湖划船是另一种风格和滋味。旁边的格萨部落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之一,保留完好的古老民居和原汁原味的摩梭民俗,是体验摩梭风情的最佳去处。每天清晨,上千只水鸟从鸭子垭口飞向泸沽湖,黄昏时又经此到小草海栖宿,通过垭口时场面十分壮观。

  女神湾:女神湾是正对格姆女神山的一个湖湾,是整个环湖景点中最经典、景色最好的地方。女神湾非常漂亮,居住的人很少,湖光山色,尽揽在怀,绝对是拍照摄影的最佳地点。另外,女神湾下不远处的赵家湾,湖面算不上辽阔,不过却十分优雅。金色的湖岸,扭出深深的曲线,几棵姿态挺拔的大树站在湖边,端庄中不失温存,宁静中又见妩媚。特别是在深秋时分,岸边的大树换上秋装,金黄色的树叶倒影在湛蓝色的湖面分外妖娆。

  小落水:欣赏泸沽湖的水除了泸沽湖观景台外,另一个就是在这个小落水村,这里是体验濒海临风感觉的最好地点。村子很小,房子不是很好,也不临湖。因为是杨二车娜姆的家,所以出名。在小落水的一个小山腰上,是杨二车娜姆建的博物馆,不过住宿很贵。小落水过去一点有个竖着的牌坊,那里就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点。小落水和大嘴中间的泸源崖是整个泸沽湖水源的来源地。

  最佳拍摄时间

  泸沽湖全年平均气温约17℃,早晚温差大,降水少,雨季一般在7~9月。夏季末,天高风静,草海的狼毒花映红了湖面,摄之极为壮观。摄影最佳季节在深秋,多为晴朗天气,每天早晨湖面都有一层低低的雾气,在金色的阳光下格外迷人。日出具体拍摄位置,可以到里格或者小落水村拍。而日落可以到草海情人桥、大落水这两个地方。

  想去泸沽湖

  交通:西昌到泸沽湖,需时约6-8小时,全程265公里,均为柏油马路,途中只有少部分地面为碎石路。泸沽湖距宁蒗县城75公里,丽江走新路130公里,行程4~5小时。连接四川泸沽湖与云南泸沽湖之间的环湖公路路况非常好,这段路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过路车,最好在当地包面包车,转湖一天¥300左右。另外,游客可选择乘猪槽船作为交通工具来往于两边。

  门票:进山门票¥120/人(不含坐船、骑马、篝火晚会等项目)。

  饮食:牛头饭、猪膘肉、酸鱼、猪肠血米、苏里玛酒和泸沽湖烤鱼。

  住宿:彼岸

  地址:里格村(一楼有很大的观湖露台)

  价格:¥300左右/标间;180℃湖景房¥500/间

  电话:(0888)5881885/13988892808

  摩梭人的婚姻

  摩梭人现存三种婚姻形式:阿夏异居婚、阿夏同居婚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只存在于生活在城里的摩梭人中,或摩梭人聚居区边缘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摩梭村;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地区的摩梭人至今仍实行阿夏婚。「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自然终止关系。孩子随母亲生活。这种婚俗,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有感情就有婚姻,没有感情就没有婚姻,它不受法律、宗教、家庭、地位和经济的约束,男女一生中都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能同时有两个「阿夏」。

  东女国秘境觅秋行程

  Day1香港——成都——马尔康

  早上坐早班机从香港前往成都,然后直接往马尔康,途经都江堰、汶川、理县、米亚罗,翻越鹧鸪山,沿途欣赏梭磨河峡谷风光,并经过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参观大陆电视剧《尘埃落定》拍摄地卓克基土司官寨,晚上住马尔康。

  Day2马尔康——金川——红叶谷——神仙包

  从马尔康出发,沿梭磨河下行到「高原江南」阿坝州金川县,一睹高原万亩梨树红叶壮观景色,拍摄著名景点沙尔乡神仙包秋色日落,住沙尔乡。

  Day3神仙包——咯尔乡——丹巴县城

  早起拍摄神仙包日出后,前往咯尔乡的东女国叶儿基城堡遗址,以及复兴村的1,000多年前的咯尔土陶饮水管。中午在马尔邦吃午饭,然后参观东女国时期的东西二关石碉、清代四大皇庙之一安宁乡广法寺,晚上抵达大渡河峡谷中的「千碉之国」丹巴县城住宿。

