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药专利运营迈向国际化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天津,医药专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7 15:56
9月15日,天津药物研究院(TIPR)宣布与“致力于加速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开发”的美国沪亚生物国际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天津泰普沪亚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进行创新性医药成果的全球同步研发,加速医药新技术走向全球的开发进程。此举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业界普遍认为,该中心的成立不仅实现了中美两家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必将促进天津乃至全国医药创新成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优势企业强强联合
随着天津泰普沪亚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在天津未来科技城正式挂牌成立,这家由天津药物研究院与美国沪亚生物国际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型企业,也因此成为天津市首家国际医药专利流转交易机构。据了解,天津药物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是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S F D A)的直属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家设立的医药行业仅有的两家行业研究机构之一,2000年按国家要求转制为国有独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药物、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制药等方面有长期的人才和技术积累。基于市场开展创新,支撑了国内多家制药企业走向上市。
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天津药物研究院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高级研究人员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医药研究专业人才。
药物院研究部门包括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药物化学部、中药现代研究部、药物制剂工程中心、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信息中心等。近年来,天津药物研究院承担国家课题100多项,拥有新药证书200多项,发明专利800余件,涉及小分子、中药和生物药品。药物院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单位”。与此同时,药物院还与国内及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着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另据了解,美国沪亚生物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全球性药物技术转移和开发的机构,成立于2004年。该公司致力于把中国的生物医药研究成果带向世界并加速共同开发,现已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军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圣迭戈,在华设有战略性分布的八个子公司和办公室,主要业务是推进中国创新医药成果的海外开发。沪亚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促进源于中国的创新性医药技术走向全球市场的领军企业。沪亚已与中国医药学术和商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增值服务加速了源于中国的医药创新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沪亚所拥有的最广阔涵盖所有治疗领域的化合物组合,使其成为创造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价值最大化所必然选择的伙伴。沪亚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八个战略性医药创新区域设有办事处,并在美国圣迭戈和中国上海设有联合总部。沪亚团队在引导药物和医疗器械通过FDA和PMDA的审批要求而实现商业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天津药物研究院院长、泰普-沪亚中心董事长汤立达在合资公司成立仪式上致辞说:“泰普-沪亚公司是天津药物研究院对医药行业的理解与综合研究技术,和沪亚公司的全球网络和国际合作经验的结合,将为国内医药行业提供及时、先进、富有商业价值的可产业化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国内的生物医药技术走向国际,促进双向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是天津药物研究院行业服务能力的扩展与提升,我们充满期待。”
“这种伙伴关系令人兴奋,是沪亚业务模型的合理延伸,它将带来数据和知识共享。天津药物研究院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过辉煌成绩,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携手共进,打通全球市场。”沪亚公司首席技术官兼亚太区首席运营官克莱姆.金格拉斯先生对于双方合作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运营模式再度创新
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国家医药研发体系的龙头单位,一直关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积极尝试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成果的高效流转。本刊记者曾长期跟踪天津药物研究院在推进技术转移方面的最新动态,并曾对该院进行过专题报道。
“基于半个多世纪来对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和新药研发的成功经历,天津药物研究院深切感受知识产权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天津药物研究院于2011年5月创立了专门从事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的科技服务机构——天津泰普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汤立达院长说。
汤立达院长提到的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储备、运营、交易等知识产权经营服务的科技型服务机构。中心立足中国天津,是天津市知识产权局认定的知识产权转移平台,业务面向全球。中心旨在聚焦医药产业,集成社会专利资源,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稳定专利流;并以增强市场独占力为目标,完善专利文本,弥补专利漏洞,设计专利布局,组合不同权利,体现专利价值,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正确评估专利价值,保障权利人利益;灵活采用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入股等方式,寻求降低新技术使用成本方案,按需推介产业化资本,促进技术在企业实施,实现多方共赢;开展国际专利许可证贸易,促进专利技术的输出、引进,共享全球研发成果,促进转化实施,促进国外药物在中国同步上市,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特别是去年7月,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储备流转中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合作举办了一场“医药专利专场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国立医药科研院所对外集中大批量展示和拍卖医药类技术专利。
谈及此次与美国沪亚公司的合作,汤立达院长表示:“沪亚公司以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理解和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定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合作经营泰普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公司,使泰普公司成为中美合资的专业从事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国际化运营的泰普-沪亚公司。天津医药集团对合资公司的成立给予了大力支持。”
根据双方此次达成的合资协议,新公司命名为天津泰普沪亚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由天津药物研究院控股,药物院和沪亚将共同进行新药开发和商业化的决策,初步专注于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合资公司将充分发挥天津药物研究院的悠久历史和研发实力、以及沪亚在新药全球技术转移方面的经验,利用药研院的研发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及沪亚的全球网络和国际新药开发经验,筛选评估源自中国和其它国家的的医药科技成果,进行新药技术许可和后续开发。
破解专利运营难题
众所周知,医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依托产业,同时也是高度专利依赖性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走向市场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来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技术交易的日益活跃。
作为国内经济技术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天津市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来自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末,天津市专利申请60915件,有效专利达68540件,同比增长3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04件,提前两年完成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十二五”规划目标。
“在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那就是我们申请的专利如何运用?如何创造专利的财富价值?”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郭明表示,“今天,这个问题由天津药物研究院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也做出了一个榜样。天津药物研究院是由研究机构转制而来的国有企业,有着深厚的新药研发底蕴。他们通过持续实施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药物专利,通过承担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运用试点工作,稳步实践着专利许可、专利交易、专利质押、专利股权化投资等专利运营工作。并在实践中成立了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储备、运营、交易等知识产权经营服务,成为我市首家专利运营类试点企业。”
郭明副局长还以“专利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来形象地比喻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泰普公司是天津药物研究院栽下的一颗专利梧桐树,经过这几年的浇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又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是天津市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平台’,也是科技部选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今天,专利梧桐树引来了第一只金凤凰,那就是美国沪亚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沪亚公司是全球性药物技术转移服务的机构,是该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企业。现在,泰普公司和沪亚公司成功牵手,成立泰普沪亚合资公司,实现天津药物研究院与美国沪亚公司的强强联合,形成了创新性医药成果全球同步研发机制,加速了医药新技术的双向流动与开发进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为专利运营工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了一个好头。祝愿泰普沪亚公司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面旗帜,成为连接我市乃至全国与国外医药知识产权流转的桥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世界领先的专利成果落地天津,让天津药物研究院种下的这颗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郭明副局长进一步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是中国最为活跃、持续发展的行业,天津滨海新区聚集了大批生物医药企业,根植于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泰普-沪亚公司一定会有美好的发展未来。
“我们相信,天津药物研究院在中国医药行业广泛而良好的合作渠道,专业而综合的新药研制与开发力量,与沪亚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和全球视野的结合,不仅能及时将先进的、富有商业价值的新成果、新技术引进国内,引进天津,也有助于把国内研究机制、制药企业的技术与产品,扩散到全球同行,促进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双向技术交流与合作。”汤立达院长说。
文 / 聂士海 China IP