  Day4丹巴——梭坡——巴底——中路

  早餐后,游览梭坡乡壮观的藏式古碉,遥想当年古战场的金戈铁马,然后前往有「美人谷」之称的巴底乡,领略东女国美女风情。下午前往邛山村参观土司官寨,傍晚下山前往中路藏寨拍日落,晚宿中路东坡藏寨。

  Day5全天游览中路藏寨

  早上一路沿步行到柯热豁古东女国遗址观景台拍摄中路藏寨秋色。日出后,继续沿2号观景台拍摄藏寨内人文景观,中午回住宿点或到村民家吃饭。傍晚在3号观景台拍摄日落后,回东坡藏寨住宿。

  Day6丹巴中路——八美——塔公

  早起拍摄晨曦中的丹巴藏寨,经犁牛谷红石滩到在台站沟拍摄雅拉神山,沿途拍摄八美惠远寺和塔公草原风光,欣赏木雅藏族民居和宁静的田园风光。傍晚拍摄塔公草原雅拉神山日落。住塔公镇。

  Day7塔公草原——黑石城——新都桥

  早起拍摄雅拉雪山日出,参观金碧辉煌的塔公寺。早餐后前往祝桑乡境内高尔寺山黑石城,这里是从西向东眺望「蜀山之王」—贡嘎山的最佳观景点。拍摄完毕之后,乘车离开黑石城,前往新都桥住宿。

  Day8新都桥——沙德——上木居村——子梅垭口——上木居

  早餐后从新都桥向南沿力邱河前行,一路欣赏沿岸的杨树林和木雅民居。在甲根坝拍摄风格独特的八角碉楼后经沙德六巴乡,抵达贡嘎山下的上木居村。开车前往玉龙西村泉华滩游览。下午5时左右,前往亚哈垭口拍摄贡嘎夕照,之后下山返回上木居村住宿。

  Day9上木居——伍须海——九龙县

  早餐后上车前往九龙县,翻越鸡丑山(哑口海拔4,300米),沿途欣赏九龙独特风格的古碉和百里白桦林。中午抵达「贡嘎翡翠」—伍须海景区,参观伍须海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晚入住九龙县城宾馆。

  Day10九龙——西昌——盐源——泸沽湖(全天赶路)

  Day11草海——小落水——尼赛——里格(环湖)

  早晨6点起来,早餐后前往草海,参观摩梭人特有的走婚桥。然后去观景台看泸沽湖美丽日出、草海及泸沽湖的全景。午餐后,徙步前住尼赛村,观赏情人树,再从尼赛到达小落水,沿途欣赏水天一色的泸沽湖风光,傍晚到达里格半岛,晚上住里格半岛。

  Day12里格——落水——宁蒗——丽江

  早晨从里格赶到落水村,体验云南泸沽湖的摩梭风情。午餐后驱车回丽江,沿途拍摄「丽宁十八弯」惊险路况、金沙江河谷和原始纳西村庄等景点,傍晚到达丽江古城。

  Day13丽江——香港

  早上丽江飞香港,结束东女国秘境觅秋之旅。

  川西秋游装备

  Berghaus

  Ulvetanna Pro Shell JACKET 防水透气外套

  采用新一代GORE-TEXPro防水透气面料,无与伦比的耐用性和高透气性。独特的多向调节帽设计可以得出严密的防风保护,下端面罩呼吸孔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Berghaus

  Thermal Base Zip LS 保温底层长袖上衣

  采用内部格子结构的保温隔热面料结合Argentium排汗快乾技术,包含银离子抗菌技术,能永久性减少臭味。并且具有UPF50+加防晒功能。

  Berghaus

  Ulvetanna Hybrid Down Jacket

  Hydrodown(TM)拨水鹅绒技术能轻易泼除水分,即使在潮湿情况下保你温暖,配合超防风、拨水又轻盈的PERTEXRQUANTUMR面料,压缩性高,收藏方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